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券商加速進入中國

媒體滾動
03-1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2月12日,上海,大屏顯示股市行情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在2025開年又迎來兩家外資機構入場。

  1月17日,城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設立申請材料獲中國證監會接受;同日,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也獲准展業。據悉,城堡證券是由格里芬創立的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做市商,格里芬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城堡投資是曾在2022年業績全球排名第一的對沖基金,一舉超越橋水基金。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則獲頒《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准開展的業務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限承攬)以及證券資產管理(限承攬),是2025年以來首家外資券商在華獲准營業的分支機構。

  1月22日,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在發佈《中國金融改革開放2024年度報告》顯示,中國銀行、保險、證券、資管業對外開放節奏進一步加快。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資產規模、業務收入等均整體取得增長,尤其是外資券商、資產管理機構積極申請在華展業,機構數量再創新高。

  “作爲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方面,2024年中國金融改革對外開放在市場建設、行業發展、機構引進、業務拓展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與時俱進的監管改革及因地制宜的區域政策,也爲外資機構在華投資和業務拓展創造了更加開放和有利的環境。”對此,安永華中區市場主管合夥人吳俊表示。

外資券商高管表態看好中國

  近年來,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積極佈局中國市場。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已有多家外資機構獲准在華設立證券公司並陸續獲批多項業務資質,同時還有多家外資券商正在申請設立中,顯示出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持續看好。尤其是當前國內券商行業正在掀起大的併購潮,做大做強成爲券商業主旋律的時候,外資券商的加速進場同樣也有同臺競技的意味;另外一方面,中國百萬億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剛剛起步,無論對於內資還是外資券商來說,都是巨大的機遇。

  根據證監會1月17日公示文件顯示,城堡證券已提交在中國設立證券公司的申請,申請人爲城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近年來城堡證券不斷加碼中國市場。2021年12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告宣佈吸收三家機構爲國際會員,其中就包括城堡證券;2023年初,城堡證券獲批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2023年7月,城堡證券官宣,貝萊德中國區原負責人湯曉東將加入城堡證券,帶領團隊加強與在華客戶、商業夥伴的緊密合作,驅動中國市場的業務增長。

  彼時,這一人事變動被業內視爲城堡證券加碼中國市場的證明。一直以來,市場都高度關注城堡證券是否會在境內設立證券公司。2024年1月,有市場消息稱,城堡證券正在計劃收購原瑞士信貸在華證券業務。但隨後,2024年6月北京國資宣佈將入主瑞信證券,城堡證券的併購計劃隨之擱淺。

  有業內人士預計,城堡證券展業初期會以服務機構客戶爲主,並且將專注二級市場的交易執行,成爲一家特色化、專業化的券商。

  而對於渣打證券首家分公司獲准營業,渣打集團大中華及北亞區金融市場及戰略客戶主管曾繼志則表示,很高興年輕的渣打證券又在穩健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設立分公司,渣打證券將進一步優化服務客戶的能力,拓展新的業務機遇,爲渣打集團深耕中國市場創造更多協同效應和戰略價值。

  “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亦是渣打中國的總部所在地,在此佈局也將爲渣打證券踐行聯通境內外資本市場的使命再添動能。”曾繼志稱。

  據悉,自2024年3月開始展業以來,渣打證券積極開拓業務,利用渣打集團全球網絡的優勢,挖掘並服務客戶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在債券、ABS承銷等業務方面都取得了初步進展,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了渣打集團在華服務客戶資本市場需求的能力。

外資券商展業現多元化趨勢

  近年來,外資券商持股比例限制逐步放寬直至消除,在華展業的外資券商日漸多元。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有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高盛(中國)證券、渣打證券、法巴證券等4家外商獨資券商,以及瑞銀證券、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滙豐前海證券等多家外資控股券商。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除城堡證券外,目前申請設立審批已獲接收的外資券商還有花旗證券、瑞穗證券、日興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等。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外資券商總資產合計6220億元人民幣,佔行業整體比例約爲5.3%;2024年上半年,外資券商營業收入合計140億元,佔行業整體比例約6.89%。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來多家外資機構在華資本市場的展業上都取得了進展,合資券商也在不斷提高外資持股比例。外資券商在華積極佈局,不僅反映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成果,也展示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看好和期待。

  2024年12月16日,星展集團將星展證券的持股比例從51%提升至91%的股權轉讓事項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同年12月11日,北京證監局網站發佈批覆,覈准高盛中國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這也是2024年首家獲批公募基金代銷資格的外資券商;2024年6月12日,滙豐前海證券獲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2024年7月中旬,中國第四家外商獨資券商法巴證券正式成立。2024年3月1日,上海證監局覈准摩根士丹利證券變更兩項業務範圍,一是增加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二是將“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自營”變更爲“證券自營”。

  此外,還有富達等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花旗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託管資格,橋水等35家外商獨資或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

  “外資機構積極來華展業、落地生根,將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外資機構的加入有利於推動形成新的競爭格局,促進本土券商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助力行業金融產品的創新和服務升級。其次,外資機構來華展業有助於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豐富投資資金來源,提升資本市場穩定性和韌性。”對此,國內證券業資深專家鄧蔚分析稱。

  在鄧蔚看來,外資券商的進入也將爲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國際化的經驗和視角。它們可以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合規管理體系和國際化人才,有助於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運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外資券商的加入也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爲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投資者“引進來”提供更多便利。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預計將有更多外資券商加入競爭,這將爲中國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但這也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鼓勵競爭的同時,確保市場公平有序,防範潛在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鄧蔚表示。

外資券商助力券業高質量發展

  如果從經營數據上看,外資券商加速進入中國發展勢頭非常良好,與此同時,也助推中國券商行業向高質量階段發展。

  根據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僅2024上半年,中國券商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033.16億元,淨利潤799.9億元。外資證券公司總資產合計6220億元,佔行業整體比例約爲5.30%,營業收入合計140億元,佔行業整體比例約 6.89%。

  在業務範圍的拓展方面,外資券商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外資券商已獲准的經營範圍不斷外擴,實現了各類券商業務的全覆蓋。例如瑞銀證券已獲“全牌照”身份。摩根士丹利證券、滙豐前海證券等外資券商也在2024年獲得了業務變更的核準,增加了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等。高盛證券成功獲批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這些舉措不僅標誌着外資券商在中國市場的深入紮根和發展,也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對於上述外資券商2024年在華業務的佈局拓展,安永大中華區銀行業及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顧指出,中國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爲在華外資銀行和外資券商的發展帶來了實質性的發展機會。

  “在華外資券商促進了證券行業競爭格局差異化,改善了投資者結構,爲市場引入更多長期資金,促進了國內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顧指出。

  安永大中華區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合夥人陳奇則認爲,隨着各類外資機構同臺競技、優勢互補,中國金融資管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資管行業全面開放背景之下,外資資產管理機構對中國投資機遇展現出濃厚興趣,從中長期來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其背後的動因包括:一方面國內高淨值人羣對於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意願顯著增強;另一方面,外資機構普遍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潛力。”陳奇進一步指出。

  胡金華 《華夏時報》記者

外資券商在中國積極佈局,展示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圖爲位於上海外灘的花旗銀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