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石開始喝燕窩,燕之屋開啓新突破?

藍鯨財經
03-31

文|節點財經 三生

近日,港股“燕窩第一股”燕之屋交出了最新的成績單:2024年全年其營收爲20.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64億元增長4.37%。;毛利爲10.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95億元增長1.79%。

在去年整體消費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這樣的增長態勢似乎已是難能可貴。當然,這份財報背後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淨利潤下滑至1.6億元。曾經靠明星代言和“她經濟”風光無限的燕之屋,也正在面臨增長瓶頸和成本壓力的雙重擠壓。

其實,在行業增長的大背景上,燕窩行業的增長潛力仍然相當可觀。據國燕委在2024年燕窩行業年會上發佈的《2023-2024年度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即便是在消費市場低迷的2023年,燕窩市場規模逆勢上漲達到623億元,同比增長12%,跑贏2023年中國GDP 5.2%的增速,也優於很多產業的增幅。

從1997年創立至今,燕之屋已連續八年穩坐高端燕窩銷售額全國第一,擁有“全球最大燕窩工廠”,這成爲其走上轉型突破之路的底氣。而這條路上難免陣痛,到底是黎明前的蓄力蟄伏,還是被質疑者不幸言中,值得深入分析。

1、業績背後,品牌首選率穩步增長

單從最新發布的業績來看,2024年的燕之屋喜憂參半,其中淨利潤的下滑最爲扎眼。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在《節點財經》看來離不開其銷售與經銷開支的大幅提升。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燕之屋的銷售與經銷開支爲6.7億元,上年同期爲5.63億元。這一增長幅度表明,燕之屋在市場推廣和銷售渠道拓展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短期來看,這或許對利潤增長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在競爭激烈的燕窩市場,品牌有必要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提升市場份額。

營銷費用增長的背後,其實是企業在品牌心智建設與短期利潤平衡上的主動選擇。

3月18日,燕之屋高調官宣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成爲其最新產品--“全球首款男人燕窩”總裁碗燕的品牌代言人。此外,燕之屋還簽約了鞏俐、王一博等國民級代言人,連續三年冠名《中國詩詞大會》,在消費分級時代持續強化高端認知。儘管短期利潤空間收窄,但用戶調研顯示,其品牌首選率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至29.7%。

此外,燕之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在短期內也對利潤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其實,此前燕之屋的研發投入常被詬病爲“輕研發”,而公司的科研佈局卻不容小覷。目前,公司已擁有國內外授權專利190項,發明專利26項,位居全球燕窩行業專利總量榜首。

值得重點關注的還有燕之屋8.3萬㎡的智能工廠,其不僅是行業首個實現AGV機器人全流程搬運、AI雜質識別精度極高的標杆項目,更大幅降低了單位生產成本。儘管短期拉低現金流儲備,但隨着2025年全面達產後,其對燕之屋業績的長期拉昇效果將逐漸顯現。

這裏需要提一下的還有分紅,1億元的派息計劃體現對投資者的誠意。按當前股價計算,股息率超過3%,在消費板塊中頗具吸引力。這種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的平衡,顯示出成熟企業的決策智慧。

2、“燕窩經濟”亂象面臨終結?

作爲燕窩這一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燕之屋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受制於整個市場的增長潛力。而據《節點財經》觀察發現,近年來,燕窩市場發展也呈現出很糾結的局面。

一方面,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燕窩作爲一種傳統的滋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在女性市場。這爲燕之屋等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行業天花板很高。

但另一方面,隨着燕窩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這個領域,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亂象。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品牌涉足燕窩市場後哦,憑藉靈活的營銷手段和較低的價格,對傳統品牌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這種挑戰下,燕之屋作爲行業標杆,雖然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上佔據了一定優勢,但面對競爭也不得不加大營銷投入,這也是導致其銷售與經銷開支增長的重要原因。

而且,這裏不得不提到的問題還有,燕窩行業始終籠罩在“奢侈品化”與“功效質疑”的雙重陰影之下,消費者對燕窩的品質和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一些燕窩產品也確實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這也引發了消費者對整個燕窩行業的信任危機。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說,燕窩行業的亂象對於燕之屋這種頭部企業來說,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因爲隨着行業的持續發展和消費者認知的改變,頭部效應終將顯現。

比如燕之屋就在不斷推動行業規範化,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早在2014年,燕之屋就牽頭起草國內首個燕窩行業標準《燕窩質量等級》,結束了行業長期無標可依的困境。去年,其主導的《燕窩製品》行業標準(QB/T 5916-2023)正式發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品質話語權上的地位。

所以,對於燕之屋來說,行業困境在短期內或許成爲增長的瓶頸,但公司仍具備非常多的突圍條件。至於能不能最終成功,就要看其未來的作爲。

3、深層次變革,未來需要“長期主義”

當前的全球經濟大背景下,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這是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燕之屋也不例外。

在《節點財經》看來,首先,面對營銷比重不斷加大的現狀,燕之屋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營銷模式。營銷固然重要,但過度依賴營銷推動企業增長,並不是長久之計。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更具科技含量、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加強質量管理,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燕之屋也意識到了研發和創新的重要性,比如其“115℃精燉鎖鮮工藝”,通過高溫滅菌實現常溫儲存,使燕窩小分子蛋白吸收率提升至普通燉煮的7.28倍,既解決了傳統鮮燉燕窩的冷鏈依賴,又以科技突破回應了“營養玄學”的質疑。

產品之外,如何加強產業鏈整合也應該成爲燕之屋關注的重點。燕窩這種“奢侈品”,其產業鏈涉及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產業鏈較一般滋補品更爲複雜。如果能較好的整合產業鏈,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渠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可以爲燕之屋解決利潤下滑的困境創造更好的條件。

綜合來看,與其盯着燕之屋短期的業績波動,不如深入觀察其戰略定力與產業佈局。比如智能工廠的建設與投產、文化營銷對消費認知的改變、科研投入的最新成果等。目前,燕窩行業正處於消費分級與產業升級交織的新週期之中,燕之屋的增長突圍之路,正在爲整個傳統滋補行業書寫一份“長期主義”的參考答案。

2025年,隨着產能釋放與新品放量,燕之屋能否用硬實力回應市場期待,時間會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