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中下旬,隨着多家港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業績,顯示行業在醫改深化的背景下,正經歷着競爭格局的重塑。從營收增速看,頭部企業以超30%的同比增速領跑,尾部企業則普遍低於15%;盈利能力方面,前三甲毛利率穩定在70%以上,而中小廠商普遍低於50%,行業呈現明顯的“金字塔”分化格局。這一分化背後,是集採政策加速行業出清、創新投入差距拉大,以及全球化能力分層的三重效應疊加。
在這一行業變局中,歸創通橋-B(02190)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營收7.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39%,領跑同行。與此同時公司淨利潤突破億元大關,完成了從“未盈利創新醫械公司”向“血管介入龍頭”的蛻變。這標誌着國內首個覆蓋神經及外周血管介入全場景解決方案的醫療器械平臺公司正式邁入規模化盈利階段,更折射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突破“卡脖子”困境後的價值重估浪潮。
通過“全產品線開發+高效運營”雙輪驅動戰略,公司以47款獲批產品的立體化矩陣打破進口壟斷,在集採重塑行業格局的浪潮中實現市場份額的持續躍升,爲公司打下了持續盈利的基礎,再以“國產替代加速+全球化佈局深化”的雙重引擎,夯實了長期增長的新篇章。
當市場仍在用“港股18A”的估值框架審視歸創通橋時,其經營質量的蛻變已悄然完成,估值也將從“研發投入期”向“業績收穫期”切換。
規模化盈利元年:戰略奏效,自我造血能力凸顯
“盈利里程碑”是歸創通橋2024年業績的核心關鍵詞。歸創通橋的首次全年盈利,是“全產品線開發+高效運營”戰略的集中兌現。2024年歸創通橋實現營業收入7.82億元,較2023年的5.28億元增加48.3%;淨利潤突破1億元,首度實現全年盈利。公司權益總額也在穩步提升,表明公司已經實現自我造血能力。
全年淨利潤首次轉正,標誌着歸創通橋正式從研發投入期邁入規模化盈利的新階段。伴隨營收規模的擴大,歸創通橋運營效率繼續攀升,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率分別較2023年下降9個百分點及10個百分點,推動公司邁入規模化盈利新階段。
盈利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背後是公司“國產化替代+全球化深化”戰略的奏效。
國產替代方面,歸創通橋通過前期的全產品線佈局及強勁的執行能力,積極把握集採機遇。據智通財經APP統計,2021-2024年,歸創通橋平均每年新增產品超10款。截至目前,公司累計47款產品獲批,並憑藉豐富且高品質的產品組合,在多輪集採中成功中標,推動產品快速入院及市場滲透率提升。例如,公司去年在京津冀“3+N”聯盟、國家第五批集採等關鍵戰役中斬獲多項中標,包括顱內支持導管(A組最高排名)、髂靜脈支架(唯一國產首輪中標)等拳頭產品。集採帶來的快速入院與滲透率提升,爲未來2-3年銷量增長奠定基礎,部分產品在集採後銷量增長達2.5-3.5倍。同時,伴隨集採政策的深入,公司建立廣泛的分銷網絡,已覆蓋超過3000家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集採進入尾聲,中小廠商出清加速,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在行業出清的趨勢下,歸創通橋憑藉全產業鏈佈局和規模化優勢,有望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經過2-3年的產品市場準入和渠道建設,海外業務已然成爲歸創通橋新的增長極。目前,歸創通橋已有20款產品在24個國家及地區實現商業化,覆蓋德國、意大利、阿根廷、巴西、阿聯酋等歐洲、南美及中東國家及地區。
與此同時,公司持續開展ZENFLEX®外周血管支架、ZENFLEX® Pro外周藥物洗脫血管支架海外地區上市後臨牀試驗,同時積極參與WLNC 2024、LINC 2024、CIRSE 2024等國際學術會議,提升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認可度。2024年,公司海外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258萬元,近四年複合增長率達87%,成爲公司新的增長點。
在出海方面,除了自建海外銷售渠道以外,依託其豐富的血管介入及神經介入產品管線,以及23.44億元的現金儲備,歸創通橋亦可能通過併購模式實現全球化落地——即收購海外具有一定規模、基礎或者技術實力的平臺,通過海外併購的平臺進行技術平移,快速完成海外市場的銷售佈局。
在國產替代浪潮及深化出海佈局的雙輪驅動下,造就歸創通橋的業績持續高增,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歸創通橋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4%。
行業龍頭地位鞏固,研發創新構築競爭壁壘
從行業橫向對比看,歸創通橋以48.39%的營收增速穩居行業第一,顯著高於沛嘉醫療(39.46%)、微創腦科學(14.41%)等同行,較行業平均增速(26.91%)高出21.48個百分點。
這種持續的高成長性,得益於公司全行業最豐富的產品矩陣支撐的多點增長——2024年新增11款獲批產品,形成神經介入(23款)、外周介入(24款)雙輪驅動的產品生態,爲患者及醫生提供國內最全面的產品組合全線解決方案。
產品管線厚度決定增長加速度的行業定律再次被驗證:公司自2021年全面啓動商業化以來,每年超10款產品的上市節奏,使其在集採中形成“多產品組合報價”的獨特優勢。例如2024年京津冀“N+3”聯盟集採中,歸創通橋顱內球囊、導管、取栓支架3大品類形成協同中標,而單一產品型企業普遍面臨降價壓力。
而持續增長的底層支撐,源於公司堅持穩定研發投入的戰略定力——2024年研發支出2.33億元,絕對值超過沛嘉醫療(2.03億)、微創腦科學(0.96億)等同行。常年高研發投入也建立在充沛的現金流基礎之上,2024年歸創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以維持10.77年的研發投入,與行業對比來看,這一比值高於行業其他公司。
這種戰略性的研發聚焦已在多個高壁壘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神經及外周血管介入領域,公司年內推出多款創新產品矩陣;同時正在佈局外周血管腔內可視化定向旋切及CTO開通導管,以及實時影像AI診斷及分析技術。
自研創新方面,公司研發團隊繼續保持高效的作風。2024年上市的ZYLOX Penguin 靜至®髂靜脈支架系統,是歸創通橋持續佈局外周靜脈疾病介入治療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橋醫療自主研發的通橋麒麟™血流導向密網支架是國產首款全顯影的遠端閉合密網支架。ZYLOX Unicorn®血管縫合器作爲國產首款自主研發的血管縫合器產品,打破進口品牌在血管穿刺點縫合解決方案的市場壟斷地位。
此外,充沛的現金流不僅保障了歸創通橋核心管線的研發投入,也爲其戰略性併購提供充足彈藥。未來不排除通過收購,快速佈局前沿技術或獲取海外渠道資源,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全球整合”的雙向協同效應。
產品管線佈局呈現梯度發展特徵。截至最新公告,公司已建立包含66款產品矩陣,其中47款獲NMPA批准,8款通過歐盟CE認證,並有數款產品在德國、英國等主要醫療市場獲批。特別值得注意的是,ZYLOX Pantheris™外周血管內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定向斑塊切除導管和ZYLOX Tigereye ST™外周血管內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慢性閉塞開通導管已獲“創新醫療器械”認定,預計2025年上市後將進一步完善外周血管治療解決方案。
經營質量方面,公司正經歷重要轉折點。隨着多款產品陸續進入高速增長期和成熟期,產品規模的增長及產品良品率的穩定,都將兌現更多的盈利,機構預測其2025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將達61.54%,與已盈利的同行相比,成長性明顯。
目前,歸創通橋已實現盈利,摘除“港股18A未盈利企業”標籤值得期待。從估值來看,按52億港元市值測算,歸創通橋市銷率僅6.33倍,估值明顯低於同爲盈利的微創腦科學。按市盈率計算,當前歸創通橋手中現金共25.1億元人民幣,約26.95億元港元,扣除現金後對應2025年的市盈率僅爲15.46倍。
若未來歸創通橋成功納入港股通並完成“摘B”,結合行業平均估值水平,公司存在至少翻倍的估值重塑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港股醫療板塊正處於三重機遇疊加期:創新藥械審批加速、集採政策邊際緩和、海外市場準入突破。歸創通橋憑藉其技術儲備和商業化能力,有望在行業估值修復週期中獲得超額收益。
結語
歸創通橋的2024年,是突破之年,更是引領之始。從盈利能力的驗證,到全球化與技術創新的加碼,其戰略路徑已清晰可見。在血管介入這條“長坡厚雪”的賽道上,公司正以龍頭姿態,開啓新一輪價值兌現週期。對於投資者而言,當下的歸創通橋,或許正是長期佈局的黃金時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