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期調整觸發的因素:
1. “四月決斷”窗口臨近,經濟和A 股一季報迎來驗證期,基本面影響市場的權重提升。
4 月需關注寬財政執行和效果。一季報期臨近,缺乏短期基本面支撐的主題方向可能休整。
2.美對華再加徵關稅擔憂增加。特朗普的戰術目標明確:通過關稅威脅,開啓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談判,以求攫取既得利益,恢復美國經濟和財政平衡。25Q2 特朗普加碼關稅威脅可能和中國出口自然回落疊加,加劇經濟預期波動,壓制風險偏好。
3. 國內AI 出現了階段性的催化空窗期。隨着股價調整,一些偏謹慎的敘事開始出現,比如大模型進步偏慢,未出現顛覆性的功能突破;應用落地偏慢,尚未看到爆款應用。AI產業趨勢下,後續應用催化出現有必然性,但時點幾乎無法預測。階段性謹慎敘事出現,趨勢行情中出現了調整波段,科技消化短期性價比問題。
二、討論“四月決斷”的4 個關鍵影響因素
1. 業績驗證期:互聯網巨頭 + 運營商資本開支高增情況下,國內AI 算力產業鏈營收和淨利可能在25Q1 便出現改善跡象。短期由於預期過高帶來的所謂巨頭資本開支低於預期,也不會改變邊際改善的確定方向。所以,業績驗證期,國內AI 趨勢不是“證僞”,而是“聚焦”,業績期不是科技大幅調整的因素。另外,24 年報和25 一季報總體業績驗證仍偏弱,市場已有充分預期,業績期悲觀預期額外發酵的概率也不大。
2. 四月經濟驗證:當前順週期改善的預期偏低。政策相機決策,可能及時應對經濟下行風險。25Q2 出現經濟偏弱,政策寬鬆受限組合的概率較低。4 月經濟驗證對市場的邊際影響也是有限的。
3. 4 月1 日美國關稅研究報告出爐,4 月2 日美國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併發布“關稅編號”。我們提示,這個關鍵窗口“利空出盡”的意義可能有限。短期市場對中美開啓談判的關注度提升,後續還有加徵關稅的威脅。我們依然提示,出口自然回落 + 特朗普關稅威脅加碼,可能使得海外衰退交易的的影響向A 股映射。宏觀預期波動放大,風險偏好退潮,A 股科技股也會調整,可能是二季度A 股調整的宏觀原因。
4. AI 產業趨勢催化,應該是一個“大模型和算力相互促進,支撐應用突破”的過程。基礎層(大模型)的突破是每一輪行情的基礎,應用的充分開發,爆款應用的催化,是每一輪行情的高峯。我們現在處於等待爆款應用催化的階段,市場縮量調整,調整的幅度和時間都有限。後續應用進一步開發落地,科技還會有再創新高的機會。我們認爲,科技中級別調整,可能是本輪應用兌現後,基礎層限制了應用的進一步突破,這個階段可能出現以季度爲單位的調整。這裏我們參考2023 年7 月-10 月,美股科技股調整的歷史經驗,彼時應用落地低於預期,算力投資超前,英偉達高盈利能力無法維持的擔憂發酵。
三、25Q2 防禦思維佔優階段,看好高股息有絕對 + 相對收益。維持中期科技產業趨勢佔優的判斷,科技中級別調整的窗口未到。繼續推薦:國內AI 算力和應用、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的投資機會。港股A 股化進行時,港股高股息和港股互聯網在各自風格中都是更優選擇。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衰退超預期,國內經濟復甦不及預期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