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其癌症治療藥物,包括多發性骨髓瘤藥物Darzalex的強勁銷售表現,強生公司營收和利潤均超出華爾街預期。
美東時間週二美股盤前,強生公佈了一份超出預期的財報:
EPS:Q1調整後每股收益同比增長2.2%至2.77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60美元;
營收:Q1營收同比增長2.4%至219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15.8億美元;
股息:強生將季度股息提高4.8%,從1.24美元每股上調至1.30美元每股;
研發支出:第一季研發支出32.3億美元,預估36.1億美元。
業績指引:公司目前預計全年銷售額將在916億至924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預測的909億至917億美元,以反映精神分裂症藥物Caplyta併入產品組合後的貢獻。維持全年調整後每股收益的預測不變,仍爲10.50美元至10.70美元,預測中已計入潛在的關稅成本、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攤薄影響,以及匯率變化。自今年1月發佈令人失望的2025年銷售前景以來,強生已完成了對專注於治療躁鬱症的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約150億美元的收購。
具體業務:強生創新藥品部門本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2.3%,至138.7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34.3億美元;醫療科技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2.5%,至80.2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81.7億美元。Wolk指出,公司仍維持其1月份所給出的指引,即醫療科技業務將在下半年實現更好表現。
具體產品:
增長品種:
Darzalex:Q1營收32.4億美元,同比增長20%,遠超市場預期的30.5億美元;
Xarelto:Q1營收6.90億美元,同比增長33%;
Simponi:Q1營收6.59億美元,同比增長19%;
Remicade:Q1營收4.67億美元,同比增長7.6%;
下滑品種:
重磅產品Stelara:Q1營收16.3億美元,同比下降34%,雖然跌幅顯著,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14.2億美元;
Zytiga:Q1營收1.25億美元,同比下降31%;
Imbruvica:Q1營收7.09億美元,同比下降9.6%。
財報公佈後,強生盤前股價漲逾1%後短線轉跌,截至週一收盤,公司股價累漲近7.6%。此前受益於製藥類產品被排除在首輪對等關稅名單之外,基本未受市場大幅波動影響。相比之下,標普醫療保健指數今年以來僅漲約1%。
高管稱不怕藥品加稅
在特朗普宣佈啓動針對製藥行業的進口藥品調查、並計劃加徵關稅的背景下,強生公司卻上調全年營收預期,並維持全年調整後每股收益預期不變。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政府相關網絡平臺11日上週五晚悄然發佈信息,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豁免所謂“對等關稅”。特朗普本週一提出正在研究豁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關稅的可能性,但又暗示,將對芯片和藥品徵收新的關稅。
另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商務部在兩份公告通知中表示,已開始調查“半導體和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藥品和藥品成分,包括成品藥”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更令人意外的是,強生首席財務官Joe Wolk表示,這項調查對公司可能還是利好,因爲調查結果可能會發現美國進口的多數是便宜的仿製藥,而強生賣的是高端、創新藥,比如抗癌藥,因此公司所受影響有限。Wolk說道:
“在某種程度上,這甚至可能是個好消息。沒人會想讓癌症病人用不上救命藥。”
數十億藥品專利將到期
首先,強生面臨數十億美元的藥品專利到期問題。
強生的第二大暢銷藥、治療牛皮癬的Stelara正失去專利保護,開始面臨仿製藥競爭。所以它得靠新藥如血癌治療藥Darzalex、自身免疫治療藥物Tremfya來填補業績空缺。好的是Darzalex本季度營收32億美元超預期,Tremfya本季度營收9.56億美元同樣超預期。
然而,並非所有業務線都表現亮眼。強生的醫療器械板塊本季度收入爲80億美元,略低於預期。
其次,強生還面臨多起法律風險。當地時間4月1日,據媒體報道,強生試圖用破產保護的方式,來一次性處理數萬個嬰兒爽身粉致癌的訴訟,但被法院否決了。這意味着強生未來還得繼續面對約6萬名女性提出的索賠。
更令市場關注的是,特朗普政府針對製藥企業的強硬態度。特朗普總統多次指責藥企把製造業搬出美國,卻在國內賣天價藥。儘管藥品最初未被列入加稅清單,但政府明確表態,未來幾個月將加徵製藥行業關稅。
Wolk雖稱,商務部的藥品進口調查或將幫助強生證明其產品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從而避免受到最重打擊,但市場分析人士並不完全認同:
“強生產品結構中醫療器械佔比相對較高,而這些器械同樣面臨關稅壓力,因此公司風險敞口仍不可忽視。”
爲此,強生上月承諾,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本土投資超過550億美元,覆蓋製造、研發和技術等領域。但公司並未披露這筆巨資將如何具體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