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正在內測個人號直接發表「公衆號」文章功能,公衆號作者無需通過電腦版公衆號平臺或者「訂閱號助手」App,直接在自己的微信號上,就能直接發表內容。
具體使用方法是:依次點擊「訂閱號」→右上角的「頭像」→公衆號詳情頁中即可看到「發表」按鈕——點擊「發表」後即可編輯發佈文章。
目前該功能正處於內測階段,並未大規模推送,所以,如果有公衆號作者發現自己的微信號沒有「發表」按鈕,也不用着急,微信很有可能會在後續版本中陸續推送。
1.提升便捷性。將微信公衆號發表功能集成到個人微信號上,無形中增加了公衆號作者發表文章的便捷性,可能有人會說,難道公衆號作者還不知道使用「訂閱號助手」App來管理發佈文章嗎?要知道信息差永遠存在,在大幾千萬個公衆號中,肯定有作者仍然不知道使用App來發表文章,他過去的發表方法就是網頁版,都不知道有這個App。
集成到個人微信號後,發表公衆號文章的路徑進一步縮短,這裏面同時也利用了微信本身的優勢。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3.85億人。與龐大的微信基數相比,「訂閱號助手」App的用戶規模顯然不及主App。
2.為內容擴容鋪路。將發表功能集成到微信個人號的第二個作用是為引進更多素人號鋪路。過去幾年,佛系的微信公衆號讓作者的流量和注意力白白流失,導致其他平臺的內容創作者激增。如今,微信終於重新認識到公衆號的價值,在消息推送通知和內容排序方面,全面走向個性化推薦路線,讓公衆號的流量重新上了一個臺階,不少老公衆號作者看到公衆號流量變高後,也重新開啓微信公衆號創作。
讓老作者換重新燃起創作熱情,當然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若從一個龐大的內容平臺來看,其內容庫怎麼樣都不會嫌多,以前,公衆號的媒體屬性較強,但現在所有的內容平臺都在擴大內容庫,特別是引入素人號,這就意味着公衆號同樣也需要素人來創作內容,不管這些素人創作的內容是否有價值,如果本身內容庫夠大,那麼,必然也會有有價值的內容出現。
對於普通微信用戶而言,它不需要通過複雜的公衆號平臺,直接用微信號就能完成內容創作,這就大大增加了其創作內容的概率。
3.AI大模型。將發表功能集成到微信個人號的第三個作用是提升AI大模型的競爭力。要知道現在的AI大模型本身競爭非常激烈,整個市場流通的AI大模型產品有100多款,先不談一些小型不知名的產品,光是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產品就有不少,比如騰訊的「騰訊元寶」、百度的「文小言」、杭州深度求索公司的DeepSeek、抖音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阿里巴巴的「通義」,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哪一個公司都不能小覷。
對於騰訊元寶來說,公衆號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源,這是其他平臺所沒辦法比擬的,如果公衆號內容庫足夠大且足夠多,那麼騰訊元寶在與其他同類產品競爭的時候,就擁有先天優勢。
Ai大模型行業的競爭,內容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維度,微信公衆號的「發表」擴容,顯然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內容產品,都支持創作者在主App上發佈內容,比如百度、今日頭條、抖音等,創作者無需通過第三方App來發表內容,這些平臺的用戶量也都是數億級別。
不過,內容擴容後也會帶來內容管理問題,一些虛假的內容很難讓用戶分清,這就大大考驗用戶的信息真假辨別能力,同時也要求平臺提升內容管理水平。
總的來說,微信公衆號平臺對於創作者的友好度在提升,當年那波公衆號作者,停更的停更,轉行的轉行,公衆號確實也需要有新的內容血液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