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證研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泊楠/作者 南枝/風控
隨着證監會積極推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公募基金註冊發行明顯提速,截至2025年1月末,公募基金存量超1.24萬隻,其中混基及股基合計數量超六成。此外,近年來,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公募基金在ESG投資方面按下了“加速鍵”。與此同時,基金公司本身的ESG實踐情況也受到了市場及監管的關注,從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來考慮對投資者的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旗下基金資產淨值在國內公募基金中排名第5的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弘基金”),2021年以來,董事長更換頻繁,其新任董事長黃辰立於2024年11月15日上任,“空降”自大股東螞蟻集團,或無基金管理經驗。而且,截至2025年3月15日,高陽在天弘基金擔任總經理的任職年限爲1年2個多月。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不及各基金公司的平均水平,且多名基金經理“一拖多”,新人入職數月即上任基金經理。在政策倡導大力發展權利益基金背後,天弘基金多年貨基規模佔比超七成。此外,天弘基還出現了養老目標基金收益率不及滬深300、主動管理的“綠色”主題基金業績跑輸比較基準、混基及股基或業績“拉胯”等情形。面對上述問題,對於始終秉持客戶第一的價值觀的天弘基金而言,天弘基金的現任董事長黃辰立及總經理高陽,未來ESG治理及投研團隊的建設或值得關注。
一、總經理“挖”自其他基金公司,董事長變動頻繁新任掌門人或無基金管理經驗
關於基金公司自身的建設,證監會於2024年3月15日發佈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明確指出,要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2023年12月,天弘基金總經理變更,次年11月,天弘基金迎來了新一位董事長。然而,觀此二人背後,新任總經理曾任其他公司的副總經理、總經理等,但其上次親手管理基金已經是2008年,時隔17年後上任天弘基金的總經理;而新一任董事長“空降”自大股東螞蟻集團。
1.1 總經理“挖”自其他基金公司,在老東家任職期間老東家管理規模下滑
據天弘基金官網公告,自2023年12月28日起,天弘基金原董事長韓歆毅不再代任總經理職務,同日,高陽上任總經理一職。
觀其履歷,高陽,自1998年7月起至2000年2月在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任銷售交易部經理。2000年3月至2008年2月,高陽在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時基金”)任職,歷任債券組合經理、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基金經理、股票投資部總經理。2008年8月至2021年1月,高陽於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華基金”))任職,於2008年12月至2021年1月任鵬華基金副總經理。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高陽任職博時基金的總經理。
觀其背後,高陽雖曾於其他基金公司任職過副總經理或總經理,但其已接近17年未親手管理過基金產品。
據博時基金的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公告,高陽於2021年2月5日起任博時基金的總經理,於2023年11月10日離任。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查詢日2025年3月15日,高陽上一次任職基金經理的時間系2002年至2008年,爲博時基金旗下的3只產品,分別爲博時價值增長混合、基金裕澤、基金裕隆。其中基金裕澤、基金裕隆已結束運作。自2008年2月21日離任基金裕隆後,高陽未管理過其他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在高陽任職博時基金總經理期間,博時基金旗下基金規模曾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在高陽任職博時基金的總經理前,截至2020年末,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爲7,128.67億元。高陽上任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博時基金的規模曾一度增長至超過1萬億元,爲10,697.76億元。
隨後,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卻“開倒車”。2022年末,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僅爲9,520.47億元,較2022年三季度末減少超千萬元。截至高陽離任後的最近一期數據,即截至2023年末,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爲9,364.45億元。
在高陽離任博時基金後,2024年各季度末,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均在1萬億元以上,分別爲10,182.04億元、10,738.91億元、10,630.5億元、10,755.96萬元(部分披露)。
另外,在高陽任職天弘基金總經理前,天弘基金的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呈下滑態勢。
數據顯示,2017-2024年各年年末,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分別爲17,891.46億元、13,420.65億元、12,759.61億元、14,226.96億元、11,271.69億元、10,601.37億元、10,741.68億元、11,863.49億元(部分披露)。
1.2 近四年董事長變動頻繁,新任董事長“空降”自螞蟻集團或無基金管理經驗
更換總經理的次年,天弘基金的董事長也發生變更。
據天弘基金官網關於董事長變更的公告,2024年11月15日,天弘基金原董事長韓歆毅離任,並由黃辰立接任。
觀其履歷,黃辰立於2002年9月至2013年4月先後任職於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巴克萊資本投資銀行部及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銀行部。2013年5月起,黃辰立加入螞蟻集團,現任副總裁。
而2021年初以來,天弘基金的董事長變動頻繁。
據天弘基金官網的高管及董事長變更公告,2023年7月24日,郭樹強離任總經理,韓歆毅代任總經理;2023年12月28日,董事長韓歆毅不再代任總經理,高陽上任總經理。
在董事長變動方面,2019年10月8日,井賢棟離任董事長,胡曉明上任董事長;2021年5月21日,胡曉明離任董事長,郭樹強代任董事長;2021年8月2日,韓歆毅上任董事長;2024年11月15日,韓歆毅離任董事長,黃辰立上任董事長。
不難看出,2021年以來,天弘基金的董事長更換了三次,或變動頻繁。從上述履歷可知,黃辰立雖出身投行,且“空降”自螞蟻集團,但或無基金管理經驗。且天弘基金總經理高陽,已經將近17年未親自管理基金產品,二人在基金管理方面是否具備充分的經驗,或值得關注。
二、多名基金經理“一拖十幾”任職回報頻告負,新人入職數月即上任或拷問其投研能力
公募基金產品具有低門檻、透明度高等特徵,其面向公衆投資者,而不是特定的、少數的投資者,因此,公募基金產品的業績情況,能夠影響到數以萬計的投資者。關注投資者收益,也是基金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對於基金管理規模排名靠前的天弘基金而言,其旗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卻不及各基金公司的平均水平,且基金經理“一拖多”、新人入職數月即上任基金經理,或同樣值得關注。
2.1 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不及行業均值,新人入職數月即上任基金經理
數據顯示,截至查詢日2025年3月15日,按照管理規模排名,天弘基金以截至2025年2月26日管理規模爲12,011.49億元排名第5。旗下基金經理數量爲57人,平均任職年限爲2年又56天,排名爲115|206。
而截至2025年2月26日,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的數量爲19.8人,平均任職年限爲2年又70天。
不難看出,天弘基金作爲管理規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其旗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卻低於行業平均,排名跌出前100名。上述情況之下,對於“始終秉持客戶第一”的天弘基金而言,人才梯隊建設或值得關注。
除此之外,天弘基金的基金經理團隊中,不乏入職不足1年即上任管理產品的基金經理。
具體來看,龍智浩於2023年8月加入天弘基金,2024年3月9日起即擔任天弘新活力混合發起A、天弘安盈一年持有A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楊戀令於2023年6月加入天弘基金,2024年5月11日即開始管理天弘華證滬深港長期競爭力指數A;董旭恆於2024年4月加入天弘基金,2024年10月12日開始管理天弘慶享A。
而天弘基金多名入職不足一年的員工即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的另一面,其多名基金經理“一拖多”。
2.2 四名基金經理管理10只以上基金,多隻基金任職回報率告負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5年3月15日的可得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經理林心龍、劉笑明、賀雨軒、陳瑤均執掌超過10只產品,該4位基金經理分別管理14只、11只、15只、15只產品,且全部爲指數型基金。
而上述4位基金經理中,3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業績頻現收益率告負的情形。
數據顯示,林心龍名下的14只基金中,截至2025年3月14日任職回報率告負的基金共有5只,分別爲天弘中證芯片產業ETF發起式聯接A、天弘創業板ETF聯接A、創業板ETF天弘、天弘中證新能源指數增強A、天弘中證電子ETF,任職回報率分別爲-13.4%、-2.02、-2.34%、-48.7%、-0.22%。
在林心龍在管的14只基金中,2022年獲得負收益率的基金共9只,2023年獲得負收益率的基金共6只,2024年獲得負收益率的基金共1只。其中,2024年,6只基金的收益率不及滬深300的漲幅。
而陳瑤方面,其共執掌的15只產品中,除了3只任職日期在2024年,剩餘12只任職日期在2018-2022年。而在這12只基金中,2022-2023年獲得負收益率的基金分別爲11只、11只,11只基金在2021年獲得負收益。
此外,基金經理賀雨軒執掌的15只基金中,截至2025年3月14日任職回報率告負的基金共有7只,分別爲天弘中證油氣產業指數發起A、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發起聯接A、醫療設備ETF、生物醫藥ETF、創新藥滬港深ETF、天弘中證醫藥100A、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發起式聯接A,對應的任職回報率分別爲-4.16%、-11.38%、-22.34%、-55.57%、-40.69%、-38.29%、-62.59%。另外,15只產品中,有5只爲在2022-2024年各年內回報率均告負的產品。
可見,天弘基金旗下多位基金經理分別同時執掌超10只產品,是否具備充分履職能力或遭拷問。
三、養老目標基金收益率不及滬深300,主動管理的“綠色”主題基金業績跑輸比較基準
從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等ESG投資方面看,基金公司可發行並發展綠色環保、新能源主題基金,能夠利用基金產品,間接支持環保層面做得更好的上市公司,助力國內的綠色經濟發展。從社會責任角度看,養老目標基金是居民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關係到居民的養老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天弘基金旗下1只綠色低碳主題相關的主動管理基金,但該基金已經成立2年,其收益率在近1年、近2年以及成立以來均跑輸了業績比較基準及滬深300。而另一方面,天弘基金旗下所有養老目標基金業績或顯“疲態”。
3.1 綠色主題基金多數爲指數產品,同主題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長期業績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及滬深300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3月15日,經不完全統計,天弘基金涉及低碳綠色主題的基金,包括天弘中證新能源車A、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天弘中證新能源指數增強A、天弘全球新能源汽車股票(QDII-LOF)A、天弘國證綠色電力指數發起A、天弘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發起A等產品。
上述基金中,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爲偏股混合型基金,天弘全球新能源汽車股票(QDII-LOF)A爲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其餘4只均爲指數型基金。
與指數型基金相比,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或更注重基金經理的主動選股能力,以下將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作爲天弘基金的代表性綠色低碳基金進行分析。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爲偏股混合型基金,現任基金經理爲唐博,任職日期爲2022年6月28日。截至2025年3月14日,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在唐博的管理期間內實現的回報率爲-15.97%。
拉長時間線來看,截至2025年3月14日,近1年以來、近2年以來以及成立以來,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的收益率分別爲10.58%、-7.52%、-15.9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漲幅分別爲12.61%、5.39%、-2.24%,滬深300的漲幅分別爲12.47%、0.55%、-10.78%。
也就是說,在綠色低碳主題的基金方面,天弘基金旗下采用主動管理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天弘低碳經濟混合A,在近1年、近2年以及成立以來均跑輸了業績比較基準及滬深300。
3.2 2024年養老目標基金收益率不及滬深300,過半數產品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基金公司在ESG理念上的踐行,除了針對綠色環保概念佈局產品,發行養老目標基金也是其重要舉措之一。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5年3月15日的數據顯示,天弘基金旗下目前尚有7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在運作。其中,天弘永裕穩健養老一年A、天弘永裕平衡養老三年A、天弘永豐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混合(FOF)A、天弘永豐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混合發起(FOF)這4只基金爲養老目標風險FOF,天弘養老2035三年A、天弘養老目標2030一年持有混合發起(FOF)、天弘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FOF)這3只基金爲養老目標日期FOF。
上述7只養老目標基金中,天弘永裕穩健養老一年A、天弘永裕平衡養老三年A、天弘永豐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混合(FOF)A、天弘養老2035三年A,此4只基金已經成立Y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A份額還是Y份額,天弘基金旗下的養老目標基金在2023年內實現的回報率均告負且多數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而在2024年,天弘基金旗下所有養老目標基金收益率跑輸了滬深300。
另外,截至2024年年末,合併A、Y份額計算,天弘基金旗下目前尚在運作的7只養老目標基金中,天弘養老目標2030一年持有混合發起(FOF)、天弘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FOF)、天弘永豐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混合發起(FOF)、天弘永裕穩健養老一A/Y的規模已經低於5,000萬元。
總而言之,從整體上看,天弘基金旗下的養老目標基金,2023年收益率告負,2024年收益率跑輸滬深300,且有4只產品的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四、倡導大力發展權利益基金背後,天弘基金多年貨基規模佔比超七成
新“國九條”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踐行ESG理念,服務國家戰略是其踐行ESG理念之中G-公司治理的舉措之一。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基金公司或可加強投資研究,適當發行權益類新產品,並引導資金流向權益類基金等政策方向,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然而,近兩年來,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中,貨幣市場基金仍“佔大頭”。
4.1 旗下貨幣型基金成立於2015年及以前,4只貨基規模佔旗下所有基金管理規模的超七成
需要指出的是,旗下共有210只基金(剔除非主代碼)正在運作的天弘基金,其超過1萬億元的基金管理規模中,近七成由4只貨幣市場基金“撐起”。
數據顯示,2020-2024年年末,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的資產淨值分別爲14,226.96億元、11,271.69億元、10,601.37億元、10,741.68億元、11,863.49億元。
其中,同期,天弘基金旗下貨幣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分別爲12,858.3億元、8,414.08億元、7,739.85億元、7,743.55億元、8,324.47億元。
經測算,2020-2024年各期末,天弘基金旗下貨幣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合計佔其所有基金的資產淨值的比例分別爲90.38%、74.65%、73.01%、72.09%、70.17%。
據天弘基金官網,截至2025年3月14日可得數據,天弘基金旗下尚在運作的貨幣市場基金共有4只,其中1只成立於2011年,1只成立於2012年,2只成立於2015年。即天弘基金旗下運行的貨幣基金均成立於2015年及以前。
不難看出,2020-2024年各期末,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的合計資產淨值超七成由貨基貢獻。
4.2 混合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呈下滑趨勢,股票型基金規模相比2022年末或“腰斬”
值得一天的是,天弘基金混合型基金的規模呈現出下滑的態勢。
數據顯示,2021-2024年各年年末,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分別爲286.6億元、207.95億元、173.36億元、160.68(部分披露);股票型基金的資產淨值分別爲7.82億元、10.04億元、4.66億元、3.14億元(部分披露)。
可見2021-2024年各年年末,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規模或呈下滑趨勢,且2023-2024年各期末,股票型基金的資產淨值相比2022年或“腰斬”。
在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政策支持下,多家基金公司或多發、新發權益類基金。而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的規模,與其貨基相比差距懸殊。
五、兩年一期股基及混基或合計收取超15億元管理費,卻陷入虧損的窘境
新“國九條”指出,要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換言之,基金公司新發權益類基金時,既要關注數量,同時也應保證質量。而近兩年一期,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或合計收取超15億元的管理費,但同期合計虧損超490億元。
5.1 近兩年一期,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合計虧損超490億元
數據顯示,2020-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的收入合計分別爲124.67億元、47.33億元、-208.19億元、-147.88億元、-84.6億元,淨利潤合計分別爲121.19億元、40.89億元、-214.06億元、-154.18億元、-87.51億元。
此外,2020-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收入合計分別爲27.03億元、18.45億元、-22.51億元、-6.43億元、-1.9億元,淨利潤合計分別爲24.96億元、14.77億元、-26.08億元、-9.6億元、-3.19億元。
經測算,2022-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合計虧損約494.62億元。
5.2 近兩年一期股基及混基或合計收取超15億元管理費,天弘基金連續兩年一期盈利
問題尚未結束。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產品收取的管理費分別約爲39.44億元、36.94億元、18.94億元,合計爲95.32億元。其中,同期股票型基金收取的管理費分別約爲3.89億元、4.18億元、1.95億元,合計爲10.02億元;同期混合型基金收取的管理費分別約爲2.38億元、1.91億元、0.74億元,合計爲5.03億元。
經測算,在2022-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合計收取約超過15億元的管理費。
另外,據君正集團2022-2023年年報及2024年半年報,天弘基金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爲15.48億元、14.08億元、9.36億元。
也就是說,在2022-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旗下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連年虧損的同時,天弘基金連續兩年一期實現盈利。
總而言之,近年來,上市公司的ESG指標越來越被市場及監管層重視,而在ESG理念的探索和實踐下,基金公司自身的ESG實踐狀況、“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等逐漸引來市場關注。而從管理費、基金淨利潤以及公司淨利潤角度看,天弘基金公司實現盈利的另一面,其權益類產品卻在近兩年一期或虧損超490億元,且合計收取超15億元管理費。除此之外,天弘基金還存在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佔比超七成、基金經理“一拖多”、養老目標基金收益率不及滬深300、主動管理的“綠色”主題基金業績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等情況。對於2023年12月上任總經理的高陽、2024年11月上任董事長的黃辰立而言,天弘基金未來ESG治理及投研團隊的建設,或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