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公司發佈研究報告稱,在ChatGPT引領本輪AI的產品開端後,關於下一代AI的產品形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近期創業公司Monica推出通用型AI Agent Manus,引發了對AI Agent這一AI的L3階段產品的討論,Manus在多代理模式和可靠性問題上有所創新。該機構認爲AI Agent這類產品形態的創新與底層的模型演進同樣重要,並展現出了強大的商業化變現和落地潛力。展望未來,中金認爲AI Agent或將通過接管手機的方式,重塑互聯網生態。
中金主要觀點如下:
從推理者到智能體,AI Agent的L3時刻加速到來。在AI發展的路線圖方面,L3“智能體”與L1、L2的本質區別在於能否使用工具和執行決策,近半年來海內外廠商在執行能力相關技術上的進展明顯加快,“智能體”規模化落地的時點在加速到來。近半年來海外廠商密集發佈AI Agent產品及相關工具。這些產品主要針對兩個目標:1)解決影響Agent執行效果的痛點,以增強Agent接管設備的能力,實現L3級別AI的落地;2)增強開發者構建Agent的能力,簡化針對個人需求的Agent的落地流程。
聚焦Manus:AI Agent在C端落地的模式創新。3月6日,Monica發佈Manus,Manus在GAIA(一個評估通用AI助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基準)三個難度等級上的評分都超越了OpenAI Deep Research成爲第一。中金認爲Manus更多地是一種模式上的創新:1)Manus證明了多代理模式可以相對容易地實現通用AI Agent的落地,這也與海外廠商推出構建模塊、統一API協議的目的比較類似;2)“展示過程”的形式有助於降低大衆的理解門檻,提高用戶對AI產物的信任度,並催化AI Agent實現大規模落地。
AI Agent演進:改變人機交互入口,重塑生態。從AI Agent的變化出發,長期來看,中金認爲AI Agent將會改變當前的人機交互方式,並對內容分發、終端硬件產生深遠影響。2024年至今手機廠商紛紛推出擁有系統級AI Agent的手機,互聯網廠商也相繼佈局擁有設備接管能力的自主智能體,考慮到手機廠商擁有硬件、用戶和底層權限,互聯網廠商擁有軟件開發能力、平臺和數據,中金認爲短中期或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此外,隨着AI Agent能力滲透至設備控制權以及多模態模型的發展,AI Agent或將帶來終端設備形態的重構。
風險
宏觀因素影響消費者需求;技術迭代不及預期;AI商業化不及預期;算力供應不及預期;數據安全監管收緊風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