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建議繼續聚焦優質區域性銀行和估值超跌股份行

智通財經
04-09

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發佈研報稱,銀行股是逆週期下的低波紅利、順週期下的絕對收益佔優+後周期彈性品種。利好經濟預期、利好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頻出,政策面、資金面有催化,銀行高股息優勢也持續凸顯;基本面以穩爲主,若經濟穩步復甦,銀行還將體現後周期彈性。個股層面,國有大行注資方案落地後,不排除在階段性股價承壓後股息率再次凸顯價值屬性,港股相較A股更具股息優勢;同時,對於不涉及股本攤薄影響的高股息中小銀行,其股息率將更具吸引力。繼續聚焦撥備紮實、政策東風下區域β賦予成長契機的優質區域性銀行和估值超跌股份行。

申萬宏源主要觀點如下:

預計集中兌現非息基數壓力下,一季報上市銀行營收或小幅負增,但業績延續正增凸顯穩健性

根據該行對重點上市銀行跟蹤和預測,預計2025年一季報上市銀行營收同比下滑0.7%(2024年爲同比持平),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2024年爲2.4%)。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該行總體判斷國有大行錨定行業利潤正增基本盤,股份行及城農商行集中體現營收壓力,但優質銀行仍將業績領跑。具體而言,預計城、農商行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6%/1%(2024爲7.7%/3.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9%/4.3%(2024爲9.5%/5.5%),其中江浙及成渝地區城農商行有望繼續實現業績大個位數增長的同業領先表現。國有行底部平穩,預計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微降0.5%、增長0.9%。股份行整體營收利潤或落入負增區間且分化進一步凸顯,預計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3%和下降0.2%,關注其中有望更早實現營收修復、業績正增的銀行。

與金融市場投資相關的其他非息收入是一季度銀行營收的最大壓力,主要受到同期債市收益高基數以及年初以來利率上行帶動公允價值較年初淨虧損影響,股份行及城農商行影響將尤爲明顯,銀行或適度兌現OCI類資產浮盈平滑營收壓力

1)市場利率走勢差異造成非息收入基數壓力的主要原因:2024年一季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最大下降幅度約30bps(2023年同期約下降12bps),以及部分銀行2024年初存款增長超預期但實體零售信貸需求偏弱,進而大幅增配債券做大金市業務收入基數。上市銀行1Q24投資相關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長18%,其中國有行基數壓力相對有限(1Q24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僅約5%),股份行及城農商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普遍在30%-60%區間。相較之下,2025年一季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累計上行約30bps,其他非息或是一季報銀行營收承壓最大拖累。

2)一季度上市銀行其他非息同比負增已是大概率事件,但該行判斷並不會像部分投資者擔心那樣出現深度下行;該行估算1Q25上市銀行其他非息收入降幅或普遍在10-20%區間:該行在春季策略報告及年報綜述中對銀行金融投資結構以及非息收入季度變動情況的梳理拆分可以看到,一方面,自去年二季度開始各類銀行均主動調整金融投資結構以應對潛在利率波動帶來的影響,降低TPL類佔比、提升OCI類佔比,而後者未兌現浮盈會積攢在其他綜合收益中。4Q24市場利率明顯下降(單季下降超50bps),對應已披露年報的多家銀行4Q24其他綜合收益較3Q24提升超50%。另一方面,銀行也主動選擇適度滯後兌現浮盈來平滑營收表現。在4Q24市場利率更快下降的背景下,多家銀行4Q24單季投資相關其他非息收入反而較3Q24明顯回落。同時考慮到今年一季度市場利率自2月開始加速上行,若銀行在年初及時兌現則受利率變動影響或相對有限。

相對積極的是,息差收窄對營收的拖累已趨於收斂,得益於負債成本下行紅利開始集中釋放,以及年初信貸投放超預期驅動生息資產穩步擴張,該行判斷一季度銀行利息淨收入延續正增,這是營收能夠企穩修復的基本盤

1)儘管一季度銀行仍將消化重定價、化債等影響,但得益於成本下行,該行判斷上市銀行息差將延續降幅收斂:根據該行在年度策略報告中的測算,1Q25重定價、化債將拖累銀行息差約12bps,疊加2024年內資產定價下行(包括降息、存量按揭利率調降等),1Q25上市銀行資產定價或同比下行超30bps。但同時該行也估算,負債成本下行將貢獻2025年銀行息差約17.5bps,這部分提振將主要在一季度存款旺季集中體現。該行預計1Q25上市銀行息差同比降幅或在10-15bps區間,其中成本改善空間更大或資產端能夠優選投放定價的銀行,息差同比降幅有望控制在10bps以內(對比來看,2024年上市銀行息差同比收窄17bps,其中1Q24同比降幅爲年內最大約23bps,4Q24收斂至13bps)。

2)信貸增速保持平穩,零售端或存在邊際改善,相較而言,對公資源優勢更突出的銀行現階段更有能力實現以量補價,不乏有城商行信貸增速遠超預期:2月末社融口徑行業信貸增速約7.1%,較去年末基本持平,而根據該行在春季策略報告中對今年全年信貸增量的預判(約18萬億),今年全年銀行信貸增速均平穩約7%。結構上,開門紅及靠前發力背景下銀行年初主要集中在對公投放(1-2月新增貸款超9成投向對公),部分城商行信貸增速表現會遠超預期(如重慶銀行1Q25貸款同比增長17%,較2024年提速約5pct);同時考慮到按揭提前還貸情況有所緩解以及銀行加大增加優質客戶消費貸支持力度,3月零售投放或也有所改善。總體來看,穩有效信貸投放仍是今年銀行營收更早企穩且好於同業的必要條件,在實體信貸需求仍逐步恢復局面下,現階段重點關注所處區域發展有政策東風、信貸投放更有抓手的銀行。若政策落地效果顯現、零售需求改善勢頭更爲明朗,銀行也會加大零售業務的資源傾斜力度,屆時零售見長、深耕小微客羣的銀行將迎來更優增長表現。

撥備反哺繼續是一季度銀行業績增速維持平穩的主力軍

但從銀行內部分化來看,零售型銀行短期資產質量壓力相對大於其他銀行,繼續聚焦“低不良生成+高撥貸比”銀行,不良生成速度和存量撥備厚度決定最終盈利表現:我們預計1Q25上市銀行不良率較年初微降1bp至1.23%,既存在主動覈銷的貢獻,也和年初集中投放做大分母有關。撥備覆蓋率延續平穩微降,預計較年初基本穩定約240%。從已披露年報銀行能夠看到,2024年以來新增不良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對公不良率延續改善、多家銀行對公不良率維持1%以下,房地產不良率也普遍高位回落),在此基礎上也能看到零售型銀行4Q24出現不良率環比回升;部分銀行加大核銷處置力度也使其撥備覆蓋率更快回落(如農商行)。短期來看,零售型銀行資產質量壓力將相對大於其他銀行,但考慮到零售風險“快進快出”特點,隨着存量不良過峯及銀行對增量投放審慎管控渠道以及客戶篩選,對資產質量擾動也將趨於緩解。

風險提示:穩增長政策成效低於預期,經濟修復節奏低於預期;息差企穩進程不及預期;尾部不良風險加速暴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