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的價值座標正在被技術浪潮和資本熱情重新定義。
今年開年以來,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漲幅一度達至60%,成爲全球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
這場狂歡的背後,是AI大模型重構診療流程的顛覆性想象,是政策紅利與老齡化剛需共振的確定性機遇,更是中國醫療體系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服務”轉變的深層敘事。
縱觀市場,以平安健康爲代表的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成爲資金追逐的焦點。若進一步深究這場變革的底層邏輯,其或許是一大具備標本意義的觀察切口。
在多數企業尚處於對AI醫療落地場景的探索階段時,平安健康已達成“醫險協同”的創新升級,並藉助AI賦能實現跨越式突破,在醫療健康產業的新發展週期中,構建起難以復刻的競爭壁壘。
這一戰略佈局的成效正逐步顯現。近日,平安健康發佈2024年財報,首次實現全年盈利的成績有力地印證了其戰略舉措的正確性及增長性。
從扭虧到盈利,戰略進階快速釋放商業價值
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固然折射出行業變革的預期,但穿透股價波動的表象,企業能否將戰略勢能轉化爲可持續的財務回報,纔是價值錨定的關鍵。
財報顯示,2024年平安健康取得營收48.1億元,調整後淨利潤達到1.58億元,實現首次年度盈利。拆解其業務結構,綜合金融客戶端(F端)及企業端(B端)兩大戰略引擎的收入同比增長17.2%,居家養老業務則以高達413.5%的增速成爲極具爆發力的新增長極。
簡單來說,平安健康的“醫險協同”生態化戰略正在釋放超預期的商業價值,其並未停留在傳統流量變現模式,而是通過“保險+醫療”、“保險+養老”的生態協同重構價值鏈條。
在F端,平安健康打造的“保險+醫養會員”、“醫療理賠協同”、“醫健權益服務”三大模式,本質上是對傳統保險產品的一次服務升維,其通過將醫療資源嵌入保單權益,形成客戶黏性與保險產品溢價的“雙螺旋”增長。
2024年,公司F端實現收入超24億元,同比增長9.6%。穩健增長的數據不僅驗證了醫療健康服務對金融主業的反哺效應,也爲綜合金融集團的交叉銷售開闢了新場景。
而在B端業務,平安健康圍繞產品設計、客戶拓展、用戶經營等方面,全方位升級面向企業及企業員工的“中國平安企業健康保障計劃”產品體系。不同於傳統體檢套餐的“一錘子買賣”,其構建的健康委託管理、會員制健康管理服務、保險+等差異化產品方案,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的多元化場景需求。
2024年,公司B端付費用戶規模突破581.2萬人,同比增幅達13.0%,折射出平安健康對職場人羣健康痛點的精準拿捏。全年公司B端業務也取得收入超14億元,同比增長32.7%,累計服務的企業客戶數達2049家,同比增長35.9%。
而支撐上述數據積極轉變的內在引擎,則是平安健康在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的不斷深耕升級。
其中,家庭醫生會員服務品牌“平安家醫”已形成“11312”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通過一個專屬家庭醫生入口,爲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家庭健康管理解決方案。2024年,公司理賠協同模式下家庭醫生已服務超200萬客戶,同時在服務場景融合和服務能力提升下,家醫會員權益用戶數超1400萬人。這背後主要在於兩方面能力的強化:
一方面,平安家醫的醫生團隊均爲原三甲醫院副高以上的專家,且擁有20年豐富的臨牀經驗。同時團隊還先後獲得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資質、中華醫學會全科分會、澳大利亞皇家全科醫學會認證,充分體現出其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的高標準。
另一方面,平安家醫爲保單客戶提供醫療理賠協同、全流程重疾專案、居家養老長者醫健服務等。不斷升級拓寬的服務範圍,在築牢其差異化競爭力的同時,也能夠驅動業務和品牌影響力的有效提升。
而養老管家則協同壽險業務,精準卡位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十大場景場景,通過“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將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轉化爲持續性服務價值。
財報指出,2024年公司推出“居家養老+旅居養老+養老機構”多模態養老服務體系,爲不同年齡層、不同養老需求的銀髮人羣提供個性化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智能適老化改造、緊急救護服務、專業醫護服務等。期內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75城,同比高增413.5%。
政策紅利與AI醫療革命雙重催化下,平安健康的生態領跑
迴歸產業價值視角,當前醫療行業的價值體系正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構。在此進程中,平安健康的戰略佈局,不僅高度契合市場發展大勢,更對行業生態變革起到引領作用。
一方面,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爲醫療行業變革注入了確定性動能。
除了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持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以外,在近期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頂層設計,再次與平安健康居家養老全國覆蓋、家庭醫生網絡下沉形成戰略共振。同時,國家發改委7350億元的中央預算內投資中,醫療健康也是重點投資領域之一,這不僅是財政投入方向的指引,更是醫療體系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服務的制度背書。
而兩會代表力推的腫瘤MDT標準化、康復醫學升級等議題,更是與平安健康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的兩大核心樞紐構建形成政策呼應,揭示出規範化診療與個性化服務融合的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AI技術的突破正穿透醫療健康服務全鏈條,醫療AI的戰場已從概念驗證轉向價值落地。
隨着年初開源大模型DeepSeek的強勢崛起,衆多企業紛紛察覺到這一技術價值,華爲、騰訊等科技巨頭集體加速押注AI醫療。
例如,華爲醫療衛生軍團發佈的瑞智病理大模型能夠實現秒級診斷,深圳社康落地的“騰訊AI臨牀助手”大幅縮短就診時間。這些案例充分展現了AI在影像分析、基層診療等場景的強大應用潛力。國金證券分析指出,AI爲在線問診和健康管理賦能,使線上醫療在效率與質量上都得到優化。
平安健康作爲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早在AI與醫療融合領域積極探索,展現出強勁的戰略前瞻性與生態整合能力。
基於5大醫療數據庫以及14.4億次線上問診數據,平安健康構建了“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與“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並且通過與DeepSeek大模型的有機融合,不斷強化自有的醫療AI數據護城河。此外,其推出的名醫AI助理服務“平安芯醫”,能夠實現專家級健康諮詢的7×24小時覆蓋,本質上是將稀缺醫療資源進行數字化重構的典型案例。
通過AI賦能,2024年公司在醫療服務各環節效率及質量指標均有明顯提升。其中,AI體檢解析精準率達98%;輔助診斷準確率超95%;智能推薦準確率達99%,慢病管理改善率達90%。與此同時,家醫服務效能提升約62%,專醫效能提升約42%,健康管理師服務效能提升約55%。
不難看出,站在產業升級的轉折點上,醫療健康企業的競爭維度正在發生質變。
平安健康這類既能深刻理解政策導向,又能把握技術革命脈搏,同時具備生態整合能力的企業,或將在這場價值重構中贏得先機。當AI技術與醫療場景的融合進入深水區,數據資產的價值釋放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成爲下一階段行業分化的關鍵變量。
結語
首份盈利年報的落地,平安健康已從戰略驗證期邁入價值釋放期。
不可忽視的細節是,在資源整合方面,年初平安集團62.83億港元要約收購的落子,絕非簡單的資本運作,而是構建醫療生態閉環的戰略樞紐。這意味着平安健康將獲得平安集團在資金、技術共享、客戶資源以及品牌影響力等優勢資源的全方位支持,其家庭醫生服務體系與養老管家網絡有望獲得指數級賦能。
這一趨勢下,平安健康價值鏈條的重構也更加值得重視。儘管近期公司股價表現較爲強勢,但拉長時間來看,公司估值還處於較低水平。
富途牛牛數據顯示,公司的市銷率仍處於過往歷史低位區間,安全邊際高。這背後實則是市場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的認知偏差,特別是在當前技術和政策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平安健康醫險協同的創新升級尚未被充分定價。
用發展眼光去看,平安健康的增長天花板多高依然未知,但其持續釋放的長期價值對投資者而言已是確定性共識,相信市場的波動終將向價值中軸迴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