智通財經APP獲悉,香港保薦人主管協會宣佈正式成立,該會創會會長鄧澔暐在記者會上談到港交所(00388)早前發表優化IPO諮詢文件時表示,新股結算平臺FINI推出後,新股超購額急增,令回撥機制更加容易被觸發。他建議可以考慮提高回撥機制的觸發條件,併爲基石投資者獲得的股份設置上限。
他指出,目前的新股回撥機制存在問題,例如基石投資者可以認購的股份沒有上限,會導致其他投資者難以認購足夠的股份,但港交所新一份諮詢文件並未就有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另外,他指出,港交所推出FINI系統後,投資者認購新股時不再需要在券商中保留大量訂金,令新股認購額超額情況愈來愈誇張,同時令新股超購的含金量不斷下降,亦令到回撥機制更加容易被觸發。
港交所早前發表優化IPO諮詢文件,公開認購部分建議給予上市發行人彈性,靈活選擇將公開認購的初始分配份額設定爲5%,鄧澔暐認爲相關建議不能直接改善問題。
他建議可以考慮提高回撥機制的觸發條件,例如從15倍提高到150倍。同時,可以考慮對基石投資者認購的股份設置上限,以確保通過詢價圈購(Book Building)過程申請的投資者可以認購足夠的股份。未來協會將提交正式建議書予港交所。
至於港交所早前表示發行人及保薦人有責任剔除新股重複認購申請。鄧澔暐指,相關責任應由股份過戶處負責,因爲新股申請由該署收取,保薦人未有權力獲取新股認購人的資料。
另外,諮詢文件提出,考慮允許基石投資者的相關證券分階段解禁,鄧澔暐認爲,有關政策比較公平,因爲基石投資者以新股定價上限認購股份已經有一定風險,所以該會對調整禁售期沒有意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