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迎來瘋狂一週,各大股指跌宕起伏,千點跌幅、暴漲暴跌比比皆是。
美國挑起的“對等關稅”,成爲擾動股市的最大利空因素。事實上,對於股市來說,任何極端情況都可能遇到。翻開資本市場的歷史,你會看到曾有一天,道指單日大跌超過22%,那就是1987年10月19日的美股大崩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恒指單日大跌13.7%,部分個股一週跌幅超過50%。
即使最嚴重下跌的股市,多年後也會收復失地。對於心理上和財務上都做好準備的長期投資者來說,極端波動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傷害。回顧資本市場歷史,在屢次市場大崩盤時,逆市買入或持有低估的優質公司,長期來說往往能帶來豐厚的盈利。重要的是,投資者要做好自己的事,投資於正確的公司,不要使用槓桿資金,不要使用短期資金,不要動用自己虧不起的資金。
投資需要有穩定的利潤預期,不然股價會面臨估值和利潤的“戴維斯雙殺”。在“脫鉤斷鏈”的極限施壓面前,中國企業能否挺得住?
極限封鎖並不能折斷優秀企業的翅膀,華爲就是一個可用於觀察的典型例子。在美國挑起貿易摩擦的8年時間裏,華爲事實上已經被美國“脫鉤斷鏈”。然而,華爲2024年財報顯示,其營收規模已接近歷史巔峯,而來自美洲的營收僅佔4.2%。華爲讓世人看到在美國打壓之下,企業可以通過“深淘灘、低作堰”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而變得更強大。
“深淘灘、低作堰”是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時留下的治水準則,也是華爲的經營準則之一,它同樣適用於投資。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投資者用長期資金買入低估的優質企業,長期來說很難虧損。
恐慌終有盡頭,投資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心理上和財務上都做好的長期準備,長期投資於正確的公司。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而微觀纔是我們能有所作爲的。
讓理智而非情緒決定去留
當恐慌情緒來襲之時,不要理會挑起恐慌的言論。在2005年上證指數千點之際,曾有投資大佬評價股改方案是“一桶垃圾送給你兩桶垃圾”,但那完全是誤判,很多有眼光的投資者無懼恐慌在此階段佈局賺得盆滿鉢滿。在1987年美股發生崩盤時,很多投資者認爲1929年大蕭條會重演,但1987年底就上演反轉行情。
1989年3月,美股大跌時,巴菲特曾寫道:“我們不知道超賣會持續多久,我們也不知道什麼能夠改變其他人瘋狂拋售的態度,但我們知道別人越不謹慎管理他們的投資時,我們就必須越發謹慎地管理自己的投資。”
當前階段,華爾街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並將中國的“確定性”視爲對沖美方“不確定性”的避風港。A股市場在面臨重大地緣政治和匯率變化時相對穩健,且與全球股票市場聯動性較低,成爲全球避險資金提升配置的首選。
A股自身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股息率具有吸引力,上市公司的增持回購與中國版“平準基金”等各路大資金準備了豐富的彈藥。在此階段入市不僅可以穩定股市,而且從長期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也是極其有吸引力的。
A股迎來了其發展史的第一次回購浪潮。貴州茅臺4月7日晚公告稱,已經回購了19.5億元的股份,公司將盡快完成剩餘約40.5億元的回購及註銷程序,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輪迴購股份方案。寧德時代同日公告,公司擬使用不低於40億元且不超過80億元自有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回購對股市來說具有一種生生不息的推動力。上市公司擁有一個經濟體最優質的生產性資產,它們自身就能源源不斷產生充沛的現金流,它們的回購不僅表示此時股價已經非常便宜,而且能在市場上形成真金白銀的巨大買盤,穩定投資者的預期。過去10年美股的長牛其實就是回購形成的長牛,比如,蘋果公司的分紅與回購之比是1:4,過去十年蘋果公司已註銷了其流通股的50%。
A股的估值已經位於歷史低位,股息率遠超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截至4月7日,上證指數對應的市盈率爲13倍,股息率爲3.23%;紅利指數的市盈率爲6.8倍,股息率爲6.83%;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爲11.67倍,股息率爲3.66%。
A股過去四年已經完成了去泡沫的過程,而美股卻在歷史估值高位。道指市淨率爲25倍,股息率爲0.79%;納斯達克指數市盈率爲35倍,股息率爲0.64%。
國家和政府爲穩定股市準備了充足的彈藥。國有企業是A股的中流砥柱,貴州茅臺、中國海油、招商局集團下屬的7家上市公司和中國石油等藍籌公司近期均有堅定信心、穩定股市的行動。中國版“平準基金”、險資及社保基金等大資金入市也爲A股帶來豐富的彈藥。A股的股息率遠超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此時大資金入市不僅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而且長期投資回報率也不會差。
匯金公司和社保基金都有着長期輝煌的投資業績記錄,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與它們並肩作戰是明智的選擇。
據金融時報,作爲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長效機制,自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設立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紮實服務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增持,加強市值管理。其中,截至3月末,中國銀行已支持73個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計劃,合計達成貸款意向金額253.6億元。
不要被迫賣出
投資的邏輯至少要求利潤穩定可期,不然股價會面臨估值和利潤的雙殺。在“脫鉤斷鏈”的極限施壓面前,中國企業能否挺得住?
如果投資者以華爲過去8年的發展爲鏡,就會明白一家企業能夠承受住外界壓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華爲的營收規模已接近歷史巔峯,中國市場貢獻了71%的收入,歐洲中東非洲貢獻了17.2%的收入。
華爲的利潤不僅來自自身“低價、高質、以客戶爲中心”的長期堅持,更來自華爲人的奮鬥,在蚊蟲肆虐的非洲、在戰火紛飛的中東、在嚴寒酷暑等各種西方公司不願涉足之地,華爲以“低價高質”提供了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將諸多貧窮落後地區接入現代化的世界。
窺一斑而知全豹。投資者多看看華爲過去8年在外界極限壓力下的發展,就很難對中國的前途命運感到悲觀。極限施壓、“脫鉤斷鏈”等手段無法扼殺優秀企業,反而讓它們生髮出更強的動力。更何況,這些企業背靠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非小池塘。正如華爲2009年所說,“我們要背靠大地,大地是母親,力量無窮,要堅定高質量、低成本的策略。”
但在各種衝擊波面前,投資者在投資上需要謹慎做好自己的安排,防止被迫賣出。只有不加槓桿,使用長期的資金,買入低估值的優質企業,才能在抗住各種短期衝擊事件的考驗。
責編:戰術恆
排版:劉珺宇
校對:高源
責任編輯:尉旖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