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行評車
3月23日,北京越野2025年合作伙伴大會舉辦。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信心滿滿地指出,要不遺餘力地支持北京越野車高質量發展,並擦亮“越野世家”的金字招牌。
有趣的是,2018年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的徐和誼曾提出“越野文化”是北汽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北汽素有“越野世家”美譽。振奮人心的口號“喊了”數年,北京越野的現狀似乎並沒有描繪的那樣美好。
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北京越野銷量僅爲3605輛,勉強超過捷途單一車型自由者的3431輛,不及坦克品牌單一車型坦克300的3889輛,甚至不足哈弗大狗一半的銷量。而諸如捷途旅行者、捷途山海T2、坦克300、坦克400、方程豹 豹5等一衆車型月銷量均超過了北京越野全品牌銷量。如若剔除非硬派越野的BJ30,北京越野的銷量或更爲慘淡。
近年來,北京越野難以擺脫專業小衆的刻板印象;同時,核心產品用上了競品的發動機大大弱化其產品力。至於如何“不遺餘力”,或許沒有喊喊口號那麼簡單。
張建勇的自信滿滿,體現出其渴望在任期內讓北京越野脫離疲軟,重現“越野第一陣營”,因爲這是“越野世家”的“金字招牌”。即便北京越野有着60年的越野底蘊,但如今,這樣一張“金字招牌”似乎更善於活成“別人的樣子”。
一直以來,北京越野內部將長城越野車視作其主要競爭對手。僅從銷量表現來看,北京越野的銷量似乎與其“假想敵”出現嚴重斷檔。
2021年,主打越野概念的長城坦克品牌問世。2021年-2024年間,坦克品牌年銷量分別爲3.00萬輛、12.39萬輛、13.74萬輛、18.35萬輛;同時期的北京越野年銷量分別爲2.96萬輛、2.57萬輛、3.31萬輛、8.39萬輛。倘若加上長城哈弗品牌,銷量差距更爲驚人。
僅以2021年年底,坦克300陸續交付,市場反響火熱。二手車市場及部分經銷商對該車型加價幅度超過2-5萬元,以至於品牌方不得不出面制止這種亂象。一車難求的坦克300被當時的車主慣以“國產牧馬人,超越牧馬人”的美名。
而彼時的BJ80,部分經銷店爲了清理庫存,仍不忘從側面“敲打”消費者“隨便改改就是大G(即:奔馳G級)”。前者是超越“標杆”的評價,後者則成爲了別人的平替。
從品牌定位來看,北京越野主打“越野世家”,強調品牌積澱,有着明顯的“專業、小衆”的標籤,而這樣的品牌定位,讓不少消費者詬病北京越野“只適合越野,不適合日常”。
反觀坦克品牌,曾提出“鐵漢柔情” 理念,兼顧硬核性能與城市舒適性。通過“可城可野”的差異化定位,吸引既追求越野樂趣又注重日常駕駛體驗的主流消費者。在北京汽車2023年財報中,纔對越野車提出了“以BJ60爲代表的悅野系列立足輕越野輕戶外,將‘智能、舒適、安全’融入用車生活全場景,打造全新‘舒適越野’理念,成爲銷量增長生力軍”。
同時,在坦克300、坦克400產品推出新能源版本後,北京汽車則在2023年財報裏顯示,佈局BJ40、BJ60的“增程序越野車型開發”。
今年年初,王昊取代陳巍成爲北京汽車新任董事長。其本人更是在社交平臺喊出:“現在車企賣車都是‘卷’老闆,我們也可以‘卷’老闆。”僅從某短視頻平臺粉絲數來看,王昊現有粉絲6644人,長城魏建軍粉絲數108.9萬人,高於北京越野的84.9萬人,坦克SUV有着167.9萬人的關注,僅從關注數量來看,似乎並未“卷”贏別人。
從越野文化傳播來看,北汽的營銷渠道仍依賴“悅野圈”APP、經銷商門店、及傳統越野基地;而坦克品牌則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官方全國性線下活動等迎合新時期車主興趣。
汽車分析人士向濤看來:“坦克是將越野文化不遺餘力的往大衆越野文化傾斜,北京越野則是將越野汽車文化限定爲爲專業、小衆、傳統的範疇。北京越野的內部流程非常刻板,一層一層審批決策,沒有跨級破圈的可能。這樣的彙報固然能‘不犯大錯’,但營銷本就天馬行空、抓住關鍵時間和事件。再好的方案,只要有一個層級否定,就將被棄用。然後,就會錯失很多關鍵的營銷節點,將本屬於自己獨創的營銷方式自我壓制。看着坦克、捷途等一衆競品已經跑通或者效果不錯的營銷方案,再想辦法模仿一通。”
“縮窄式”產品定位與“慢一步”營銷,高管的“口頭承諾”時時沒有兌現,讓北京越野頻頻被競品“牽着鼻子走”,屢失市場良機。
2020年年初,相關公告顯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即:北汽越野)申報的全新BJ40車型的發動機不再由北汽生產,轉而採用來自長城蜂巢易創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HY4C20B型發動機。
該款汽油發動機排量2.0T,峯值扭矩380N.m,比起北汽越野此前2.3T,最大扭矩345N.m的自產發動機來看,前者能耗更低,性能表現更爲優越。而柴油車型的BJ40的發動機更是採用了長城、玉柴和採用康明斯技術的發動機。作爲一家佈局硬派越野市場超60年的車企,如今,主力車型竟完全放棄了自家發動機的搭載。
作爲燃油車三大件中的“重中之重”,發動機就是一家車企研發能力與產品能力的綜合體現,北汽越野的主力車型BJ40,主動棄用自家發動機,這無不讓消費者產生“技術實力落後”的印象?而關於這一說法,全網最多的解釋竟是“親民的價格策略”。
在2024年3月,BJ40榮耀版發佈會上,品牌方對該款車型的賣點竟定義爲“越野不貴”旨在通過降價來實現銷量的穩定,在部分網友看來,價格從16.99萬元降至13.98萬元,更像是對2020版四驅BJ40車型的甩賣。而越野車應該宣傳的通過性能、脫困性能等關鍵要素提及甚少。其發佈會更像是對家庭用車的日常發佈會,完全脫離越野車發佈會的聚焦點。
面對同樣採用長城發動機的越野參數與動力參數相差並不明顯,終端裸車價僅爲11.69萬元(指導價14.99萬元)的哈弗大狗2.0T版本等一衆車型的挑戰。用戶是否更爲青睞核心技術自研的越野車?而非僅爲了情懷而去消費的BJ40?
綜合來看,60年前的北汽越野用北京212開啓了中國越野的時代。而今,北汽BJ40已然淪爲“廉價”的硬派越野入門產物。失去發動機技術核心的BJ40 只得通過“可拆卸的車頂”等以體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老大哥”變爲“後進生”,張建勇擦亮金字招牌的手段或許只剩讓“老哥們”變得廉價。
從銷量來看,北汽集團自2019年後,全年銷量再未觸及“200萬輛”大關。
2019年,北汽集團整車銷量226萬輛,雖出現5.9%的同比下滑,仍成爲了北京市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國企。2020年,北汽集團銷量跌破“200萬輛”大關,降至190萬輛,成爲六大國有汽車集團銷量墊底。同期廣汽和長安的銷量分別爲204萬、200萬輛,均實現了對北汽的反超。2021年,北汽銷量降至172萬輛;2022年,北汽的銷量只有145萬輛,同比下滑15.84%;2023年,北汽集團銷量回升至170.8萬輛,仍處於六大國有汽車集團末流;2024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銷量超171萬輛,依舊在六大國有汽車集團中位列末流。
集團總銷量疲軟,曾經被視作北汽“破圈”的新能源業務發展同樣乏力。
2024年7月,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在上任之初曾表示:“北汽將持續投入1000億元,讓極狐成爲超越價值選擇!”資料顯示,比亞迪5年的研發費用約爲793億元,與之相比,足以見得北汽之決心。
很快北汽極狐的銷量次月(2024年8月)突破1萬輛大關,直至年底,北汽極狐銷量均穩定在1萬輛以上。同時期,新能源頭部車企單月銷量均突破或穩定在2萬輛上下。在數位銷售人員看來,極狐的年底爆發,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年終衝量促銷帶來的短期紅利。“各個門店都有年底業績壓力,年底各家正常經營的品牌銷量都不會差。”資深銷售人員長劍如是評價。
其實,北汽新能源曾一度搶佔市場先機,一段時期以來新能源市場素有“北北汽,南亞迪”的說辭。2017-2019年間,北汽新能源銷量約10.32萬輛、15.8萬輛、15.06萬輛,同一時期的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約爲11.37萬輛、24.78萬輛、21.94萬輛,兩家車企新能源車銷量可勉強“分庭抗禮”。
進入2020年,北汽新能源迎來戰略調整,極狐品牌全面推向市場。北汽新能源當年銷量斷崖下滑至2.59萬輛,比亞迪則錄得17.91萬輛新能源車銷量。2021-2024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分別爲0.70萬輛、2.2萬輛、9.22萬輛、11.39萬輛;同時期的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已然斷檔領先前者,分別爲59.37萬輛、186.35萬輛、302.44萬輛、427.21萬輛。
新能源車的差距似乎短期內難以超越,合資品牌銷量的下滑肉眼可見,張建勇似乎只能將“顯眼且可量化的成績”押注在銷量規模94萬輛(2024年)越野車細分市場。其原因,或許在於低基數增長的難度遠低於高基數“搏殺”。
正如前文所言,北京越野在售產品2月銷量分別爲BJ30的1939輛,BJ40的1401輛,BJ60的255輛以及BJ80的10輛。除去非硬派越野的BJ30,期內硬派越野車銷量僅剩1666輛,在售產品僅有BJ40、BJ60和已經被傳停產的BJ80。反觀長城,其硬派越野產品涵蓋哈弗H9、哈弗H5、坦克300系列、坦克400系列;而2023年成立越野品牌方程豹,旗下產品豹5,豹8 期內銷量同樣超越北京越野的所有硬派越野產品銷量總和。
至於渠道方面,北京越野的4S店約爲466家,低於長城的786家,高於方程豹的300家。按照24年全年北京越野的銷量來看,平分到各家門店僅僅剛超過180輛/年。
產品、銷量、營銷均落後於競爭對手,北京越野該如何兌現張建勇響亮的“口號”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