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射臺!

藍鯨財經
04-09

文丨市值觀察 文雨

關稅風暴狂卷全球,藥品暫時得到豁免。

即便不考慮這一防守屬性,醫藥的配置價值也已顯而易見。歷經數十年醞釀積累,中國創新藥已在細胞療法、ADC、雙抗等新興技術領域孕育出一系列優秀產品,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業變現週期正在到來。

【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4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3.48萬億元,同比增長4.4%,總支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5.5%,儘管支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有所遏制,但在老齡化加速到來的背景下維持醫保基金可持續依然存在挑戰。

醫療“大鍋飯”實非長久之計,醫療體系走向分層、分級發展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也正因如此,國內醫藥環境自去年以來已有明顯轉向。

2024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國內創新藥發展根基。

11月,國家醫保局發文提到要引導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創新藥耗和器械。

今年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提出2025年將發佈醫保丙類目錄,此舉直接指向創新藥將迎來增量支付。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創新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從行業、資金、發展方向等各個具體維度給出指引和定調。

政策鬆綁的效果立竿見影。

根據國家藥審中心發佈的《2024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24年藥審中心受理各類註冊申請19563件,同比增加5.73%;全年批准上市1類創新藥48個品種,同比增長20%,其中17個品種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准上市;全年批准罕見病用藥55款,同比增長22%。

國內緊鑼密鼓,海外紅紅火火。

License-out(對外授權)正在重新改寫產業格局,中國研發、全球變現的模式已經蔚然成風。醫藥魔方與清華大學聯合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創新藥License-out共完成94筆交易,總金額高達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截至2024年底,中國企業研發的活躍狀態創新藥數量累計已達3575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

進入2025年,中國創新藥依舊在全球加速狂飆,一季度License-out已達成29筆交易,恆瑞醫藥口服Lp(a)抑制劑授權默沙東聯邦制藥三靶點GLP1授權諾和諾德、和鉑醫藥創新藥平臺授權阿斯利康信達生物DLL3授權羅氏……

國內與國際通道全部打開,盈利與融資難題悉數解決,中國創新藥資產的重估大幕已然拉開。

開年至今,Wind創新藥指數累計漲幅最高超20%,港股創新藥更加瘋狂,其中恒生醫藥ETF(159892)區間漲幅最高達到40%。

這顯然還不是終點!

【估值業績雙支撐】

2021年以來,醫療板塊在藥品集採和醫療反腐的多重壓制下一路狂瀉,申萬醫藥生物(801150.SWI)指數最多跌去六成。即便今年有所反彈,該指數目前PE(TTM)依然只有28倍左右,位於歷史分位的25%。

低估值的另一面是高業績。

2024年,國內創新藥上市公司火力全開,其中恆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達138.92億元(不含對外許可收入),同比增長30.60%,創新藥銷售收入佔公司總收入(不含對外許可收入)的比重已跨過50%。

中國生物製藥全年營收創歷史新高達288.7億元,同比增長10.2%;歸母淨利潤達34.6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公司創新藥產品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至120.6億元,大幅增長21.9%。

此外還有:

百濟神州2024年取得272.14億元營收,同比暴增56.2%,歸母淨利潤-49.78億元,同比減虧約26%;信達生物2024年Non-IFRS(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達3.32億元(首次扭虧),收入同比增長51.8%,創新藥收入佔比超85%;三生製藥收入增長16.5%至91.08億元,淨利潤增長34.9%至20.90億元……

低估值與高業績決定了國內創新藥企業擁有極高的安全係數,而在全球經濟陷入波動的當下,這種高度確定的成長性更加顯得珍貴。

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創新藥首先港股。

2018年,港交所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資。2018年至今,有60多家Biotech通過18A規則在港股上市,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創新藥企業全部雲集於此,其中有很多優質標的只在港股上市,比如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信達生物、三生製藥等等。

醫藥雖好,但並非輕易就能拿到收益。

一方面,醫藥產業向來擁有較高的認知壁壘,研究難度巨大;另一方面,醫藥研發充滿不確定性,投入打水漂是家常便飯。基於此,普通投資者的最好選擇往往是投指數而非投個股。

以恒生醫藥ETF(159892)爲例,跟蹤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涵蓋港股最具代表性的50家生物科技公司,既能搭上國產創新藥突破的便車,又能很好的規避單一企業研發失敗風險。

2015年-2024年,中國醫藥產業完成了從跟隨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十年時間中國原研新藥數量超越美國,本土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總額突破1500億美元,多款中國原研新藥“頭對頭”戰勝海外藥企。4月25日至30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癌症研究會議之一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將在芝加哥召開,據悉今年會有126家中國藥企亮相AACR會議,共發佈近300項新藥研究結果。

一個羣星閃耀的時代已經降臨,醫藥是過去五年資本市場最差的板塊之一,可能也是未來五年最好的板塊之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