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31日訊(記者 敖玉連)FOF年報,一份更適合散戶體質的作業。
近期,公募基金密集披露2024年年報,藍鯨新聞整理了部分績優基金經理的2024年操作,以及2025年對股債商匯等大類資產的展望。
FOF調倉換股有不少樸素的共識。例如大框架是先敲定大類資產比例,再選對應基金。此外,逢高減持、多元配置、不買高溢價產品等細碎操作,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抄。
在後市研判上,單一資產的基金經理普遍會陷入“做多-唱多”的循環,而FOF基金經理的投資範圍涉及多元資產,其後市研判或更具實踐意義。
對於2025年的市場,FOF基金經理們幾近達成共識:中國權益資產配置價值提升,而債券資產收益率下行過快積累了一定風險。甚至有FOF基金經理稱將尋找國內債券基金的替換標的。
大框架:先確定大類資產比例,再選基金
“FOF不是工具型產品,而是提供資產解決方案。所以,FOF的第一要義是做資產配置,其次纔是根據資產配比選擇合適的基金。”大成基金陳志偉在年報中如此定位FOF。
對應個人投資者,在入市時,也應當對先“認識你自己”。確定個人風險偏好,敲定股債商匯等大類資產配置比例,這是投資的根基。然後根據比例,選擇對應的基金。那麼,老大難的問題來了,投資者該怎麼選基金?
易方達汪玲總結了以下4條基金篩選標準:
1、投資策略長期有效,即基金的投資策略在長期來看是有效的,“有效”意味着通過該策略能夠獲取超額收益,“長期有效”意味着獲取超額收益需要拉長時間,短期不一定必然能夠獲取超額收益;
2、投資策略不漂移,即基金的投資策略相對穩定,不隨着市場的變化出現漂移;
3、投資策略可理解,即我們對基金的投資策略能理解、有認知,在市場短期變化的過程中能夠有信心拿得住;
4、收益風險特徵可接受,即基金過去所表現出來的收益風險特徵符合我們的預期和需求。
細碎要點:逢高減持、不買高溢價,關注基金經理變動
FOF是市場上少有的會做資產擇時、輪動的產品,複雜性較高,普通投資者難把握。但調倉路徑中,也有一些樸素的方法,例如逢高減持、不買高溢價等等。
2024年下半年,不少FOF基金經理都降低了純債基金、海外權益類QDII基金的倉位,而這背後的邏輯就是“逢高減持”。
興全基金林國懷是市面上超額最明顯且穩定的FOF基金經理之一,他2024年的調倉將“逢高減持”貫徹到底。
海外配置層面,他管理的基金出於資產分散的角度,全年維持了一定比例的QDII。但因場內溢價上行、海外市場持續上漲,下半年他降低了權益類QDII基金的配置比例,存量產品根據溢價率做同類替換。興證全球優選平衡FOF持倉顯示,2022年他就將標普500ETF買入前十大重倉,2024年三季度逢高減持才退出重倉名單。
固收配置層面,由於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林國懷在季報中坦言,將純債型基金逐步替換爲內部貨幣基金、可轉債基金、絕對收益套利基金以及美元債基金等,此外還降低了可轉債的直接投資比例。
興全的另一位FOF基金經理劉瀟也有相似操作。“面對各期限債券收益率系統性下行環境,我們判斷純債基金收益空間收窄,且波動風險明顯上升,因此將部分國內純債基金轉配至公司內部貨幣基金及海外債券基金。”
賣美股、賣純債,易方達汪玲的調倉與興全團隊如出一轍。
“在境外權益資產上,由於溢價較高,且性價比大幅下降,我們陸續清倉了前兩年買入的海外股票類基金。在固定收益類資產內部,隨着債券收益率的持續下行,純債基金的性價比逐步下降,我們適當增加了含轉債基金、短久期基金以及海外債券基金的配置比例。”
站在2025年一季度末的視角來看,替換純債、減倉海外權益類資產,的確規避了下跌風險。開年以來,30年國債曾多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標普500指數年內跌幅也超過了5%。
此外,選主動型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2024年績優基金經理變動較大,林國懷和汪玲還賣出了部分更換基金經理的基金。
大類資產後市達成共識:權益資產投資價值高於債券
在後市研判上,單一資產的基金經理普遍會陷入“做多-唱多”的循環。而FOF基金經理的投資範圍涉及股市、債市、商品、QDII等,更全面也更貼近普通投資者的實際需求。
展望2025年,FOF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爲A股、港股的權益資產吸引力很強,債券類資產短期面臨波動。部分基金經理還透露2025年繼續尋找債券的替代資產。
權益資產方面,工銀瑞信周崟認爲,從股權風險溢價看,國內股票較債券具有更高性價比。對 2025 年A股權益市場表現持中性略偏樂觀的觀點。但考慮到 2025 年潛在的地緣政治及貿易爭端的風險,權益市場的波動或不小,要以逆向投資的思維進行操作,避免追高。結構上重點關注紅利價值風格以及科技板塊,同時對成長、消費、醫藥內部估值已回到合理甚至較低水平的子板塊逐步增加配置。
林國懷則提供了看好權益市場的另外維度:承接資金推動股市上漲。
“從中長期來看,隨着債券收益率的持續下行,銀行理財、存款利率、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前期吸引老百姓的投資方式吸引力大幅下降;伴隨着人口總量見頂,房地產的投資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所以對於大部分的老百姓而言,可能未來含權類的基金產品是更有吸引力且能容納較大資金量的投資方向。所以我們認爲 A 股和港股市場均存在較大的長線投資機會。”
固收資產方面,南方基金夏瑩瑩認爲,今年在債券資產方面進攻的性價比不高,票息保護不足的情況下,收益率波動將加大債市波動,且收益預期較低。因此,債券資產配置層面,團隊將採取防禦的策略,長債利率工具將不再是主要配置工具,將轉向主動債基、短債基金。若收益率明顯回調,將擇機採取利率工具進行收益增厚。
興全林國懷則更果斷一點,他認爲國內債券市場的整體收益率過低,2025年,團隊會繼續尋找替換標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