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引發了分析師對“超級週期”是否正在形成的猜測,因為全球貿易環境的改變和供需衝擊預計將進一步推動市場上漲。
法巴銀行首席策略官Philippe Gijsels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他早在2024年美國大選前就認為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已經啓動,而特朗普重返白宮以及隨後出臺的一系列貿易政策,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
所謂“大宗商品超級週期”,是指商品價格在一個比通常更長的時期內持續上漲,幅度也遠超常態。上一輪超級週期出現在2000年代中期,在2008年達到頂峯。
Gijsels指出,下一輪超級週期可能是有記憶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在為其著作《5個趨勢看新世界經濟》研究歷史經濟趨勢時指出,目前的宏觀背景表明,供需衝擊可能在未來長達十年的時間內持續影響商品價格。他説,“金屬衝擊”即將登場,將推動某些金屬價格進入上升軌道。
“在這種環境下,你需要黃金,因為黃金是真正的資產。你需要白銀,需要銅。”
Gijsels預計,現貨黃金在未來幾年內將升至4000美元/盎司,而“嚴重落後”的現貨白銀價格將從上週五的水平上漲大約59%。他還預測銅價可能翻倍甚至三倍。
Gijsels表示:“短期內我們可能會看到銅和銀面臨一些壓力。”因為銅是週期性的,如果市場擔憂關稅可能導致經濟嚴重放緩,那麼銅價將承壓。”儘管市場對潛在貿易局勢感到不安,Gijsels仍表示,他認為這些大宗商品的基本面“非常有利”。他説:
“我會把每一次回調都看作是一個很好的入場點。我仍然看好這三種金屬。它們的價格將遠遠高於大多數人願意相信的水平。”
不過,Gijsels也承認,並非所有大宗商品都會大漲,他點名鈷和鎳這類金屬不太可能出現顯著上漲。
然而,他預計軟性商品(如咖啡和可可)將上漲。“它們將因為氣候變化而上漲。”他表示,“以可可為例,全球51%的可可都來自科特迪瓦,這意味着供應極其脆弱。而且,從長期來看,隨着人口增長,軟性商品的價格也會上升。”
AllSource Investments聯合創始人Pat Kennedy也指出,大多數企業將無法消化因特朗普“驚人”關稅和其他國家的報復措施帶來的成本增加。他説,為了應對全球貿易衝突,用於製造產品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將不得不大幅上漲。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短期內不會消失,這意味着關鍵商品的重新定價將持續上調。
Kennedy特別指出,一系列資產“將需要持續上調價格”,其中包括鋼鐵、鋁、稀土、農產品、有機化學品和紡織原料。
在上週四的一份報告中,BMI的分析師表示,今年咖啡和玉米價格將分別上漲3.2%和3.4%;銅價將在年底前上漲7.9%,錫價將上漲5.8%。至於黃金,其分析師預計2025年將大漲29.7%。
不過,Nova商學院經濟學教授André Castro Silva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貿易衝突將利好大宗商品持懷疑態度。他寫道:
“通常而言,關稅只會傷害徵收國本身,並不會改變國際商品價格,但這一次的不同之處在於變化的幅度,以及美國對國際貿易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增加了經濟衰退的風險。全球性衰退將導致所有商品價格下跌。與建築相關的大宗商品,比如銅,跌幅會更大。”
他承認,市場不穩定性,比如近幾周股市受到的衝擊,可能會提升對大宗商品的需求。Silva表示,“不過,這種需求增長很可能不足以抵消價格下跌的趨勢。全球衰退的影響更為強勁。”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