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交出最差成績單:鋰價拖累鉅虧79億 減值與償債雙雙承壓

新浪財經
03-2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在全球鋰價持續探底的衝擊下,天齊鋰業交出歷史最差成績單。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暴跌67.75%;歸母淨利潤虧損79.05億元,同比擴大208.32%,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這份年報揭示了在鋰價大幅調整的週期中,資源巨頭面臨的多重風險。

  價格坍塌重擊業績 庫存減值壓力凸顯

  2024年鋰化工產品價格遭遇“雪崩式”下跌。據年報披露,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從年初的11萬元/噸跌至年末的7萬元/噸,全年跌幅達36%。

  價格暴跌直接衝擊公司核心業務:鋰礦銷售收入同比下滑81.7%至49.78億元,鋰化合物收入下降39.2%至80.75億元。

  更嚴峻的是,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1.14億元,其中8.29億元爲澳大利亞二期氫氧化鋰項目終止帶來的在建工程減值,另有12.85億元存貨跌價損失,反映出高價庫存難以消化的困境。

  產能擴張遭遇價格寒冬 澳洲項目成負擔

  在產能佈局上,天齊鋰業面臨“投產即虧損”的尷尬局面。

  年報顯示,格林布什鋰精礦年產能已提升至162萬噸,2024年產量141萬噸,但化學級鋰精礦售價同比下降62%至約700美元/噸。

  更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一期項目雖完成技改,但受制於市場需求,全年產能利用率不足60%。而投資超14億元的二期項目因“不具備經濟性”終止,前期投入轉化爲沉沒成本,凸顯海外擴張風險。

  毛利率“雙殺” 成本錯配侵蝕利潤

  價格下行週期中,公司遭遇“成本剛性”與“售價彈性”的雙向擠壓。鋰礦採選業務毛利率從2023年的90.44%驟降至63.71%,鋰化合物毛利率更是腰斬至35.21%。

  這種壓力源於鋰精礦定價機制: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採購的鋰精礦採用“月度定價+主流報價均值折扣”模式,在鋰價快速下跌時形成高價原料與低價成品的剪刀差。數據顯示,2024年鋰化合物營業成本同比激增50.51%,遠超收入降幅。

  匯兌損失激增 短債壓力攀升

  償債能力指標亮起紅燈。截至2024年末,公司貨幣資金減少40%至57.67億元,而短期借款增長289%至13.14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達28.75億元。

  受澳元、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財務費用暴增55倍至8.99億元,其中匯兌損失佔比超90%。儘管資產負債率維持在61%,但流動比率從2.38降至1.52,短期償債能力明顯削弱。

  行業寒冬持續 資源龍頭如何破局?

  當前鋰價已跌破部分雲母提鋰企業成本線,但天齊鋰業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中坦言:“行業出清需要時間,2025年供需矛盾仍存”。

  面對挑戰,公司採取三大應對措施,包括放緩雅江措拉鋰礦建設,聚焦格林布什降本;推動奎納納工廠客戶認證,加速產能釋放;拓展固態電池材料研發,已建成硫化鋰中試線。

  不過,分析師指出,若鋰價長期低於8萬美元/噸,公司資源成本優勢或被削弱,產能消化與債務管理將成爲關鍵考驗。

  在新能源產業鏈估值重構的當下,天齊鋰業的這份年報爲行業敲響警鐘——資源稟賦不再等同於盈利保障,如何平衡產能擴張與市場波動,將成爲鋰電巨頭穿越週期的必修課。

  注: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丁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