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下降24% 世茂服務押寶健康賽道

中國房地產報
04-0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如何在行業寒冬中平衡短期陣痛與長期佈局,成爲世茂服務破局的關鍵。

中房報記者 梁笑梅丨北京報道

世茂服務2024年業績披露後,資本市場反應冷淡。4月2日,公司股價以0.76元/股低開,總市值縮水至18.93億元,市盈率因持續虧損失去參考價值。

南向資金持續撤離態勢明顯:4月1日單日減持1.3萬股,近5個交易日累計淨減持60.3萬股,近20個交易日更累計淨減持582萬股。目前南向資金持股量降至3.85億股,佔流通股比例15.59%,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

業績數據顯示,在行業深度調整期,世茂服務2024年營業收入78.96億元,同比下滑3.7%;淨利潤4.92億元,同比銳減24%。儘管核心物業管理業務錄得5.1%增長,但社區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及城市服務三大高毛利板塊均出現兩位數跌幅,成爲拖累整體表現的主因。

管理層歸因頗具爭議。總裁邵亮將利潤下滑歸咎於“處置收購公司的一次性影響、服務品質投入增加及新項目回報週期滯後”,但業內專家指出,基礎服務人力成本上升18%、高毛利業務收縮35%等結構性問題更爲關鍵。某港股地產分析師直言:“世茂服務在規模擴張與質量管控的平衡上已現裂痕,轉型迫在眉睫。”

面對困境,公司宣佈2025年將實施“雙輪戰略”:一方面優化現有業務結構,計劃通過智能化手段降低基礎服務成本;另一方面押注大健康賽道,擬投入2億元佈局社區康養服務。邵亮在業績會上坦承:“新賽道需要跨越醫療資源整合、專業服務認證兩道門檻,預計培育期需2-3年。”

行業寒冬中,平衡短期止血與長期佈局的難題,正考驗着這家物業龍頭的戰略定力。

━━━━

營收78.96億元

淨利潤同比下降24%

世茂服務交出的2024年成績單難言滿意:公司全年實現收入78.96億元,同比下降3.7%;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92億元,同比下降24%。

作爲支柱的物業管理服務板塊雖實現5.1%增長,錄得收入55.64億元,但其餘三大板塊集體失速:社區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和城市服務三個板塊的收入均出現兩位數下降,分別爲12.08億元、1.76億元和9.48億元,同比下降11.4%、17.4%和29%。

“這種結構性失衡在上市物企中頗具代表性。”某港股地產分析師指出,“世茂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佔比不足3%,但毛利率高達45%,該板塊萎縮直接拉低整體盈利水平。”

對於業績承壓,世茂服務解釋稱,這些板塊收入下降主要受房地產行業整體下行影響,部分與房地產關聯度較高的業務規模收縮明顯,同時市場消費意願趨於謹慎,客戶需求減弱。

邵亮進一步解釋,“一是處置了3家收購公司,對於損益表產生了將近6億的非現金影響,導致收入下降以及淨利潤下降。二是針對部分服務項目做了大量品質提升。三是去年新拓項目和新增業務佔比提升比較快,尤其下半年入駐項目更多,對於前期的現金流或利潤貢獻都會有一些滯後性。”

2024年,世茂服務主要關停和暫緩了一批經營表現相對不佳,經營利潤負貢獻的,以及經營現金流虧損的業務,例如處置了經營墊資較大的環衛金沙田一系列子公司。另外,世茂服務還主動撤出了一些經營底子比較薄,經營現金流遇到虧損的項目。

“世茂服務利潤下行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世茂服務主要關停和暫緩了一批經營表現相對不佳,經營利潤負貢獻的項目,規模收縮帶來利潤下滑。二是世茂基礎服務佔比上升到七成,但這部分提價較難,但管理成本在上升。三是社區增值服務佔比下降,高盈利服務發展空間收縮。”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認爲。

━━━━

經營結構失衡

押寶健康賽道

房地產行業持續承壓,其關聯服務領域亦難獨善其身。世茂服務2024年財報揭示的經營結構失衡問題,正是行業困境的微觀縮影:核心業務物業管理雖實現5.1%微增,但社區增值、非業主增值及城市服務三大板塊收入分別下降11.4%、17.4%和29%,拖累整體營收同比下降3.7%。這種“一業獨大、多業承壓”的結構性矛盾,倒逼企業加速戰略轉型。

在2025年規劃中,世茂服務明確提出將健康賽道作爲突圍方向。“我們將通過'業務+管理'雙輪驅動,構建'物業+健康'生態圈。”邵亮表示。這一戰略選擇契合行業趨勢,據機構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TOP30物企中逾60%已佈局社區健康服務,試圖打通“最後一公里”健康管理閉環。

然而,健康賽道的想象空間絕非坦途。行業分析師指出:“醫療資質獲取、專業團隊搭建、服務標準建立三道門檻,足以篩掉多數跟風者。”以世茂服務計劃投入的社區康養服務爲例,需同時滿足衛健委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與住建部的適老化改造規範,僅設備投入就需每萬戶配置至少2名全科醫生及5名健康管理師。

某健康管理專家坦言:“物業公司擅長空間運營,但醫療服務的核心在於專業性和持續性。世茂服務需要構建'輕資產+強運營'模式,比如與三甲醫院共建家庭醫生工作室,或引入智能穿戴設備實現遠程監測。”

值得關注的是,世茂服務已啓動“健康服務合夥人”計劃,擬引入專業醫療機構共建服務標準。這種開放姿態雖能降低前期投入,但長期可能稀釋品牌溢價。如何在專業性與可控性之間找到平衡,成爲轉型關鍵。

“押注健康賽道是正確方向,但執行層面需避免'物業+X'的簡單疊加。”邵亮坦言,“我們正在研究國際健康管家模式,計劃用3年時間培育出可複製的服務模塊。”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轉型中,世茂服務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更需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方能在紅海市場中開闢新藍海。

值班編委:李紅梅

責任編輯:李紅梅 劉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