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3月26日晚間,天齊鋰業(SZ002466)披露,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下降67.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79.0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蔣安琪掌舵天齊鋰業後交出的首份年報。蔣安琪是天齊鋰業創始人蔣衛平之女。2024年4月,她擔任天齊鋰業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蔣安琪,中國國籍,生於1987年,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3月27日,天齊鋰業低開震盪,截至收盤跌0.83%,每股報30.99元,目前總市值508.6億元。該市值已較歷史最高點蒸發超1800億元。
蔣衛平聲援蔣安琪
2024年,天齊鋰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79.05億元,2023年時公司盈利72.97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天齊鋰業的虧損更多發生在去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虧損已超過50億元。
天齊鋰業的業績虧損與去年全球鋰價低迷有關。
2024年2月底,碳酸鋰價格在春節假期期間因需求下降出現回調,節後迅速反彈,並在2024年3月至4月期間維持在大約11萬元/噸的水平。之後,由於下游需求增速下降,庫存累積加劇,碳酸鋰價格進入持續下探階段。一直到2024年下半年,海外礦山集中宣佈減停產、國內雲母提鋰企業停產,現貨價格才趨於平穩。
儘管產品價格下跌,但天齊鋰業的資源優勢依然明顯。
公司目前建有五個鋰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分別位於中國的四川射洪、四川遂寧、重慶銅梁、江蘇張家港,以及澳大利亞的奎納納,目前綜合鋰化工產品產能合計9.16萬噸/年。
此外,公司正加緊建設江蘇張家港生產基地3萬噸氫氧化鋰項目(可柔性調劑生產碳酸鋰產品),以及重慶1000噸金屬鋰及配套原料項目。
3月27日,天齊鋰業召開2024年業績說明會。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鉅虧業績的重壓之下,現年70歲的蔣衛平此次在業績說明會上聲援蔣安琪。蔣衛平說,“交班是我到了歲數一定會交,這個交班不僅僅是把董事長名號交出去,而是一個傳承。”他表示,2024年其在董事會上提出交班這件事情,是經過“深入考慮”的。
“爲什麼能交?能不能接上?我自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蔣衛平提及三點理由:第一,在天齊鋰業發展的歷程中,蔣安琪實際上是經歷了風風雨雨,經歷了週期,經歷了困難時候對應的處置;第二,蔣安琪對企業文化、企業傳承、歷史變革有比較深刻的瞭解;第三,蔣安琪對天齊鋰業的治理體系和管理體系瞭解也非常深入。
蔣衛平稱,基於上述理由,他和蔣安琪之間的交棒並不是重新來,“所以我是充滿了信心,也充滿了信任。”
就蔣安琪接棒以後的表現,蔣衛平並沒有直接回應。他拋出兩個前提:第一,2024年實際上是鋰行業非常困難的一年;第二,國際環境變化之大始料未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就天齊鋰業而言,又該如何降低行業週期波動的影響?業績說明會上,蔣安琪給出了一些公司管理層的思考和方向。
她指出,首先是鞏固公司在原料方面的優勢,爲公司持續提供穩定的鋰礦石來源,比如推進雅江措拉鋰礦的建設,構建公司國際、國內兩個渠道的資源供給體系。
其次,落實公司基礎鋰鹽產能的擴張,這是公司的“基本盤”,公司也在加速打造自己的綠色工廠,專注於做先進材料的生產商,通過研發公司客戶一道爲下一代電池做好準備。
再次,需要持續關注產業鏈上下游的機會,不斷爲公司提供新的價值增長點,繼續擴大公司的全球業務範圍和國際化,鞏固和加強公司在鋰行業的競爭優勢。
國內鋰礦將在今年推進項目選廠工程
天齊鋰業控股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項目位於澳大利亞,在國內則有雅江措拉鋰輝石礦項目。
新發現的“西崑崙—松潘—甘孜”成礦帶爲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長達2800公里,累計探明資源量650餘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天齊盛合鋰業有限公司擁有的四川雅江措拉鋰輝石礦正位於該成礦帶。
雅江措拉鋰輝石礦項目於2012年取得采礦許可證,目前仍在繼續更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計劃2025年全面推進項目選廠工程的施工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2024年年報中介紹,公司控股股東天齊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雅江縣上都布鋰輝石、硅石礦和燒炭溝脈石英、鋰輝石礦,其承諾自2024年5月28日起的36個月內,在保證天齊鋰業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的前提下,將上述礦權、相關公司股權及相關資產以公平合理的價格出售,通過出售資產、轉讓股權及或其他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或處置給天齊鋰業或無關聯關係第三方。
提到未來計劃時,天齊鋰業表示,將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繼續關注全球範圍內優質的鋰資源項目。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