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赴任中保投,曾推動海通證券內部變革但遺憾退場

市場資訊
03-13

  來源:機構之家

  3月13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海通證券總經理李軍已正式調任中保投資公司,擔任黨委副書記。待監管批准後,或將出任中保投總裁一職。

  這條人事消息傳開後,一時間在資本圈內激起了不小的波瀾。畢竟在過去三年多時間裏,李軍一直坐鎮海通證券總經理之位,手握這家上海國資背景券商的重要掌舵權。

  回溯李軍在海通證券的任期,時間並不算長——從2021年10月走馬上任海通證券總經理、海通國際證券董事會主席兼非執行董事、海通國際控股董事長。到2024年底海通證券業績預告大幅虧損並最終於今年年初退市,僅四年不到的光景,卻幾乎經歷了海通證券這艘“券業巨輪”從高峯滑落到被合併的整個過程。

  從高光時刻到遺憾退場

  自2021年底李軍正式走馬上任至今,海通證券的營收和歸母淨利經歷了由高光時刻到持續滑落的劇烈變化。Wind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432.05億元、歸母淨利潤128.27億元,同比分別13.04%、17.94%,彼時高光時刻彰顯出老牌頭部券商雄厚的實力。

  但到2023年,海通證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降至229.53億元和10.08億元,歸母淨利潤的降幅高達84.59%,創下上市以來極爲罕見的業績斷崖。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再次大幅下滑42.86%,降至128.99億元,而歸母淨利潤則由盈轉虧,虧損額達到6.59億元。

  不僅如此,根據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海通證券全年預虧34億元。四年之間,從盈到虧急轉直下,宛若過山車。海通證券在市場位居前列的優勢地位,也一步步滑落,直到2025年初被國泰君安吸收合併,徹底退出A股舞臺。

  儘管近年來券商板塊經歷了變革與調整,海通證券所受到的衝擊卻明顯超過了同行的平均水平。其中,海外子公司海通國際的持續鉅虧成爲最大的打擊。海通國際曾被寄予厚望,旨在通過香港市場和全球投行業務的拓展,打造國際化競爭力。然而,事與願違,2022年和2023年,海通國際控股分別虧損53.47億港元和81.56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再度虧損28.73億港元,短短兩年半內,累計虧損約達164億港元。

  在失血嚴重、股價連連下挫的背景下,海通證券內外都承受着巨大的經營壓力。面對危局,作爲海通證券總經理以及海通國際控股董事長的李軍曾一方面努力推動公司內部變革,如強化財富管理佈局、嘗試數字化升級,另一方面則要善後海通國際的虧損與風控危機,但收效有限。或許李軍的個人能力很強,但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也難免力有不逮。

  若僅僅是海外業務的接連重創,海通證券或許尚能勉強支撐。但遺憾的是,行業競爭格局的劇烈變遷,給予了海通證券重創。W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證券的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手續費淨收入,呈現持續性的全線下滑態勢,幾無喘息之機。

海通證券主要收入同比增長情況資料來源:wind

  投資銀行業務的下滑尤爲慘烈。在IPO項目審覈趨嚴、發行節奏放緩的背景下,頭部券商間對資源的爭奪愈發殘酷。Wind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其保薦項目數量從巔峯期的141個逐年遞減至126個,撤否率也從14.89%上升至19.84%。到了2024年,保薦項目僅剩67個,撤否率更是激增至49.25%。股權承銷金額同樣急轉直下,由2023年的700多億元驟降至93億元。

圖片系海通證券股權承銷情況資料來源:Wind

  正是在這種內外交困之時,2024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就不斷傳出海通證券可能和國泰君安合併的傳言。當年9月首次公告,2025年1月17日證監會正式批覆該吸收合併案,速度之快,較爲罕見。這既是上海國資委從地方金融穩定和資源整合層面做出的重要決斷,也是監管層落實“做大做強頭部券商”思路的重要示範。

  一個月後,海通證券A股股票在上交所終止上市,兩家券商的整合箭在弦上。而隨着李軍赴任中保投,其與海通證券的一切聯繫在這一刻劃上句號。“海通證券”作爲一個公衆上市公司的名字,自此成爲歷史。

  此前隨着合併事宜的敲定,海通證券原董事長周杰已於年初辭職並調任他職,李軍隨即接任代理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大量中層幹部和關鍵業務骨幹面臨重新洗牌,要麼併入國泰君安,要麼選擇另覓他職。

  值得一提的是,身爲海通證券總經理的李軍,其薪酬卻顯得異常低調。Wind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李軍的年度薪酬分別僅爲98.19萬元和92.00萬元,在一衆高管中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例如,陳春錢、姜誠君和潘光韜2022年的薪酬均超過300萬元,2023年仍維持在200萬元左右。

圖片系海通證券薪酬情況(部分)資料來源:Wind
MACD金叉信號形成,這些股漲勢不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