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29日訊(記者 李丹萍)“2024年是新華保險公司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穩中向好,各項核心指標表現優異。公司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在新華保險舉行的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董事長楊玉成如是評價過去一年的成績。
從數據來看,去年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05億元,總資產達到1.69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2億元,三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長期險首年期交272億元,同比增長15.6%。新業務價值63億元,同比增長超100%。綜合投資收益率8.5%,同比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公司內含價值達到25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
在提及2025年重點工作時,楊玉成總結了三大方向:一是做改革發展的有爲者,通過繼續全面優化體制機制,把改革進行到底。包括系統推進壽險營銷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全面實現隊伍優增破局;大力改善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推進分紅險轉型,提高浮動收益型產品和健康保障型產品的佔比。二是做客戶服務的守護者,把對客戶服務上升到戰略高度,爲客戶提供立體式、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服務。三是要做耐心資本的擔當者,切實推動投資板塊做大做強。
“我們從上至下要拿出‘店小二’的精神,爲客戶服務,爲代理人服務,我是公司的第一服務員、第一營銷員、第一宣傳員、第一學員,從上到下貫徹服務精神,堅定把爲客戶服務、以客戶爲中心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喊空口號。”楊玉成說道。
通過“三個平衡”降低利差損風險
利差損風險,毫無疑問是當前壽險行業最關注,也是最焦慮的核心問題。
“利差損風險是壽險內在的風險,內嵌的風險,因爲壽險附帶的成本相對剛性,在簽發保單的時候就已經確定。”業績會上,新華保險總裁、首席財務官龔興峯說道,公司努力通過“三個平衡”在發展過程中降低利差損風險。
一是是平衡好傳統型產品與浮動收益型產品。一方面抓好傳統型產品銷售,另外一方面順應低利率時代壽險發展的需求,加大推動浮動型收益產品,更好滿足客戶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的需求。
二是平衡好保障型產品與儲蓄型產品。低利率時代對投資對定價都是挑戰,定高定低可能都和“以客戶爲中心”的戰略不相匹配。因此,公司細化客戶需求,同時更加關注傳統保障保險功能的發揮,會推出一些對於利差依賴相對較低的定期壽險、健康險、醫療險,這類產品也更考驗公司保險風險管理能力。
三是平衡好存量業務與新業務。在管理利差損的時候,一方面要看到公司資產接近1.7萬億,在可見的未來很快能夠達到2萬億的規模,存量資產的風險要怎麼管理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對新增風險的管理。龔興峯指出,對存量風險,目前從資產配置、從投資能力來看都可以覆蓋負債的成本,不存在利差損的風險。
“在低利率時代,控制風險的目的還是在發展。未來我們主要圍繞着銷售力、產品力、服務力三方面加強公司核心競爭能力,也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加力控制風險。”龔興峯表示,一是堅持發展主基調;二是建立動態的浮動定價利率管理機制,在源頭管控好利差損風險;三是加強多元化產品供給;四是做好資產負債管理。
其透露,2025年公司會重點加強對分紅險轉型的推動,並規劃一系列“組合拳”。希望通過加大分紅險的培訓、推廣、銷售,能夠有力地改善未來業務結構,提高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能力。做好資產負債管理,拓寬投資渠道,提升投資能力,同時結合負債端產品的轉型、結構的轉型,做好資負匹配,降低錯配風險,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公司與銀行的合作關係是鐵的”
2024年,新華保險的個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159.70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132.35億元,同比增長19.7%。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516.74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達到歷史新高,爲138.73億元,同比增長11.5%;續期保費267.55億元,同比增長42.8%。
“公司銀保業務的增長和價值的大幅提升既是天幫忙,也有人努力,面向2025年以及‘十五五’規劃的後五年,新華銀保的增長依然可期。”新華保險副總裁王練文說道。
王練文表示,近幾年,公司銀行保險業務持續發展,價值率提升,特別是價值貢獻大幅提高,2023年、2024年公司銀保業務的平臺價值連續創新高,均超過百億。特別是2024年,公司銀保新業務價值達到25億元,增速高達516%。銀保業務在公司的新業務價值貢獻中佔比達到40%,較2023年提升27%。在公司新業務價值的增量貢獻中,銀保業務超過了一半,達到了65%。
對於新華保險的銀保業務持續增長和價值快速提升,王練文給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業務平臺實現增長。2024年,新華保險銀保期交達到139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了連續五年的快速增長。去年是“報行合一”實施的元年,要實現持續的增長對大公司是有挑戰的。在這一年新華保險在銀保市場上“老七家”的市場佔比中排在第四,較以前提升了兩位。並且2024年公司銀保業務同比增長率是在“老七家”中排名第二,業務平臺增長,量的提升爲價值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二是銀保價值率持續攀升。2024年監管部門在銀保渠道推行了“報行合一”的政策,新華保險既是監管政策堅定的執行者,也是政策的受益者。在廣大合作渠道的支持下,銀保渠道通過前端的成本控制和中後臺的精益化管理,進一步壓縮成本,實現降本增效,從產品端回饋客戶,從公司端創造價值。2024年由於產品結構的變化,“報行合一”政策推行和公司精益管理的縱深推進,銀保新業務價值率大幅提升。
三是外部環境的有利變化。監管政策爲公司銀保業務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特別是對新華保險這家穩健經營、在銀保市場有品牌的公司提供了利好。去年,網點“1+3”政策的放開也讓公司擁有了更多的網點渠道合作基礎。此外,市場需求發展變化,居民財富管理更趨穩健和安全,壽險業銀保渠道的產品符合客戶的需要,受到客戶的歡迎,可以說外部環境的變化爲銀保渠道的業務提升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四是公司改革持續賦能。新華保險持續優化頂層設計,特別是新一屆黨委加速提升產品競爭力,完善服務生態,增強金融與投資板塊功能,推進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改革的紅利持續釋放,爲公司各個渠道的業務發展持續賦能。而銀保渠道作爲公司的重點渠道也是獲益良多。
“銀保渠道始終是新華保險的重要渠道,堅持規模與價值並重的業務發展策略。我們有幾個優勢,一是公司實力是強的,二是公司銀保能力是亮的,三是公司銀保的發展策略是明的,四是公司與銀行的合作關係是鐵的。五是公司的產品服務是活的。我們已經與超過58家銀行開展了銀行保險的業務合作。包括6家國有行、7家股份行、45家城商行、農商行。公司銀保與國有大行、股份行等合作伙伴關係淵源深厚,建立了長期穩定、高效協同的戰略合作關係。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我們也會得到更多合作銀行的支持。”王練文說道。
險資入市要“做長、做深、做寬”
投資端表現優異,是支撐新華保險歸母淨利潤大幅增長的首要因素。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新華保險的投資規模爲16293.61億元,實現投資收益163.06億元。新華保險的投資組合綜合投資收益率爲8.5%,同比大幅提升了5.9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爲5.8%;淨投資收益率爲3.2%。截至2024年末,公司投資規模超過1.6萬億元,同比增長21%。
此外,去年以來,新華保險頻頻舉牌上市公司,被舉牌標的包括上海醫藥A股和H股、國藥股份A股、海通證券H股和杭州銀行A股等,覆蓋醫藥、券商、銀行板塊,也受到市場關注。
“新華保險始終敬畏每一分保費,因爲這是老百姓的錢,也是投資者的錢,所以要非常專業以及認真地管理好每一分錢。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爲中心、以投資者獲得感爲中心的理念,按照這樣的理念保持長期投資戰略的定力。”新華保險副總裁秦泓波表示。
着眼於未來,其表示,新華保險將從兩方面平衡市場短期波動與長期戰略協同,一方面積極探索通過延長考覈週期,降低當年考覈權重,來引導關注長期回報。另外一方面將持續加強資產負債聯動,細化機制,針對具有不同負債特性的保險賬戶設置精細化、個性化的考覈指標,保證投資行爲更加精準理性,平衡短期波動與長期價值投資之間的關係。
針對監管部門關於保險資金入市政策,新華保險的理念和策略可以歸納爲“做長、做深、做寬”。着眼於2025年的具體措施,新華保險會通過四方面來實施投資策略。
第一是圍繞戰略產業趨勢方面發力,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核心邏輯是要結合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立足保險資金運用規律,建立健全與耐心資本特性相符合,與服務新質生產力要求相匹配的中長期投資發展規劃和具體策略,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先進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構建與戰略資產配置相匹配的新型投資團隊和投資管理模式。
第二強調服務國家戰略與團隊投研能力建設相配合,投研團隊堅持以國家重大經濟產業政策爲導向,聚焦創新驅動,聚焦產業升級,聚焦服務綠色發展等等。不斷擴寬覆蓋面,緊跟前沿科技,同時要持續加強對國家戰略重點行業公司的深度研究,促進保險資金、先進科技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第三強調權益投資品種多元化和投資方式豐富,保險資金理應通過股權債券金融產品等多種金融工具,爲實體經濟提供支持,這不僅有利於保險資金實現多元化投資,也能夠讓公司通過權益投資大盤子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實現雙重目標,既服務國家戰略,又能實現較好的投資收益。
第四是加強風險管理,適應趨勢變化,在投資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方面做好平衡,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持續加強投資風險管理能力的建設,特別注重持續保持資產負債端的平衡和財務能力穩健性,加強風險資本的計量和計提,持續進行投資組合的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確保公司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始終處於穩健的狀態,確保公司持續有序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