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週刊微博
立訊精密通過不斷併購進入服務器、汽車線束及安卓市場,歌爾股份開拓XR等智能硬件,藍思科技瞄準機器人、AR眼鏡等前沿領域,“果鏈”代表性企業的未來或將不再拘泥於蘋果供應商的標籤。
吳新竹/文
近日,歌爾股份(002241.SZ)和藍思科技(300433.SZ)相繼發佈了2024年報,兩家公司的研發力度較大,並各自取得階段性成果。歌爾股份的智能聲學整機業務毛利額同比增長52.77%,藍思科技的車載產品矩陣不斷完善,單車價值量持續提升。
而另一“果鏈”龍頭立訊精密(002475.SZ)則正在籌劃收購萊尼公司的線束系統事業部以及收購聞泰科技(維權)(600745.SH)的消費電子系統集成業務,並對併購後的業績作出樂觀預測,歷史上被立訊收購的資產並表後業績增長均較爲可觀,這一波併購再度引發市場猜想與期待。
消費電子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洗禮,塑造成體量龐大但響應靈活的製造體系,具備了迎接新興電子產業的基因。複雜管理、精密製造決定了終端客戶要依託第三方供應商加速產品落地,在AI不斷催化的新一輪消費電子週期中,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公司正在面臨新的成長機遇。
營收回暖
歌爾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09.54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3.93億元,同比增長178.30%。其中,第四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爲313.08億元,同比增長27.13%,環比增長6.99%,實現歸母淨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63.23%,環比下降71.45%。
藍思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32.86億元,同比增長46.31%。其中,第四季度單季,營業收入爲236.69億元,同比增長14.44%,環比增長36.33%,實現歸母淨利潤12.53億元,同比下降8.67%,環比下降17.01%。
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持續復甦,2024年,歌爾股份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中的VR、MR、智能可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均進展順利,三類業務的毛利額分別爲32.37億元、24.90億元和52.46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1.60%、52.77%和22.93%。
但受到產品生命週期中後段正常降量的影響,個別毛利率相對較低的智能硬件項目的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對該公司整體營收規模成長有所制約。此外,歌爾股份獲得的發明專利數量呈上升趨勢,從2020年的915項增長至2023年的1394項,2024年新增發明專利1387項。
藍思科技2024年智能手機與電腦類產品的毛利額爲87.27億元,佔總體毛利額的78.57%。該公司針對摺疊屏手機、人形機器人、AI眼鏡、智能汽車、智慧零售、TGV通孔玻璃基板等領域開展了前沿研發,提前儲備核心新技術,並開始在一系列新產品上應用,研發支出達27.85億元新高。
作爲排名居前的蘋果供應商,2024年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佔當期總銷售額的88.57%和81.13%,向第一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爲31.96%和49.45%。而2023年,這兩家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爲88.75%和83.10%,向第一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爲43.38%和57.83%。
可以看出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佔比明顯下降,前五大客戶的集中度有所降低。立訊精密的2024年年報尚未公佈,該公司位列蘋果的全球供應商第二名,歷史上通過多次收購拓展多元化業務佈局,產品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立訊精密曾對外表示,2022年是資本支出的最高峯,2023年已經開始下降,該公司能夠控制和優化資本支出,未來五年擬充分利用既有配置,收縮資本支出。
業績預告顯示,立訊精密2024年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在114.86億-127.13億元,同比增長12.76%-24.82%,公司稱業績增長源自跨領域的資源整合,促進了該公司消費電子、通信、汽車等業務板塊的高效協同,暗示着“果鏈”產品不是推動其業績增長的單一主導。
消費電子新變化
人工智能技術豐富了消費電子的產品內涵,成爲終端設備升級的驅動力,智能硬件催生出新的使用場景和產品形態。2024年AI手機的出貨量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6%,據預測,到2028年滲透率有望增長至54%。
未來AI眼鏡可具備手機的特定功能,成爲新的通信終端。而在個人電腦中加入AI計算模塊NPU,可在操作系統內執行AI模型,帶來不同的使用體驗,PC的設計、散熱性、硬件結構等均需要優化升級,推動相關產業鏈的價值提升。
據估計,絕大部分蘋果手機用戶使用的仍是A16及以下芯片的機型,若需體驗蘋果手機AI功能,則需換機升級。而全球智能手機的平均換機週期已經達到51個月,上一次消費電子換機高峯在2020-2021年,2025年有望迎來換機週期,AI應用則可能會強化本輪換機週期。
蘋果公司或將於2025年9月與iPhone 17系列新款手機同期發佈新款耳機AirPods Pro 3,置入部分AI功能,換機週期疊加AI功能有望吸引新的購買需求,拉動“果鏈”公司的業績。
在光學器件方面,歌爾股份可提供包括光波導、Birdbath、自由曲面、棱鏡等多種精密光學解決方案;在光機模組方面,該公司可提供基於DLP、LCoS、Micro-OLED、Micro-LED等多種微顯示技術的光機模組產品,適用於不同的AR產品需求。
立訊精密再次通過併購擴張業務版圖,2025年3月,該公司協議收購聞泰科技消費電子系統集成業務的相關子公司及股權、業務資產包,初步預估交易價值爲45億-46億元,最終交易對價尚未確定。
聞泰科技產品集成業務在2024年第三季度起經營好轉,剔除可轉債財務費用和匯兌損益等因素的影響後,已實現大幅減虧。此次交易涵蓋該公司產品集成全部業務,涉及安卓手機、平板、Windows筆記本電腦、物聯網、汽車電子等ODM業務,以及北美大客戶物聯網、筆記本電腦等組裝業務(下稱“OEM”)。
立訊精密稱,韓國、北美以及國內安卓生態體系客戶均對此次併購行動給予了肯定與積極評價。該公司判斷,從現階段來看,基於聞泰ODM業務過往高峯期所配置的土地、廠房以及設備資源,足以支撐後續業務的開展,未來需要追加的資本支出主要聚焦於因客戶新產品需求而衍生的差異化製程。
立訊擬通過此次交易快速補齊在安卓生態ODM系統集成領域的研發團隊與製造資源,希望在2025年實現ODM與OEM的損益平衡,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動這兩項業務達到立訊精密現有的經營水準。
站在電子產業的十字路口
在一輪又一輪的消費電子週期中,“果鏈”相關公司不僅依靠大客戶成就了業績,也打磨出出色的工藝,打造出精細的管理,培養出快速的供應鏈響應能力,這些特質在汽車、服務器,甚至機器人等電子產品的生產中也具備優勢。
藍思科技2016年已前瞻佈局智能機器人領域,形成從精密零部件到整機組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2025年1月,該公司已向智元批量交付靈犀X1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藍思於2025年2月和Rokid就AR眼鏡達成合作,也和小米在智能家電、智能駕艙等衆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藍思科技利用中高端智能手機的技術積累,拓展汽車玻璃等產品,批量生產了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組件等多種汽車電子產品,在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佔有較大份額,並拓展充電樁、動力電池精密金屬結構件等。
立訊精密在高速互聯領域突破海外技術壟斷,進入全球主流雲廠商及設備應用客戶的供應池,併爲多個客戶開展前沿項目的研發。英偉達2024年3月發佈GB200芯片和對應架構,立訊可爲單櫃整套提供約209萬元的解決方案,包含電連接、光連接、電源管理、散熱等產品,預計總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
立訊精密於2024年9月決定收購萊尼公司的線束系統事業部,對價爲5.25億歐元(約40億元),該交易尚需獲得境內外相關主管部門備案審批同意。
萊尼公司90%的收入來自海外,在歐洲、中東、非洲、美洲和亞洲均擁有運營成熟的生產基地,而汽車線束、連接器是立訊汽車業務中的優勢產品,立訊選擇外延併購的方式實現與行業領先企業的強強聯合。
本文刊於04月05日出版的《證券市場週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