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經歷千億過山車 泡泡瑪特暗藏長壽基因

格隆匯APP
04-02

當晨光穿透曼谷MEGA BANGNA的玻璃穹頂,幾隻金色犄角的森林精靈悄然甦醒。LABUBU抖了抖毛茸茸的耳朵,在58000平方米的"人造山谷"中蹦跳着——這是泡泡瑪特爲它打造的全球首個主題王國。粉絲舉着印有精靈圖騰的拓印帆布包擠滿長廊,只爲那些搶到心儀已久的小確幸。

遠在1萬公里之外的倫敦,哈羅德百貨的鎏金旋轉門前,一場看似更"荒誕"的時尚朝聖也在上演,以高端、奢華著稱的哈羅德百貨裏開設了泡泡瑪特快閃店。奢侈品店的常客們,對着櫥窗裏齜牙的毛絨精靈時發出少女尖叫,售價不過幾十塊的玩偶在頂奢商場成爲了搶手貨。

從東南亞到歐洲,當這些碎片拼合成泡泡瑪特2024年財報,數字迸發出了驚人的敘事張力:公司營業收入130.38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6.9%;淨利潤33.08億元,同比增長203.9%。

亮眼的業績讓泡泡瑪特被資本市場重新評估,業績發佈當天(3月26日),泡泡瑪特股價漲超10%。拉長時間維度,泡泡瑪特上市以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跑出了驚人的U型反轉,從質疑否定到鮮花遍地,時間不過短短4年。去年年初至今公司累計漲超7倍,市值突破2000億大關。

(來源:富途)

從泰國警車開道的玩偶貨車,到哈羅德VIC們的社交貨幣,泡泡瑪特如何用一場全球化IP革命,讓市場重新理解中國消費品牌的增長邏輯?這樣的增長是可持續的嗎?

一、可複製的出海方法論

海外業務依然是本次財報最亮眼的"仔"。

2024年,公司港澳臺及海外市場收入50.66億元,同比增長375.2%,佔總營收比例爲38.9%,成功實現"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的目標。

與快速增長業績同步進行的是泡泡瑪特在全球的擴張。從首爾到東京、從新加坡到越南、從意大利米蘭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從倫敦到巴黎,泡泡瑪特的商業版圖已經鋪滿了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需要注意的是,泡泡瑪特在歐美地區也取得了驚人的增長。

拆開來看,東南亞市場營收達到24億元,貢獻了近一半的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長619.1%,成爲增速最快的海外板塊。

北美市場緊隨其後,當期貢獻營收7.2億元,同比增長556.9%。從業績會上管理層表態來看,北美市場將會是未來泡泡瑪特全球化戰略重點發力區域之一。畢竟北美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擁有龐大消費潛力,並深刻影響着全球藝術潮流走向,對於泡泡瑪特全球化戰略落地至關重要。

泡泡瑪特海外以本土化爲主要手段深耕當地市場,如北美市場線下幾乎完全啓用本土化團隊,充分發揮出本土團隊對當地市場深刻認知,而線上則仍然以國內團隊爲主,將國內成熟的線上運營經驗復刻到北美市場。

王寧在業績會上坦言,公司內部有信心2025年單北美市場就可以達到2020年整個集團收入規模(25億元)。據首席運營官司德所說,今年一季度北美市場收入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收入,這樣看高管團隊對與北美市場的增長預期還是很合理的。

更深層次來看,泡泡瑪特海外市場"多線突擊"並非無序擴張,背後是一套顛覆傳統消費品出海的"文化共生"策略,即與當地文化建立連接,汲取本土文化養分賦予IP生命力的同時,反哺當地文化以新的表達方式,形成雙向賦能的共生生態。

此外,中國企業出海開設線下門店時往往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市場直接鋪設店鋪的風險很高。

泡泡瑪特可以依靠"快閃店+機器人商店"的組合試水市場,以較低的前期投入試錯,經過驗證、調整後再鋪設旗艦店,能夠儘可能規避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在新市場設立旗艦店時,往往會優先選擇高勢能區位,比如倫敦Shaftesbury大道、巴黎盧浮宮,通過這些地標乃至具有精神圖騰意義的空間能夠迅速積攢人氣,打出品牌聲量與調性。更深層的邏輯在於打破文化階層的次元壁。潮玩入駐藝術館、歷史街區等高勢能空間,使泡泡瑪特獲得跨圈層穿透力,成功吸引高淨值文藝消費羣體。

這套玩法能夠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各類經濟、人文、法律、社會背景迥異的地區都能收穫成功案例,說明了泡泡瑪特這套方法論是可複製的,也構成了其從區域作戰轉向全球作戰的基礎。

二、IP矩陣底座愈發紮實

如果一定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泡泡瑪特的成長密碼,那一定就是"IP",如果非要再加一個詞,那就是"商業生態"。

作爲行業領軍者,泡泡瑪特通過金字塔型IP生態結構與工業化IP運營體系,構建了極具生命力的IP商業生態,新老IP接力有助於抵禦單一IP生命週期波動風險。2024年,泡泡瑪特共有13個IP營收過億,其中,四大IP營收超過10億元。

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在不斷打破市場上長期以來存在的疑慮--泡泡瑪特怎麼能保證自己的IP持續火爆?

回顧過去,最初MOLLY爆火時,有人認爲泡泡瑪特很難創造第二個這麼火的IP,後面出現了SKULLPANDA,銷售收入甚至一度超越MOLLY,如今在MOLLY一年賣20億元、SKULLPANDA一年賣13億元的時候,又跑出來年銷售額破30億元的THE MONSTERS(LABUBU屬於該系列成員)和一個增速達到15倍、年銷售破11億元的CRYBABY。

說回那個問題,其實泡泡瑪特沒有辦法保證什麼IP能火,也不能確定某個IP能火多久,但LABUBU已經十週年、MOLLY更是接近二十週年,但仍然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繁榮。

一方面,泡泡瑪特不同於傳統IP公司,走了一條"用產品做IP"的差異化路徑,通過不斷精進產品質量,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另一方面,總會有一些IP扛起大旗,這也再度驗證了其構建的"核心引擎+潛力梯隊+長尾儲備"的IP生態系統合理性。

而能夠讓這套系統跑起來的關鍵在於泡泡瑪特的核心能力--IP運營。

以LABUBU爲例,其實早在2015年LABUBU就被香港知名藝術家龍家升創作出來,2019年龍家升和泡泡瑪特開始合作,LABUBU正式成爲泡泡瑪特IP矩陣的一部分。

早期,LABUBU更像是剛進入經紀公司的練習生,會有一羣粉絲喜歡,但破圈能量有限。但2023年伴隨出海戰略的深耕及樂園讓IP形象更加鮮活互聯網形成切片式的病毒傳播,LABUBU開始展露頭角。再到包括Lisa、蕾哈娜等明星成爲IP自來水,LABUBU逐漸成長爲全球受歡迎的超級IP,甚至可以說,LABUBU是泡泡瑪特首個成功推向全球的世界級IP。

可以看到,泡泡瑪特的IP運營不是一棍子生意,而是將IP視爲動態生命體,將其放在更廣闊的時間維度上運營,通過產品迭代、全球化策略、供應鏈敏捷響應和生態協同,持續激活用戶情感連接,這也構成了泡泡瑪特的核心壁壘。

三、破界帶來更高想象力

近年來,泡泡瑪特以IP爲核心構建的商業生態體系持續擴容,其發展路徑早已超越單純的品類擴張邏輯。

看似給人一種"不務正業"之感,也會有人擔憂步子邁太大過於激進。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泡泡瑪特從來不是機械地拓展新品類,而是根據每個IP的獨特基因,打造適配其生命週期的成長路徑,進而逐漸構建起一個IP商業生態。

例如MOLLY的高端化路徑,本質是將其藝術基因與非遺技藝、博物館藏品乃至其他公司IP進行"充足的稀缺性嫁接"。

MEGA ROYAL MOLLY 400%梵高博物館杏花、MEGA SPACE MOLLY 400%三麗鷗家族系列等產品將全球不同文化元素融入MEGA之中,引起更多人羣的情感共鳴。2024年,MEGA COLLECTION實現收入16.8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達到12.9%。

這也展示了初泡泡瑪特IP獨特的兼容屬性,不同於傳統IP公司以內容起家,泡泡瑪特的IP是靠產品說話。正是這種看似"沒有內容"的IP,反而能與更多其他IP合作共生,而非競爭,進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再比如,LABUBU作爲一個歐森林精靈形象,給人一種調皮、樂觀、善良和勇敢的感覺,配合搪膠毛絨形式,能夠帶來更加生動的正面形象,再疊加毛絨材質特有的柔軟觸感,讓人收穫滿滿的治癒感,成爲現象級爆款產品,讓一部分原本對潮玩不感興趣的用戶能夠認識到這個有趣的IP。2024年,毛絨實現收入28.3億元,佔總營收21.7%,已然成爲公司的新增長點。

在用戶共創維度,積木品類的突破性意義在於構建了IP情感連接的"第二曲線" 。當消費者親手將散亂的木塊搭建成一個"活生生"的LABUBU,這種"親手賦予IP生命"的沉浸式體驗能更好讓消費者感受到IP傳遞的情緒。

儘管這部分積木業務的體量相較於其他業務而言規模還比較小,但就像最初毛絨由小變大的過程一樣,一旦其潛力得到釋放,這個全新的業務增長點無疑會進一步擴大泡泡瑪特的IP矩陣能量。

實體場景構建方面,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已發展成爲IP生態的重要載體。原本該樂園主打北京本地親子遊樂場所,但從實際運營來看,約52%是外地遊客,非親子類遊客佔比也接近50%,2024年樂園表現超過預期,這意味着泡泡瑪特IP勢能通過樂園形式得到了更大範圍的輻射。

本質上,樂園是讓用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類似邏輯在首飾品牌POPOP上也得以體現。該品牌通過解構MOLLY、LABUBU、SKULLPANDA等核心IP的視覺基因,用飾品重構潮流符號體系,讓用戶看到了IP的更多可能性。

通過佈局更多新品類,泡泡瑪特不僅突破了潮玩的商業邊界,更構建起覆蓋全年齡層、全場景的IP消費生態。多維度擴張戰略,既延長了IP生命週期,又以差異化產品矩陣覆蓋全球化市場需求。

結語

從上市時全市場直呼看不懂,到突破千億市值時迎來的質疑,再到兩年內股價大跌時的"四面楚歌",又到如今股價持續突破新高時無數的鮮花與掌聲......泡泡瑪特的資本市場之路可謂跌宕起伏,這場"千億過山車"的背後,是商業邏輯的螺旋式進化:從單一潮玩業務,到以IP全球化運營爲核心的生態重構。

當泡泡瑪特從亞文化符號進階爲全球化情感通貨,所販賣的是塑料外殼還是毛絨材質都不再重要,能夠引起跨越國界的情緒共鳴——這也正是泡泡瑪特最難被複制的商業護城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