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勳:更快的芯片是降低AI成本最佳方式

智通財經
03-20

3月20日,英偉達CEO黃仁勳在本週二的GTC大會上發表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未使用講稿的主題演講,演講結束時,他向所有客戶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息:購買英偉達所提供的最快芯片。

黃仁勳指出,客戶對圖形處理器(GPU)的成本及投資回報率存在疑慮,而解決這些疑慮的最佳方式就是採用更快速、更先進的芯片。這些芯片可以通過數字化分割,使單個芯片同時爲數百萬人提供人工智能(AI)服務。

黃仁勳在主題演講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未來十年,由於性能的顯著提升,速度將成爲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在大會的演講中,英偉達專門用了約10分鐘時間,詳細解釋了更快速芯片對於雲服務提供商的經濟效益,並由黃仁勳現場進行簡單計算,分析了每個芯片的“每個Token成本”(cost-per-token,即創造AI輸出單位的成本)。他坦言,這正是大型雲服務商和AI公司的關注重點。

英偉達透露,今年即將推出的Blackwell Ultra系統,由於速度優勢突出,在數據中心的AI服務方面,創收能力可能高出前一代Hopper系統多達50倍。

投資者一直擔憂,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甲骨文在內的四大雲服務巨頭可能會減少對昂貴AI芯片的資本支出。儘管英偉達並未公開其AI芯片的售價,分析師估計,每片Blackwell芯片的售價可能高達4萬美元。

根據英偉達週二公佈的數據,四大雲服務提供商已經訂購了360萬顆Blackwell GPU(按照英偉達新的計算標準,每顆Blackwell算作2顆GPU)。相比之下,上一代的Hopper GPU銷量爲130萬顆。

此外,英偉達還決定提前公佈2027年和2028年的芯片路線圖,分別是Rubin Next和Feynman AI芯片。黃仁勳解釋,這是由於雲服務客戶正在規劃高投入的數據中心建設,他們迫切希望瞭解英偉達未來的發展藍圖。

“我們現在清楚地知道,未來幾年內,將有數千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黃仁勳強調,“預算已獲批,能源供應也已落實,土地資源也到位了。”

至於一些雲服務提供商自研定製芯片是否會對英偉達的GPU構成威脅,黃仁勳則明確表示並不擔憂。他認爲,這些定製芯片(業內稱爲ASIC)通常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AI算法需求。他還表示,很多新發布的ASIC芯片最終未必能真正進入市場。

“許多ASIC項目最終都會被取消,因爲它們必須做到比現有最好的產品更出色。”黃仁勳補充道。他強調,自己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這些數千億美元級別的大項目,都使用英偉達最先進的芯片系統。“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對於幾千億美元的投資,你想選擇什麼樣的產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