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明晰野望 不二
2025年,中國消費市場上演了魔幻一幕。那些多年以來,習慣性隱於幕後的企業家們,如今集體“社恐轉社牛”,擼起西裝袖子衝到了流量前線。
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農夫山泉鍾睒睒,到海爾周雲傑的“社恐總裁”表情包,再到“董明珠健康家”線下門店......就連一向低調的美的集團掌門人方洪波也出來發聲,讓事業部總裁、副總裁積極擁抱個人IP打造。
在流量存量競爭的大背景下,最社恐的企業家們爲了生存也不能免俗。“個人即是品牌”的邏輯被無限放大,老闆們不能再穩坐幕後運籌帷幄,必須要成爲產品體驗官、導購、危機公關專員甚至粉絲經濟的“愛豆”。這對於品牌公關從業者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背鍋的委屈費,那是一分錢也不想賺了。
消費者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明星代言,轉而去追捧有血有肉的企業家故事,他們的奮鬥經歷、幽默、甚至尷尬都成了品牌與用戶建立情感鏈接的密碼。至於社恐?不存在的,潑天的流量面前,萬物皆可“真香”。
明星代言褪色,老闆C位出道
曾幾何時,明星代言是品牌的“流量密碼”。但如今,這套玩法的bug正在顯現——有的明星被扒出平日常使用競對產品,有的明星簽約代言沒多久就因爲私生活塌房,還有的明星言行不妥,被消費者聯名抵制……
當明星光環失效,流量的權杖終究交到了老闆手中。
2025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代表通道”上演了一出商業頂流與社恐總裁雙雙出圈的好戲。
當企業家頂流雷軍以愛豆級表情管理控場,用標誌性梨渦微笑回應記者歡呼時,聚光燈邊緣的海爾集團掌門人周雲傑,卻因一張被迫營業的表情包意外殺入熱搜——雙手交疊、鏡片反光、嘴角抿成一道剋制的弧線,網友搞笑吐槽:“雷總帶助理上班了?”
周雲傑的拘謹與雷軍的從容形成鮮明對比,卻意外戳中網友對“打工人被迫社交”的集體共鳴。一時間全民玩梗:有人給周雲傑P上《紅樓夢》黛玉的絹帕,配文“早知他來,我便不來了”;有人蹭上當紅炸子雞《哪吒》的流量,將其冷臉與《哪吒》結界獸對比;還有人做出“商戰即發糖”的拉郎配,爲雷軍和周雲傑組成“海米兄弟”cp。
當雷軍帶來的潑天流量意外波及到海爾時,海爾集團呈現出了教科書般的響應速度。CEO周雲傑被網友調侃“製冷系總裁”、“沒有山東大蔥高的男人”,不僅周雲傑本人大方回應玩梗,海爾藍V矩陣更是開啓應援模式——冰箱官微高喊“爲父扛旗”,洗衣機官號發起“你一票、我一票,周總明天就出道”,三十餘個品牌賬號連夜趕製九宮格表情包,硬是用集團軍戰術將熱度推至巔峯。
幾天後,嘴上說着“不想當網紅”的周雲傑,身體卻誠實地入駐了全平臺。首支抖音視頻裏,西裝革履的他彆着海爾兄弟胸針,字正腔圓地念稿,卻因方言口誤戳中網友嗨點。剪輯花絮中反覆NG的“再來一條”,成爲最圈粉的i人認證。
同時,海爾還推出了“高管矩陣”,洗衣機總經理靠“濃密頭髮”出圈、生物醫療負責人秀“塑料普通話”、空調事業部玩“追風少年”人設……這場嚴肅企業的萌化運動,精準踩中Z世代對“霸王硬上弓”的趣味。
要說家電圈更早探索IP營造的,非“董姐”莫屬。
董明珠曾經把企業家ip經營變成連續劇:從格力手機開機畫面植入個人懟臉照,到線下門店集體改名“董明珠健康家”,這位鐵娘子把ip綁定玩到極致。
但相比於其他擁抱Z世代、融入年輕人的企業家,董明珠的風格一直頗有爭議。29999元的玫瑰空調被嘲"中老年表情包",紅底白字的門店招牌被吐槽像是“賣保健品的。但董小姐顯然沒在怕,繼續高調出鏡,把"董明珠"三個字焊死在流量戰場上。
眼看友商喫盡紅利,其他企業家們也坐不住了:不久之前,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張小懿在視頻號官宣出道,試圖在霸總賽道上再分一杯羹;周鴻禕更是出演人生第一部短劇,這部名爲《重燃人生之隱世黑客驚豔全球》的短劇以3集體量斬獲1859萬次播放。
在流量寸土寸金的背景下,老闆們都要成爲品牌的第一公關責任人。
流量雙刃劍:從造神到弒神
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家“整活”做ip,有着比明星更具性價比的天然優勢。
根據心理學中的可信度理論,消費者決策時最看重信息源的專業性與可靠性。企業家必然是長期浸淫本行業、深耕自己領域的專家,這是今天代言手機明天推廣奶茶的明星永遠無法追趕的。
同時,企業家與品牌的利益深度綁定,當雷軍說出“賭上全部聲譽造車”時,消費者知道他是真敢押上一生信譽,這種利益綁定比任何代言合同都更有說服力。
企業家還有種不完美的“活人感”,他們適度地暴露弱點,反而增加了與消費者的親近感,比如雷軍的“塑料英語”,周雲傑的“表情管理”,這些都比明星的精緻人設更加容易引發用戶好感和信任度,網民參與到全員玩梗,開老闆的玩笑,也讓普通用戶有了一種參與品牌共創的樂趣,這種參與感比單向膜拜明星更容易建立歸屬感。
此外,人們也傾向於支持和自己價值觀相近的羣體,企業家的人設,更容易篩選出目標客戶,比如馬斯克、喬布斯的擁躉很多都是技術控理工男,雷軍這類小鎮青年的奮鬥者人設,也會精準吸粉。
雷軍親自下場演繹了什麼是“頂流帶貨力”:小米SU7 Ultra定價52.99萬元,卻在2小時內完成全年目標,其個人IP直接撬動千萬粉絲的購買力。有媒體測算,僅2024年雷軍就爲小米省下數億元廣告費。也就是說,傳統廣告需要億元預算才能砸出的聲量,老闆們用一條短視頻就能超額完成。
在品牌塑造、以及連接消費者上,企業家ip也很見成效。許多老牌企業苦於找不到切入點與年輕人溝通,花大價錢做營銷卻根本沒人買賬,而海爾給出了新解法。周雲傑把帳號作爲與消費者的交互平臺與用戶直接溝通,評論區秒變許願現場,一些頗具創意的“新物種”,便是在與消費者共創中產生的。
最出圈的要數呼聲最高的“懶人洗衣機”,這款有點“抽象”的洗衣機,造型上有點“碰瓷”米老鼠,三個洗衣桶可以同時洗內衣、外套、兒童衣物等,便是網友們許願的產物,目前,這款洗衣機已在京東上線預售,一週內預約人數突破8.8W。
從智慧住居到大健康,海爾早已撕掉“家電廠”標籤,邁向年輕化的新階段,而這場全民玩梗的狂歡,恰好也普及了其品牌認知。
從直接賣貨,到品牌塑造、佔領消費者心智,企業家高調整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當然,企業家代言也不可避免存在各種風險。由於個人形象深度綁定,企業家與品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旦人設崩塌,或捲入爭議,品牌將受到連帶傷害。反之,品牌的“暴雷”,也會讓企業家的個人IP受到重創。比如不久前的小米SU7高速撞車起火事件,雖然小米公司快速響應,但輿論仍蔓延至小米智能汽車業務,逼得雷軍親自下場滅火,但也險些引火燒身。企業家與品牌IP的強捆綁也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強反噬。
碎片化的互聯網生態,很容易讓人斷章取義,複雜的企業家形象被切割成片面符號——前一秒是“冷麪技術控”,下一秒就可能被曲解爲“古板老幹部”。今天網友可能捧你上熱搜,明天就能用梗圖罵你。短期內,個人ip 能快速聚合資源,但也容易被流量反噬。
長期主義的終極解法
如今,企業家IP的玩法,讓消費者從購買產品,轉向了“購買信任”。
流量可以造神,但唯有產品能守住神壇。如果只關注流量和話題而不迴歸產品,品牌的社交勢能很難長效延續下去。
長期來看,企業家的個人影響力只有轉化爲技術、文化等“硬資產”,才能避免人走茶涼的結局。
同時,企業家更不可只求流量,更需在“真實”與“專業”間找到平衡。例如周雲傑直播時,沒有強凹霸總人設,而是以“技術控”形象出現,把內容聚焦在展示產品上,既保持了可信度又可以避免人設崩塌。
企業家做宣傳不能僅爲了賣貨,更要關注消費者關心的事。比如雷軍宣傳su7時,除了拍美美的靚照,也要多拍一些安全駕駛的內容,包括如何啓用應急車門等急救知識的視頻,纔是對消費者更爲負責的表現。
流量場的聚光燈也是放大鏡——既會放大產品的優勢,也會照見出產品的瑕疵,逼迫企業家在“神壇”與“祭壇”間走鋼絲。人們或許會爲了好故事買單,但只會爲價值停留。只有當雷軍們把流量轉化爲研發投入,當董明珠們願意將爭議變爲產品迭代動力,這場ip遊戲才能真正穿越週期,畢竟在這個注意力速朽的時代,唯有產品力纔是永不塌房的人設。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