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高盛發佈研報稱,在中美互徵關稅背景下,醫藥相關領域呈現“進口依賴”和“國產替代”的張力。一方面存在着對進口產品在不同程度上的依賴,如白蛋白進口占比較高、部分CT射線管和眼科部分設備依賴進口等;另一方面,國產替代的力量也在不斷發展,如IVD試劑國產化穩步推進、愛博醫療等國產眼科企業有望擴大市佔等。其中中藥企業以國產爲主,韌性強,片仔癀(600436.SH)獲重點推薦。
高盛主要觀點如下:
白蛋白進口不易被國產替代
儘管中國對美商品加徵34%關稅,但由於國內血漿採集能力限制,以及進口白蛋白在渠道端的價格優勢,高盛判斷短期內進口白蛋白不會失去市場份額,目前進口白蛋白佔比約60%,其中30%來自美國。即便加稅,價格預計仍可與國產持平,維持竟爭力。
HPV9(默沙東)和PCV13(輝瑞)在中國市場主要由愛爾蘭工廠生產,不在加稅適用範圍內。反觀HPV4疫苗完全由美國工廠供應,但已停止進口超一年,短期內影響有限。
CT射線管反傾銷調查:本地替代能力仍需提升
約42%的CT射線管來自美印兩國,其中35%由GE醫療供貨。聯影醫療雖多數機型可配套國產射線管,但老型號仍依賴外部品牌,如Varex。Wuxi本地工廠可部分緩解供應衝擊,但需產品重新註冊。
IVD試劑國產化穩步推進,美國產佔比低影響有限
截至2024年,約41%的免疫檢測試劑來自海外,16%來自美國。頭部企業如Roche和Beckman已在華設廠。金域與迪安診斷均表示美國產試劑佔比不超3%,對成本影響小於1%。
眼科設備中美進口比例高,Eyebright有望受益
約77%的人工晶體(IOL)來自海外,其中22%來自美國。愛博醫療因價格優勢和新產品放量有望擴大市佔;愛爾眼科成本中約10-15%依賴美國產設備。瑞士ICL產品未被波及。
中藥企業韌性強,片仔癌獲高盛重點推薦
中藥以國產爲主,抗風險能力強。片仔癀憑藉品牌力、價格提漲和需求增長維持營收擴張。高盛看好其高毛利率(47%)和穩健利潤率(EBIT30%)。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