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王昊,是北京汽車的負責人,也是一位‘80後’車企老闆,今天很高興通過這種方式跟大家見面,也向大家報個到,我到北京汽車了。”
近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汽車”,01958.HK)迎來新任董事長。《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北京汽車正式發佈“董事長變動”公告之前,新任董事長王昊已經通過直播以及“我是王昊”抖音號和“北京汽車王昊”視頻號等平臺,在公衆面前以“當家人”的身份正式亮相。
連日來,王昊以“北京汽車首席產品體驗官”的身份出鏡,在評論區積極回應消費者的疑問和反饋的問題,這些舉動不僅與以往的國企領導班子的形象形成反差,也與過去北京汽車相對保守的營銷風格截然不同。
“王昊上任後迅速開設短視頻賬號,以董事長身份直接參與產品推廣和用戶互動。這一舉措既符合當前汽車行業‘流量驅動銷量’的競爭邏輯,也凸顯北京汽車革新營銷體系的決心——通過高管站臺吸引關注,突破傳統車企‘重渠道、輕傳播’的路徑依賴,爲品牌年輕化開闢新陣地。”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祕書長張翔告訴記者,北京汽車在營銷上已然展現出一種新氣象,在這一轉型背後是傳統車企打破壁壘、重構用戶關係的主動求變。
汽車國企換帥
在汽車央企開啓業務重組以及密集啓動人事調整的背景下,北京汽車亦正式官宣迎來一位“80後”董事長。
近日,北京汽車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召開董事會會議並決議委任王昊爲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主任,任期自2025年3月13日起至第五屆董事會任期結束時止。王昊作爲董事長參與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同時董事會決議委派王昊爲執行董事。
這一人事變動早有跡象。今年2月下旬,北京汽車便已發佈公告稱,陳巍因工作變動於2025年2月19日辭去董事長、非執行董事以及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主任職務,其辭職將在股東批准新董事長之日起生效。
王昊有着豐富的汽車行業從業經驗。公開資料顯示,王昊出生於1982年12月,現年43歲,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汽車行業已深耕近15年,曾任職於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北汽藍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北京北汽鵬龍汽車服務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等職位。
一位受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王昊兼具產業投資、技術研發和運營管理經驗,他的履歷契合汽車行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發展趨勢,或將爲北京汽車的發展注入新的可能性。
張翔則告訴記者,傳統車企(尤其是國資委下屬車企)高管多由組織部門任命,董事長年齡普遍在50歲以上,而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新造車企業管理層年輕化特徵顯著,掌舵人多在40歲左右。北京汽車此次啓用“80後”掌舵人,實質是打破傳統用人機制,主動向新造車企業治理模式靠攏。
中國汽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進入讀秒階段。業內普遍認爲,在行業競爭的“下半場”,新造車企業需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補足製造與供應鏈方面的能力,傳統車企則需加速組織變革,吸收新造車企業的用戶思維與技術整合等經驗。
意在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
“我是北京汽車的負責人,也是頭號銷售員,大家想買車,找我就可以。”剛一上任,王昊便開始在個人短視頻社交賬號上爲北京汽車的產品站臺“吆喝”:“現在車企賣車都是‘卷’老闆,我們也可以‘卷’老闆,但我們更想‘卷’的是產品、品質、情懷與性價比。雖然我作爲車企老闆在年齡上不是遙遙領先的,但是我覺得我們越野車的品質一定是遙遙領先的。”
正如王昊所言,作爲我國越野車市場中的一個標杆,北京汽車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口碑。“北京汽車做越野車已經做了67年了,67年來我們只做越野車,堅守‘越野世家’的深厚底蘊和軍工級製造標準,追求產品的高安全性、好的性能和品質,這是我們傳承越野精神、越野文化刻在骨子裏的基因。”
北京汽車目前正在電動越野方面發力。雖然深耕越野車市場,但北京汽車的觸角並不只侷限在越野車領域,其主營業務包括三個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動力總成業務以及合資品牌業務,擁有“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等合資品牌,及自主品牌“北京品牌”,是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集團”)“二次創業”的主力軍。
業內有分析稱,此次北京汽車高層調整,是爲北汽集團“三年躍升行動計劃”鋪路,目的是提升北汽集團大自主品牌的競爭力。
按照“三年躍升行動計劃”,到2027年,北汽集團整車銷量要突破3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年銷達到200萬輛,自主品牌乘用車要實現年銷100萬輛,新能源佔比超過50%。2024年,北汽集團整體銷量實現了超171萬輛的成績。
張翔告訴記者,從整體來看,北汽集團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包括:在合資板塊中,北京奔馳因缺乏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線導致銷量下滑,北京現代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亦下滑萎縮;在自主板塊方面,北汽新能源的車型存在感不強,極狐汽車亦尚處於行業第二梯隊。此前,北汽集團靠合資公司貢獻銷量和營收,現在合資公司也面臨市場壓力,而自主品牌還沒有形成強大的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使其在產品上有點青黃不接。眼下,北汽集團應在新能源領域開發出一些競爭力比較強的新車型,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局面。
隨着領導班子出現新的調整,北京汽車接下來在戰略上會有哪些動作會持續落地?在自主品牌業務上會有哪些新的打法?王昊上任後,是否會如外界期待的那樣推動北京汽車與極狐汽車、北汽新能源之間的協同?就相關問題,記者聯繫北京汽車方面以及北汽集團相關高管,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