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找鋼集團順利在香港上市,這也是中國境內首家通過De-SPAC模式登陸港交所的企業。2018年,找鋼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但2019年又主動終止。
7年之後,找鋼集團終於登上港交所舞臺。
找鋼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東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De-SPAC是一種通過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與目標公司合併實現上市的創新方式,相比傳統IPO,時間更短、流程更簡單。隨着此次赴港上市,找鋼集團成爲國際化上市公司,有望在雲服務、物流板塊、國際化發展以及非鋼業務方面帶來幫助。
找鋼集團成立於2012年,主要通過連接鋼鐵交易行業的主要參與者至其數字化平臺,提供鋼鐵交易全鏈條的一站式B2B服務,包括線上鋼鐵交易、物流、倉儲與加工、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以及大數據分析。根據灼識諮詢,按2023年線上鋼鐵交易噸數計,找鋼集團運營着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4年9月30日,找鋼集團平臺交易噸量超過4130萬噸,同比增長21.1%;平臺總交易額1529億元,同比增長11.61%。
國內首家通過De-SPAC方式在港交所上市企業
3月10日,找鋼集團通過De-SPAC模式登陸港股,成爲中國境內首家通過這一模式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
SPAC全稱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一般由創始人、管理團隊、天使投資人、私募股權基金等具有一定公信力和威望的人士發起設立。與傳統IPO不同,SPAC上市主體並沒有任何業務,只有一個有現金的殼公司。SPAC公司要在規定時間內併購一家未上市企業,使後者間接獲得上市地位,這一過程被稱爲De-SPAC。相比傳統IPO,通過De-SPAC實現上市,時間更短、流程更簡單。
De-SPAC上市機制自2022年初在港交所落地,要求比正常IPO更高,公司除了滿足IPO 標準,還針對性地引入了PIPE機制,PIPE金額需要達到公司估值的7.5%,且目標公司投資額的至少50%需來自至少3名機構投資者,每家資產管理總值不低於80億港元。
香港首單De-SPAC交易發生於2024年10月,新加坡電商平臺Synagistics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匯德收購在港股上市,新公司爲獅騰控股;找鋼集團是第二家通過De-SPAC交易登陸港股市場的公司。
王東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De-SPAC模式的優點是確定性強,它是先融資後上市,企業先引入獨立第三方投資者(PIPE)之後再去辦理證監會備案、聯交所的聆訊。在此次IPO前,找鋼集團通過PIPE投資人已經募集資金約5.326億港元,PIPE投資者包括徐州臻心、東英資管、東方資產管理等多家專業機構。
找鋼集團此前發佈的招股書顯示,本次赴港上市募資金額約25%預計將於未來五年用於加強服務供應;約20%將於未來五年用於擴大買家羣體並增加其黏性;約20%將於未來五年用於加強數字化及技術能力;約25%將於未來五年用於探索跨行業擴張;約10%將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王東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隨着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將對業務經營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交易板塊,成爲上市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會有較大幅度提升,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大型央國企的採購比例。另外,登陸資本市場對於找鋼集團在雲服務、物流板塊、國際化發展以及非鋼業務方面都將帶來幫助。
對於上市的時間安排,王東認爲:“我覺得如果太早也不好,市場不會太關注,產業互聯網平臺是一個新的賽道,資本市場上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標的很少見。”找鋼集團在資本市場需要經歷投資者熟悉的過程,從對產業互聯網平臺感到陌生、提出疑問、再到熟悉、瞭解,最後認可的過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
王東認爲,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這對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一個機遇期,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機會窗口已經打開。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於全產業鏈的多方參與者,手中掌握着大量數據,對行業非常瞭解。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有效發揮“智改數轉”的作用,促進傳統行業降本增效,提升行業內企業運營質量。
資產負債率高因優先股?
找鋼集團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平臺交易噸量超4130萬噸,同比增長21.1%。平臺GMV達1529億元,同比增長11.61%。財務數據方面,截至2024年1-9月份,找鋼集團營收爲11.41億元,同比增長41.68%,公司毛利3.21億元,同比增長21.68%。經調整EBITDA利潤爲708.6萬元,同比增長109.83%。
從財報上來看,找鋼集團的負債率較高。2021年至2024年前9個月,找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176.16%、165.21%、154.72%和159.07%。
王東解釋稱,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找鋼集團招股書所呈現的“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科目中68.22億元主要爲可轉換優先股。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此類融資工具需按公允價值計量,其賬面波動計入損益表所致的“虛虧”。上市後,優先股將自動轉爲普通股,對應的68.22億會全部計入權益科目,屬於資本市場常規操作,與經營無關。
與此同時,應付款、應付票據方面,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找鋼集團“貿易應付款項、應付票據及其他應付款項”99.4億元。王東表示,找鋼集團“貿易應付款項、應付票據及其他應付款項”與同期“貿易應收款項、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的兩邊屬於對掛,這種財務結構在供應鏈服務平臺中具有普遍性,其業務邏輯表現爲:平臺作爲交易中介,同步產生對下游客戶的收款義務(應付)和對上游供應商的付款權利(應收)。此類資金流轉模式在B2B電商領域屬於行業通行做法,本質是通過資金週轉效率提升實現供應鏈協同,需結合具體業務場景評估其財務風險,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負債。
此外,找鋼集團的招股書還到,公司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達6.02億元,包含了已貼現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2.13億。
王東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2.13億銀行承兌匯票是公司日常結算收取的票據,貼現給銀行已實現資金回籠,無須再償還本金。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需將已貼現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還原到“銀行借款”中。實際上,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 15.4億,實際資產有息負債率25.1% ,季末在手現金 4.35 億元,加上上市募資超過7億港幣,目前公司的流動性較爲充裕。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