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光大證券發佈研報稱,我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擴容,現已湧現出一批優質的工業氣體企業,該行看好具有一定營收規模,且擁有穩健現金流的工業氣體企業。與此同時,在電子特氣國產化浪潮的推動下,也應持續關注這些工業氣體企業進軍電子特氣領域後其產品研發及導入進度,以及相關新增產能的落地進展。該行看好工業氣體行業的領先公司以及專注電子特氣領域佈局的相關公司。
光大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工業氣體被譽爲“工業的血液”,隨產業結構的升級其應用領域正在持續拓寬
根據製備方式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以劃分爲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工業氣體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化工、冶金、鋼鐵等傳統行業一直以來是最爲主要的需求來源,半導體、顯示面板、光纖通信等電子領域,以及醫療健康、新能源等多個新興行業的持續發展有望進一步提升對工業氣體需求。
全球氣體巨頭通過併購、投資等方式拓展份額,也是我國氣體企業崛起必由之路
全球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起步早,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變遷後已較爲成熟,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幾家氣體巨頭佔據了全球工業氣體市場主要份額。而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現已湧現出一批優質的工業氣體生產企業,但在產品種類及規模、銷售範圍、設備、技術水平等方面仍與行業巨頭存在較大的差距。對標全球工業氣體巨頭的發展路徑,我國氣體生產企業可通過投資、兼併收購等方式拓寬氣體產品品類和業務範圍,並建立起強大的銷售網絡,打造優質的一體化氣體供應商;同時,受益於工業氣體行業的特性,在經歷擴張初期資本開支大幅增長後,穩健的現金流將支撐公司實現持續的業務擴張。
中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增速高於全球平均增速
我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1,35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966億元,CAGR約10%,根據金宏氣體公司公告援引的億渡數據,預計到2026年將增至2,842億元。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的大宗供氣市場由外資巨頭、國內專業氣體供應商以及空分設備製造商佔據主要的市場份額,零售氣體市場則較爲分散,存在少數專業氣體生產企業與大量中小經銷商共存的現象。
電子特氣國產化浪潮已至,集成電路端的國產化率仍有提升空間
隨半導體、新能源等下游行業的崛起,我國電子氣體的需求快速增長。同時,當下海外半導體行業出口管制持續收緊,國內高端半導體材料自給能力亟需提升,進一步加速了國產化替代進程。2022年我國電子特氣的市場規模已增至220.8億元,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預計2025年將增至316.6億元,三年CAGR達12.8%。
風險分析:宏觀經濟變動風險、行業競爭風險及市場風險、產品驗證風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