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新能源(01735):從綠建光伏到零碳產業先行者

智通財經
04-02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新能源產業加速轉型的背景下,中環新能源控股集團(01735)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日前,中環新能源公佈2024年業績,收益約爲60.32億港元,同比增長49.74%。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爲1.06億港元,同比增長60.42%。

公告稱,收益增加主要由於受報告年度N型電池及光伏組件銷量強勁增長所推動,新能源及EPC分部的收益淨增加,約爲41.275億港元(上一報告年度約21.2億港元)。

憑藉技術創新與戰略聚焦,中環新能源吸引了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BlackRock)的青睞。最新披露財報顯示,貝萊德ETF基金以0.46%的持股比例成爲其重要機構投資者。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資產管理規模約11.5萬億美金,其投資決策往往被視爲聰明資金的風向標。其持續增持行爲向市場傳遞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信心,尤其在新能源、消費等領域。

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同,貝萊德持倉背後的投資邏輯引發關注。

國際資管巨頭,爲何看好中環新能源這家中國新能源企業?

產能和技術領先 光伏業務進入發力階段

貝萊德爲何看好這家中國新能源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貝萊德近年來持續加碼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其重倉的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均與中環新能源處於同一賽道。

自投身新能源行業以來,中環新能源堅定技術創新,以成爲新一代電池專業製造、品牌商,打造綠色能源系統集成供應商爲戰略目標,同步發展光儲充、BC、氫氨醇油、鈣鈦礦等多維技術路線,還實現了生產經營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

目前,中環新能源在淮南市、鳳臺縣、桐城市、寧夏同心縣佈局建設4個生產基地。2024年7月,中環新能源桐城光伏產業基地12GW n-TOPCon電池正式投產。未來5年目標實現N型TOPCon電池產能 60+GW。目前,其N型TOPCon電池片轉換效率突破26.72%,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組件產品方面,憑藉在N型TOPCon高效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確保組件產品具備可靠性,在多種極端環境下功率輸出穩定。中環CHGMN系列組件產品成功通過了2倍IEC加嚴PID測試、2倍IEC加嚴冷熱循環測試和4倍IEC加嚴溼凍測試。面對一系列高強度加嚴測試的輪番考驗,中環CHGMN系列組件產品展現出在高溫、高溼等極端環境下卓越的穩定性與耐久度。

優質的產品讓中環新能源在廝殺激烈的光伏產業中站穩了腳步,這是其在2024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近50%的重要原因。而作爲產業參與者,中環新能源也在致力於維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行業階段性供需失衡,技術創新和行業自律是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2024年12月,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涇渭分明 龍頭與骨幹企業不再打“價格戰”》一文,中環新能源被列爲19家以合理價格(0.69元/W)參與中國電建招標的企業之一。中環新能源拒絕以低於成本價擾亂市場秩序,以實際行動支持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憑藉良好的口碑以及高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等產品優勢,中環新能源與多家央國企建立穩定合作關係。

事實上,中環新能源董事長餘竹雲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公司不參與行業惡性價格競爭。

在今年3月進行的2025徽商大會上,中環新能源董事長餘竹雲當選安徽新能源商會會長時,他再次表示,堅定“不打價格戰”,強化行業自律,將產品品質、效率與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爲用戶提供綠色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通過拓展新能源應用領域,如零碳產業園建設、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等,形成新的增長曲線。

硬實力+硬科技:用零碳方案破局光伏消納瓶頸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光伏產業已成爲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然而,消納難題正成爲制約光伏發電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瓶頸。中環新能源創新性地提出從用戶側破局的解決方案,通過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系統,有效打通了綠電消納的“最後一公里”。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全球零碳園區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突破2000億美元,中環新能源作爲先行者已佔據卡位優勢。

事實上,中環新能源從在戰略佈局期即確定了,要提供高效綠色能源解決方案,聚焦多樣化應用場景的計劃。

2025年3月,中環新能源旗下中環數科(江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範》由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正式發佈。該標準通過建立統一評價體系,爲地方和園區減排提供了量化依據和實施路徑,是落實“雙碳目標”的具體行動指南。

目前,中環新能源已在多地相繼佈局零碳智慧產業示範園區,例如安徽省淮南市、江蘇省南通市、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等,通過標準化、可擴展及可規模化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智慧解決方案,賦能地方經濟,助力綠色能源轉型。

中環零碳智慧產業園區依託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核心技術優勢,通過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通信控制體系,把光伏、儲能、氫能、綠醇、綜合能源站、充電站有機地協同融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實現從綠色發電到高效用電,從數智化、精益化能碳管理到能碳交易的零碳產業閉環。

而該模式也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中環新能源已啓動全球零碳產業園的建設佈局。在COP28、COP29等國際氣候峯會上,提出的“光伏+儲能+智慧園區”一體化方案引發高度關注。通過與德國、阿聯酋、印度等十餘個國家的深度合作,其技術已應用於中東、東南亞等地的能源項目,助力當地構建低碳能源體系。

中環新能源的產業佈局,不僅破解了光伏消納難題,更深遠影響着能源產業的未來走向。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公司實現了區域能源供需的動態平衡,緩解了光伏製造業產能過剩壓力,爲行業健康發展注入穩定性。同時,其零碳產業園模式將光伏應用從單一發電場景拓展至工業、農業、城市建設等多領域,推動能源與產業深度融合。

光伏電力消納意味着所有產生的光伏電力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有效緩解光伏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市場局面,這對於實現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至關重要。

加碼研發 以出海賦能能源結構革新

站在全球能源變革的歷史節點,中環新能源控股集團持續加碼研發投入,通過構建“高校+企業+產業”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在多能融合、鈣鈦礦電池、氫能儲運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與陽光電源、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頂尖機構的深度合作。

2024年5月,中環新能源與陽光電源旗下陽光新能源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在共研核心光伏科技,共建生態創新高地的合作願景下,雙方重點攻關“光儲氫充”一體化技術;中環新能源還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建立合作關係。

例如,中環新能源與復旦大學合作成立的“復旦國金—中環新能源產業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學院金融特色,利用復旦綜合性大學的學術優勢和人才優勢,與中環新能源共同開展新能源產業的前沿研究;此外,“中環低碳-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鈣鈦礦聯合實驗室”也已正式成立。

多路徑籌備,高投入研發,中環新能源通過深耕技術創新,積極研究和儲備BC電池、鈣鈦礦電池及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等多種太陽能電池技術,打造梯次創新體系,推動數智化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

通過不斷加碼研發,中環新能源將中國光伏優質產品代入到全世界,通過積極探索全球佈局,主動“走出去”加入全球競爭。一方面,中環新能源已獲得了德國萊茵 TÜV 頒發的 TOPCon單/雙玻IEC認證證書及鹽霧、氨氣、沙塵等可靠性測試證書,證明了中環新能源的產品在惡劣環境下依舊穩定可靠的性能,產品得以銷往世界大多數國家,目前已與部分海外客戶(歐洲、東南亞等)展開合作。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中環新能源也積極構建戰略合作伙伴,先後與國家電投、華潤電力、國家能源集團、大唐安徽、淮河能源、中核匯能、國軒高科、陽光電源、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道新能源等央國企及行業頭部企業進行深度戰略合作,實現了多個重要光伏、零碳項目的啓動和投產。

另一方面,中環新能源以先進技術爲驅動力,以嚴格的質量管控爲核心,以國內政策條件和市場需求爲依託,大力發展先進新能源產業集羣,同時佈局亞太、歐洲及美洲等區域,強勢拓展國際未來化業務,致力開拓世界前沿光伏市場。

中環新能源已成功與來自歐盟如法國、西班牙,中東如阿聯酋、土耳其,南亞如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企業達成合作聯繫;海外建廠的工作正積極推進中。

中環新能源的成長軌跡揭示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新趨勢:競爭維度正從單一製造規模向“技術創新×場景滲透×碳資產運營”的複合能力遷移。中環新能源正在用技術創新與模式重構證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下一程,屬於那些能同時駕馭“硬科技突破”與“軟實力輸出”的生態構建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