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證券分析認爲,港股上市企業受本次關稅政策影響相對有限。從港股結構上來看,港股市場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和消費三個行業,市值佔比達到 61.56%,而中下游製造業相對較少,受國際貿易摩擦和關稅政策影響有限。特別是港股中的互聯網和軟件服務類企業,其業務佈局深度紮根於中國內地市場。例如,騰訊、美團、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核心收入來源是中國龐大的用戶羣體,海外業務佔比相對較小。
當前來看,港股市場定價權正逐漸向南向資金轉移。2024年全年,南向資金淨流入7440.31億元,超過2022年和2023年淨流入之和,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有加速流入的趨勢,截至4月10日,今年以來南向淨流入已達5349億元人民幣,已達到去年72%的水平。
從結構上看,科技+金融是南向資金主要佈局方向。年內淨流入第一的行業是非必需性消費(包括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等),金融業和資訊科技業(包括騰訊集團、小米集團、中芯國際等)位居二三。
東莞證券指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地產尚未顯著回暖的情況下,預計名義利率延續低位,截至4月8日10年國債收益率1.66%,資產荒現象延續。雖然港股市場在本輪衝擊中回撤較大,但是不會改變港股市場基本面更優、估值更低的本質特徵,後續流動性風險釋放完畢、市場情緒穩定後,港股的回彈力量也可能會更大。
從相關指數表現來看,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蹤的港股科技指數(CNY)彈性更佳。年初以來至4月10日,累計漲幅12.16%,顯著跑贏恒生科技指數,階段最大回撤也相對更小。
港股科技指數同時覆蓋互聯網、醫藥、新能源車、半導體等科技領域,該指數爲市場上唯一100%覆蓋“科技十雄”(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汽車、中芯國際)的港股科技類指數,且權重佔比高達70%,對各領域科技龍頭均有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