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民航局分別向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航通航”)和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翼航空”)兩家公司頒發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perator Certificate,OC)。這也是中國民航局首次向企業頒發此類OC。
億航通航爲億航智能(EH.US)旗下專注於UAM(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的全資子公司,合翼航空則是由合肥市國資平臺與億航智能合資成立的公司。億航智能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正是廣州穗港碼頭和合肥駱崗公園兩個點的運營企業。隨着兩家公司獲得OC證,也就意味着,廣州穗港碼頭和合肥駱崗公園不久後將成爲首批商業運營點,提供付費載人運營服務,打開低空經濟相關的消費場景。
對此,財經人士屈放表示,對於目前獲得OC證的兩家企業而言,億航智能完成了產業鏈閉環建設,而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則實現了商業收費運營。不過,後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法規完善仍有很多工作。目前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旅遊觀光商業場景由於對飛行器航程、空中管理、設施建設等要求較低,因此較容易實現商業化。但同時也受到飛行安全、載重、運營成本以及保險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普遍採取穩步推進的策略。
獲載人運營資格率先落地廣州、合肥
在全球範圍內,載人航空器進入商業化市場必須經過民航監管部門的適航審定,設計民用航空器需獲得型號合格證(TC),製造民用航空器需獲得生產許可證(PC),使用民用航空器需獲得單機適航證(AC),而OC則是民航局向運營商頒發的資質證明,標誌着企業具備安全、合規開展商業飛行的能力——若用“造車”做比較,則TC、PC、AC分別解決了 “車能造、車能產、車能跑”的問題,而OC決定了“車能運營”。
此前,億航智能已經獲得了TC、PC、AC三證。
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此前告訴記者,億航智能商業化的第一階段將從低空旅遊項目和城市觀光領域切入,並在後續繼續推進空中通勤、交通接駁、應急救援等場景的商業化落地工作。
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獲得全球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也意味着兩家企業可以合法合規進行商業運營,提供付費載人運營服務,開展低空經濟相關的消費場景。“這意味着中國低空經濟‘載人時代’序章正式開啓。”億航智能方面對記者表示。
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獲得OC證,意味着廣州穗港碼頭和合肥駱崗公園已經具備了商業載人運營的資格,但並不意味着消費者馬上就可以體驗到付費飛行的體驗。
近日,記者來到廣州穗港碼頭,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正常開放,仍在準備中。”
對於具體的商業化運營明確計劃,記者也採訪億航智能方面,億航智能方面表示,敬請期待。
而相關報道指出,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開啓規模化服務,推動“空中公交”時代的到來。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記者表示,拿到OC證後,運營點將獲得一些政策支持和市場認可,但仍然需要遵守相關法規和規定,並面臨市場競爭和安全風險等挑戰。在商業化運營方面,除了獲得OC證外,還需要進行商業融資、市場推廣、合作伙伴關係建立、服務質量提升等後續步驟。此外,商業化運營還需要面對技術、管理、法規等方面的挑戰。
虧損縮窄億航加碼提前佈局
事實上,在億航拿下OC證之際,過去一年也是億航智能商業化工作突飛猛進的一年。
近日,億航智能公佈的2024財年的業績報告顯示,2024財年,億航智能實現營收4.56億元,同比增長288.5%,並交付了216架EH216系列無人駕駛航空器。同期,億航智能淨虧損爲2.3億元,虧損縮窄了23.9%。
截至目前,億航智能旗下EH216-S系列業務拓展至日本、泰國和墨西哥,同時在西班牙完成歐洲首個無人駕駛eVTOL在城市環境的飛行。此外,億航智能已經獲得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祥源文旅等客戶新訂單,並交付eVTOL航空器到中國多個城市,包括上海、威海、溫州、韶關、武漢等。
此前,億航智能還與廣深珠、合肥、太原西山、文成、威海等政府,祥源文旅、西域旅遊、冠忠智慧出行等企業開展合作。
億航智能方面稱,2025年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在重點城市啓動運營示範項目,讓更多的公衆能夠親身體驗eVTOL飛行。
與此同時,記者留意到,億航智能也在同步加碼產能佈局。
2024年12月底,億航智能宣佈將在山東威海高新區建立eVTOL研發製造基地。2025年2月25日,億航智能又宣佈與江淮汽車、國先控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合肥建設eVTOL製造基地。在2024年財報中,億航智能表示將在華南雲浮生產基地計劃擴建二期,力爭到2025年實現年產量1000臺。
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日
儘管億航智能在取證方面取得了領先優勢,但eVTOL市場的潛力巨大,也吸引了衆多企業參與競爭。羅蘭貝格戰略諮詢公司預測,到2050年,全球載人運營eVTOL將達到16萬架次。這意味着未來市場競爭也會變得更激烈,尤其是在觀光旅遊和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
記者留意到,其他企業在合格證方面也在積極推進。時的科技稱其傾轉旋翼載人電動飛機E20的型號合格證申請已獲民航局受理。沃飛長空預計旗下AE200航空器將在2026年完成型號合格證取證。而國外廠商如Joby也在積極推進適航取證工作。
多家企業不僅對載人eVTOL加快適航認證工作,載物eVTOL的適航認證工作也在加速。例如,峯飛航空科技的V2000CG(載物版)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已於2024年3月獲得了型號合格證、12月底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御風未來也稱其M1B型(即M1貨運型)的型號合格證申請已獲民航局受理。
據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透露,目前,申請型號合格證的企業已經大排長龍,預計要排上一年多。
“適航取證過程複雜且耗時長,TC認證通常需要3年左右,PC認證需要3個月到半年。這要求企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資金支持。”鄭磊對記者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推進取證工作,上游規劃設計、建造施工、材料設備等領域的供應商需求將相應增加。對於處於中游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製造商而言,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其需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以增強自身競爭力。而下游運營商則將擁有更爲豐富的選擇。隨着更多型號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完成取證,其運營成本有望降低,運營場景也將更加多樣化。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亦認爲,其他企業積極推進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標準適航證表明了他們對於無人駕駛航空器市場的重視和投入。這也將進一步推動無人駕駛航空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促進市場競爭,同時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無人機製造、航空電子設備製造、軟件研發等,這將有助於提高產業鏈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需要關注的是,隨着獲頒運營合格證,也意味着不久後億航智能EH216-S將進入常態化商用運營,但是要獲得商業成功,還有一段路要走。
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表示:“我們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季度性的GAAP(通用會計準則)的盈利。但是,要實現全年GAAP盈利,可能需要等到2026年。”
在億航智能看來,OC的獲得,意味着中國低空經濟“載人時代”序章正式開啓。但羅軍也指出,想要真正進入低空經濟時代,可能還需要再等上個兩三年。飛行器飛起來只是第一步,需要形成常態化、規模化的運營模式,一條航線每天能夠飛足夠多的班次才能稱之爲“經濟”,如果飛行器僅能從A點返回A點,在遙控範圍內盤旋幾圈,那麼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在兩三年後,國內大中型城市的低空基礎設施基本能夠完善,城市之間“低空交通一張網”基礎設施標準也能確定,以提供足夠的飛行保障。
屈放指出,該行業距離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仍有較大距離,面臨大載荷、高智能空域管控以及標準化生產運營等諸多要求。商業化運營的應用端還由於如固態電池技術,智慧交通建設等核心問題沒有突破而侷限在部分範圍內。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