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於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出席並演講。
張永偉指出,中國汽車市場連續16年全球排名第一。因此,全球汽車企業都不願意輕視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跨國車企如何更好地在中國發展。
“(跨國車企)在中國發展仍然存在巨大的機會,但是需要重新定義中國市場、重新定義在中國發展的戰略”,張永偉舉例說,過去在中國投資的一些外資汽車企業,包括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有一個基本的理念是“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而現在,由於中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進步,無論是在市場牽引還是在產業體系建設方面,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在中國誕生的新能源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甚至是形成的新模式,都不僅有助於跨國車企在中國的發展,也會有助於他們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發展。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車企已經提出了新的中國本土化戰略,就是不斷加大在中國本土的研發,加大在中國本土供應鏈的建設,讓中國的供應鏈和在中國形成的研發反向服務於跨國企業在全球的發展,這個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張永偉總結說,“in China for China”正變成“in China for World”。
張永偉指出,對跨國企業來講,更重要的任務是思考如何更好地參與與中國本土的競爭和合作。“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最大的變化就是快速——快速迭代、加速創新,不斷地提供能夠滿足日益變化的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需求”。
因此,跨國車企應該由過去“in China”進一步地變成“become China”,也要具備像中國本土企業這樣更加快速的創新和反應能力,張永偉建議,要改變過去決策慢、中國市場決策流程拉得過長,與中國企業無論是在創新效率上都很難競爭的發展局面。
“中國企業具備的能力,至少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也應該具備”,他說。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爲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