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在美國出口管制與關稅不斷加碼的背景下,國產科學儀器面臨供應鏈、技術“雙脫鉤”局面,倒逼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升級,行業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我國科學儀器國產化率較低,但頭部廠商在其優勢領域已經具備了全球競爭力,該行判斷細分龍頭將繼續鞏固優勢產品地位,並逐步橫向拓展產品矩陣,充分受益於本次國產替代浪潮。建議關注電子測量儀細分領域的國產龍頭。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事件:近期美國對我國科學儀器進行出口管制。
美國1月對高參數流式細胞儀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對華出口管制。根據海關數據,2024年我國進口理化分析儀器80.05億美元,其中美國進口占比23.4%;進口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電子測量儀器36.36億美元,其中美國進口占比16.3%。該行判斷美國出口管制與關稅加徵將倒逼我國科學儀器行業迅速發展。
科學儀器行業方興未艾,國產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根據智研諮詢、中商研究院,2023年我國實驗室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市場規模分別達380/378億元,但國產化率尚處於較低水平,替代空間廣闊。
1)分析儀器:根據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的國產化率從2011年的32.2%上升到2023年的44.6%。但高端機型國產化率較低,比如2023年國產質譜儀銷售份額僅爲11.2%。
2)電子測量儀:綜合統計普源精電、鼎陽科技、優利德2024年營收數據,測算得國產頭部電子測量儀公司銷售規模僅爲進口規模的5.5%。該行判斷高精度科學儀器作爲科研與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測量設備,國產自主可控升級勢在必行。
頭部廠商培育全球競爭力,供應鏈協同助力國產成長。
1)分析儀器:聚光科技、皖儀科技擁有質譜、色譜、光譜核心技術平臺,在能源、製造、醫藥行業滲透率逐步提升。
2)電子測量儀器: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佈的《電子測量儀器產業及標準化研究報告(2024年)》,普源精電的高速數字示波器搭載自研軟件,解決了數字接口物理層信號測試的“卡脖子”問題;鼎陽科技的射頻微波新品進入世界前列,帶動公司2025年1-2月訂單同比增長30%;優利德的直流電阻測試儀精度行業領先,爲自動化貼片產線提供國產檢測方案;坤恆順維的無線信道仿真儀在頻率、帶寬、動態範圍以及多信道處理能力上達國際先進水平。供應鏈方面,芯片爲核心零部件,其BOM成本佔電子測量儀的35%-45%,國產ADC、DAC、FPGA芯片的迭代升級將爲國產廠商衝擊中高端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風險因素:
關鍵零部件短缺導致成本上升;國產配套供應鏈不成熟導致交付偏慢;國外成熟產品傾銷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經濟復甦緩慢導致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