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行長助手
隨着3月18日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壹賬通”)發佈了最新的年度業績公告,其2024年經營情況的浮出水面。
而在公佈業績的前兩週,金融壹賬通對外“放風”稱收到控股股東私有化要約。這意味着未來金融壹賬通可能會被平安集團回購,進而從港交所和紐交所退市。
再往前倒,今年2月初,金融壹賬通“一把手”沈崇鋒辭職,來自平安產險的陳當陽接任。
看來,表面平靜的湖水底下早已暗流湧動。
爲“瘦身”猛降人工成本
2024年,金融壹賬通延續了虧損態勢:全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22.48億元,同比下跌36.2%;淨虧損6.69億元,較上一年擴大216.7%。
錄得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公司自2024年7月起逐步終止雲服務,導致這一最大收入貢獻來源在下半年幾個月內迅速收縮,最終較上一年跌去五成。此外,除了境外客戶對於金融壹賬通開發後維護服務需求增加,帶動了其該項收入的增長,其餘金融壹賬通的各項業務收入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獲客服務一項甚至收縮了77%。
值得注意的是,受影響於終止雲服務的經營、宏觀環境的挑戰,以及自身業務的表現,金融壹賬通2024年商譽減值損失達1.32億元。
事實上,該公司的大幅虧損並不令人意外。從2017年至2023年,金融壹賬通淨虧損分別爲6.07億元、11.96億元、16.61億元、13.54億元、12.82億元、8.72億元、3.63億元,加上2024年的6.69億元,8年來合計虧損超80億元。
壓力之下,年內金融壹賬通也砍去了不少經營開支,其中研發成本更是受到了大幅削減,2024年同比減少了46.5%。此外,對比2023年末數據,2024年末該公司僅剩1937僱員,一年減少了503人。所以不難理解,在業績報告中,金融壹賬通對於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的減少,都提及了“人工成本”“勞工成本”的降低。
回購退市成脫困選擇
除了經營方面的壓力,金融壹賬通上市後股價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就港股來說,股價從剛上市時的8港元頂點跌到長期不足1港元。
然而,自今年2月後,該公司港股股價出現小幅上漲。2月28日當天,股價暴漲超40%,成交量也增長了逾10倍。對於股份出現異動,金融壹賬通在下一交易日3月3日向港交所申請短暫停牌併發布公告,公告發布後3月4日恢復交易。
該公告稱:金融壹賬通董事會注意到於2025年2月28日,公司股份出現異常成交量及股價波動,並謹此知會其股東於2025年3月1日,公司接獲鉑煜(連同其聯屬實體統稱“建議買方”)一份內容有關以協議安排方式建議私有化公司的初步無約束力建議,如進行建議,將導致公司自聯交所及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鉑煜建議以現金每股2.068港元進行收購。該價格較金融壹賬通於2025年2月27日(即股份出現異動的前一日)在港交所收盤價溢價72.33%、較2025年2月27日(包括該日)前最後1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100.00%,較該日及之前的最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131.66%。
對於私有化的邏輯,可以料想平安集團想通過退市讓金融壹賬通“喘口氣”,因爲公司近年虧損嚴重,核心業務收入還在下滑,退市後可以擺脫公開市場壓力更自由地調整業務,同時省下審計、信息披露等費用。但失去融資便利和上市公司光環後,也可能影響金融壹賬通的海外合作,未來擴張也可能依賴於平安輸血。
重大戰略調整或已開啓
就在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前一個月,金融壹賬通剛剛經歷一次“一把手”調整。2月5日晚,公司發佈公告稱,沈崇鋒因個人原因辭任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職務由陳當陽接替。
陳當陽是技術出身,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加入金融壹賬通之前,陳當陽在2021年9月加入平安集團,歷任中國平安產險科技中心總監、總經理助理,負責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而在加入平安集團之前,陳當陽還在螞蟻集團、中信銀行有過任職。
除了新換的“掌門人”,再加上2024年10月“空降”而來的總經理唐嘯,金融壹賬通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完成了新一任換屆。
而在陳當陽接手後,金融壹賬通收中國平安私有化要約,這個信號表明重大的戰略調整或已逐步開啓。接下來,在班子的領導下,金融壹賬通會有哪些更多的動作,市場也對此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曹睿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