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1日,2025中國移動雲智算大會在江蘇蘇州召開。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會上表示,未來三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總量將增長2.5倍,年均複合增速近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推理類算力的年增速將是訓練類的近4倍,預計2028年推理類算力規模將首次反超訓練算力。
當前,生成式AI正全面滲透產業各環節、算力基礎設施成爲新型生產力關鍵支撐。在此背景下,楊傑指出,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匯點,算力不僅是“新基礎設施”,更是支撐智能社會的“基礎能源”。
爲此,中國移動正通過“算力多元化”“算網一體化”“全域AI化”三大戰略路徑,推動傳統雲計算基礎設施向“雲智算”迭代升級。
可調度算力已佔全國六分之一
“我們創新提出‘算力網絡’理念,並積極推動其落地應用。”楊傑指出,中國移動正以“云爲底、網爲脈、智爲核”的思路,構建面向未來的算網基礎設施。
在算力多元化方面,中國移動持續擴展全國智算資源網絡。目前,其通用算力已部署於“4+N+31+X”佈局體系中,超100萬臺服務器支撐着全網算力供給。同時,公司已建成13個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總智算能力超過43 EFLOPS(每秒進行百億億次浮點運算)。通過併網21家智算中心與國家級超算、量算中心,中國移動可調度的算力已佔全國的六分之一。
在算網一體化建設方面,中國移動率先完成國家八大算力樞紐400G大帶寬直聯,打造出“長三角蕪湖集羣”等具備“四算合一”能力的樞紐平臺,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最引人關注的是全域AI化的加速落地。中國移動打造了以AI大模型爲引擎的“算網大腦”,實現300餘座城市的算力資源智能調度。在用戶側,推出“靈犀”智能體,並將雲手機、雲電腦、視頻彩鈴等24款產品進行AI重構,累計AI化產品客戶超1.9億人次。
推理算力規模將實現反超
“‘由雲向智’並非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系統性的生產關係重構。”楊傑在演講中強調,AI技術的演進正帶動算網基礎設施發生深層變革。
其一是AI的“規模效應”。一方面,在高水平算法與高性能算力的雙輪驅動下,AI能力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面,AI的邊際成本卻在急劇下降,使用成本每年下降約10倍。這種“指數級提升+大幅降本”的趨勢,使得AI任務在2030年預計將佔據全網流量的64%。
其二是算力的“回彈效應”。通用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正激發“傑文斯悖論”,即效率提升反而帶動總體需求上升。據測算,未來三年,中國智能算力總量將增長2.5倍,年均複合增速近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推理類算力的年增速將是訓練類的近4倍,預計2028年推理算力規模將首次反超訓練算力。
其三是連接的“加速效應”。高速、低時延、安全泛在的網絡正在催生信息消費“新三樣”——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機器人。其中,AI智能體數量預計將超越人類總數,智能網聯汽車在新車中的滲透率也將在2030年超過80%,機器人則將在製造、養老、家居等多個場景實現大規模應用。
楊傑表示,面對“AI+”浪潮,中國移動提出構建“AI全棧服務”體系,覆蓋AI IaaS、AI PaaS、MaaS和AI SaaS四大層級。
其中,他透露,在基礎設施層(AI IaaS)中國移動正打造超大規模“算力工廠”和立體“網絡樞紐”,並通過“九天大模型”構建具備自主調優能力的“算網智腦”。
爲了加速這一進程,楊傑最後向產業鏈提出了三項倡議:一是聯合攻克核心技術,推動存算一體、類腦計算等前沿突破;二是共同打造普惠型產品與服務,讓AI更好惠及中小企業與基層單位;三是攜手構建全球生態,探索統一的技術路徑與標準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