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鼎佳精密二次衝刺IPO迎考。
3月28日,北交所公告,蘇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佳精密”)IPO將於2025年4月7日上會審議。
鼎佳精密的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領域。仁寶電腦長期以來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其對鼎佳精密的採購需求對公司的業績有着重要影響。公司還將2023年新拓展的主要客戶納天柯包裝輔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天柯”)、2024年新拓展的客戶寧德時代,列爲新客戶拓展的主要案例進行介紹。
但是,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由於無法滿足納天柯降價要求,以及寧德時代訂單競價毛利率較低,公司與這兩家客戶的合作出現不利狀況。
另一方面,鼎佳精密此前曾衝刺深交所主板IPO,但因業績不及預期而終止申報。此次轉道北交所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3.03億元用於多個募投項目,其中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產能將從6.24億件提升至22.5億件,增幅超260%,然而其產能利用率出現下滑,大幅擴產的合理性引發監管層質疑。
與寧德時代、納天柯合作不利
鼎佳精密主要從事消費電子功能性產品及防護性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可應用於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顯示器、AR/VR、智能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
業績方面,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鼎佳精密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3.29億元、3.67億元、4.0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5357.09萬元、5194.88萬元、5955.14萬元。營收逐年增長,而淨利潤在2023年同比下降3.03%。
報告期,鼎佳精密前五大客戶主要爲仁寶電腦、臺達電子、巨騰國際、立訊精密、和碩科技等製造服務商和組件生產商。報告期各期,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爲1.56億元、1.84億元、1.88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47.46%、50.07%和46.1%。
其中,公司對第一大客戶仁寶電腦的依賴度較高。2022年—2024年,對仁寶電腦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爲18.29%、22.76%和21.93%,遠高於其他主要客戶。
此外,自2021年以來,以筆記本電腦爲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市場增速有所放緩,市場同類競爭日益激烈,2023年,鼎佳精密積極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及新客戶,並且公司在介紹新客戶拓展情況時,特別提到了納天柯和寧德時代。然而,與這兩家公司的合作並非一帆風順。
根據第一輪審覈問詢回覆,2023年,鼎佳精密成功新開發98名客戶,新增客戶產生的營收合計2054.06萬元,其中銷售金額較大的客戶包括納天柯、京東方等;2024年5月,公司子公司崑山鼎佳與寧德時代簽訂《框架採購合同》。除此之外,公司已成功被戴爾納入其合格供應商體系。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新客戶中,鼎佳精密與部分客戶的合作出現了不利情況。2023年、2024年,公司對納天柯的銷售收入分別爲1017.26萬元、1487.49萬元。2024年10月,納天柯要求公司產品進一步降價,公司無法滿足降價要求,由此納天柯暫時停止向公司下達訂單,公司與納天柯暫停合作。
至於寧德時代,鼎佳精密表示,公司2024年度經審閱的對寧德時代的收入爲2.46萬元,主要系因在後續競價過程中公司按照競價對毛利進行測算後認爲毛利率較低,故而放棄訂單競價。
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
實際上,這不是鼎佳精密第一次衝刺上市了。
2023年3月,鼎佳精密申報深交所主板IPO,當時擬募集資金4億元用於消費電子精密功能性器件生產項目、包裝材料加工項目、消費電子精密功能件生產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但公司於2023年9月終止了申報,主要因2023年上半年業績不及預期,預計全年無法滿足主板要求。
隨後,鼎佳精密掛牌新三板,並於2024年6月轉道申報北交所上市,擬募集資金金額變爲3.03億元,主要系創業板募投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變爲了“消費電子防護材料生產項目”,擬募資金額有所減少,其餘3個募投項目則予以保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末,鼎佳精密的資產總額爲5.11億元,淨資產爲3.61億元。也就是說,若以淨資產計算,鼎佳精密欲通過此次募資再造一個自己。但鼎佳精密此次募資大舉擴產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從產品架構上看,鼎佳精密目前就只有功能性產品、防護性產品。2022年—2024年,其功能性產品的銷售佔比分別爲72.61%、70.14%和71.58%,毛利率分別爲35.75%、37.10%和34.96%;防護性產品的銷售佔比分別爲27.39%、29.86%和28.42%,毛利率分別爲23.50%、23.54%和18.88%。
報告期,鼎佳精密功能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爲92.9%、77.48%、86.5%;防護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爲92.45%、77.54%、75.45%。兩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總體呈現下滑,特別是2023年,這兩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均不足80%。
在自身產能利用率下滑的情況下,此次IPO募投項目中,鼎佳精密擬將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產能從6.24億件提升至22.5億件,增幅超260%。因此,北交所兩輪問詢均質疑其擴產合理性。
在公司治理層面,鼎佳精密實際控制人李結平、曹雲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鼎佳精密89.77%的股份表決權。股權高度集中下的決策風險,也值得關注。
在IPO前兩年,即2022年和2024年,公司兩次突擊分紅合計約3480萬元,其中約3123萬元流入實控人家族口袋。
對此,行業人士分析表示,股權集中、“一股獨大”可能引發監管機構關注。由於控股股東持股比過高,公司決策權集中,中小股東較難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衡,較容易導致公司治理機制失效,進而增加決策失誤風險。
責編:ZB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