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喬
編輯 | 石景天
3月27日,龍光集團發佈了2024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32.6億元,同比下降50.7%。由於房地產行業整體銷售情況不佳,項目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再加上存貨資產減值計提的影響,公司全年淨虧損達到了66.2億元。
就在年報發佈前的3月17日,龍光集團剛剛公佈了一項總額爲220億元的境內債務重組方案,提出了包括現金兌付、股權置換等五種靈活的處置方式。
此前,龍光集團的境外債務重組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獲得了超過80%債權人的支持。這家曾經因爲激進拿地被稱爲“地王收割機”的房企,在經歷了兩年的債務化解努力後,終於看到了轉機。
可以說,在行業整體調整的背景下,龍光集團爲化解債務付出的代價其實不小。一方面降本增效,一方面力保交付,龍光集團如今其實是在斷臂求生。
01
龍光集團的債務危機始於2022年,當年1月,市場傳出龍光集團存在未披露美元私募債的消息。經過一番反轉操作後,龍光集團最終承認存在10億美元的擔保私募債,這一事件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
同年8月,龍光集團公告暫停支付5筆境外票據的利息,正式宣告陷入債務危機。
而當年復牌後,龍光集團股價暴跌57%,市值縮水至67億港元,昔日的房企“模範生”風光不再。
與恒大許家印被質疑通過離婚轉移資產、“躺平擺爛”的消極應對不同,龍光集團董事長紀海鵬在應對債務危機時明確表示“不會躺平,也不會欠債不還”。他帶領團隊與境外債權人展開多輪協商,最終敲定了相對可行的債務重組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龍光並非首個嘗試境外債務重組的房企。此前世茂、佳兆業、富力等企業都進行過類似嘗試,不過成功案例寥寥無幾。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龍光集團終於在今年3月迎來了轉機。3月17日,龍光集團公佈了境內債務重組方案,涉及21筆債券、本金餘額約220億元。該方案設計了五個選項:折價購回、資產抵債、債轉股、特定資產和全額展期留債。
與此同時,龍光集團的境外債重組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據2月公告,其境外債權人支持率已達80.8%,只待香港法院批准。龍光境外債總額約80.38億美元,預計留債額約24.19億美元,整體削債比例達70%。
這一系列債務重組措施爲龍光集團帶來了直接效益,根據公司公告,2024年財務成本同比下降32%,由16.21億元降至11.05億元。這一改善主要得益於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實現債務利率下調、期限延長等優化,直接降低了利息支出。
02
龍光集團在推進債務重組的同時,也在經營層面進行了全面調整,試圖通過“斷臂求生”來度過危機。這些調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嚴控成本、聚焦核心區域和保障項目交付。
2024年龍光集團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大幅下降44%,減少了6.39億元;行政開支縮減42.2%,減少了3.77億元;財務成本降低了31.8%,減少了5.16億元。面對償債壓力,龍光集團選擇先從自己人下手了。
在投資策略上,龍光集團全面暫停了新增土地投資,轉而聚焦存量土儲的高效開發。2024年,新開工建築面積同比減少了18%,降至37萬平方米。同時,公司銷售重心明顯向大灣區傾斜。
數據顯示,大灣區的銷售貢獻率同比大幅提升16.1個百分點,佔比達到52.1%,超過一半。而且,在其他區域平均售價下降的情況下,龍光集團大灣區的平均售價從1.62萬元/平方米上升到2.39萬元/平方米。
龍光集團也保持着對交付的承諾,2024年公司順利完成了70個批次、約2.8萬套的項目交付。這一舉措不僅維護了龍光集團的品牌信譽,也對提振購房者和投資者的信心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過,儘管龍光集團採取了這些自救措施,其經營狀況仍然面臨較大壓力。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爲232.65億元,同比下降了50.7%;歸母淨利潤約爲-62.98億元,毛利率爲-21.82%,較2023年下滑了11.26個百分點。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2024年龍光集團銷售額僅爲84.3億元,同比下降超五成,2025年1-2月銷售額更是僅有10億元,同比下滑逾兩成。
截至2024年期末,龍光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爲13.17億元,較2023年減少了34.3%,現金流壓力依然巨大。
完成債務重組只是龍光集團自救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行業低迷期恢復造血功能,提升銷售業績和現金流水平。
聲明:文中內容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進行投資選擇。
內容交流、溝通聯繫:afeifeimore(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