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行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四大行集體宣佈大規模定增,同時多家銀行緊急叫停3%以下消費貸,這兩件事之間有什麼關係?對A股又有怎樣的影響呢?今天隨小寶來梳理一下:
1
四大行定增預案,計劃募資5200億!
3月30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發佈公告,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資金不超過5200億元。其中,中國銀行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650億元;建設銀行計劃募集1050億元;交通銀行計劃募集1200億元;郵儲銀行計劃募集1300億元。
而且財政部擬認購的金額上限合計爲5000億。爲什麼是5000億?早在2024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就提出,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隨後A股出現了924行情!緊接着在今年3月,國家在兩會再次披露,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所以此次定增,是落實該計劃的具體行動,向國有銀行注資的利好,現在終於兌現了!本次募資可有效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提振擴大內需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有助於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支持科技創新、支持消費貸款等。
根據監管規定,爲了維持金融穩定,商業銀行必須要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一般銀行放出去的貸款越多,那麼資本充足率就越低。想要資本充足率滿足要求,要麼增加資本金,要麼降低貸款發放量。但現在收縮貸款不利於經濟復甦,甚至要鼓勵把錢放出去,那就只能增加資本金了!
那如何增加資本金呢?比較常規的做法是利潤轉資本金。但是最近不僅居民和企業的貸款需求下降,而且貸款利率也在降低,房貸利率已經打折讓利好幾輪,加上大行每年又要給投資者足夠的分紅,最近又開始盛行半年分紅一次,銀行利潤轉資本金並不容易!
國家現在給銀行注資,定增5000億元,而且定增的價格還高於市場價,顯示了國家對股市的呵護,對國有大行的大力支持,更是對經濟的呵護。資本金相當於商業銀行做生意的本錢,資金越多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也會明顯增加,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2
消費貸踩剎車,叫停3%以下利率!
就在四大行宣佈大規模定增的同時,多家銀行內部緊急叫停3%以下消費貸,4月起信用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或上調至不低於3%。3月16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怎麼市場風向就突然強調利息不能太低呢?主要有幾個考慮:
首先就是保護銀行的淨息差,簡單來說就是貸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的差額,這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不過今年以來,衆多銀行爲搶佔市場份額,消費貸市場掀起新一輪價格戰,紛紛推出利率3%以下消費貸產品,多家機構產品利率不斷下調,個別銀行產品利率甚至低至2.4%的白菜價。
銀行卷利率的結果,導致淨息差不斷下降。在2022年一季度的時候,大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還有1.97%,而到了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到1.52%,遠低於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設定的1.8%警戒線。如果淨息差繼續下跌,甚至可能危及到存款的安全。
其次消費貸已與房貸利率倒掛。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5年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爲2.91%。其中,國有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爲3.04%,股份制銀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爲2.80%。
所以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消費貸利率都已經低於3%,個別銀行的消費貸利率甚至下探至2.4%左右。相比之下,當前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約爲3.3%,二套房利率則普遍在3.8%以上,消費貸已與房貸利率倒掛,使得消費貸置換房貸的操作看似有利可圖。
此外,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過低,可能產生一些負面作用。比如低利率容易讓人衝動借貸,若不考慮個人還款能力,可能導致過度負債;比如消費貸款可能被套用、挪用,從而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等,甚至有可能擾亂金融市場的秩序。
綜上所述,四大行集體宣佈大規模定增,多家銀行緊急叫停3%以下消費貸,一是爲了穩定金融市場,二是爲了給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展望未來,隨着四大行資本補充到位以及消費貸業務迴歸理性,銀行體系將更加穩健,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以上觀點來源於華寶證券投資顧問:
鄧明 SAC執業證書編號:S0890618080001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基於市場公開數據整理而成,文中的個股均基於公開資料梳理,不作爲推薦,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本公司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不作保證,投資者不應以該內容取代自身獨立判斷能力,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審慎自主決策,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