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與納斯達克100罕見同步出現“死叉”信號。在當前市場超賣嚴重、恐慌指數高企的背景下,這是危險信號還是黃金坑?
標普500指數(SPX)和納斯達克100指數(NDX)週一雙雙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死叉”形態。但有分析師安撫稱,歷史表明,這一技術信號聽起來不祥,但並不一定意味着美股一定面臨更大幅度的下跌。
這一技術性拋售信號出現在某一指數的50日移動平均線跌破200日移動平均線時,通常被視爲先前趨勢可能反轉的標誌。本次出現“死叉”是在近期市場波動加劇之後。標普500指數曾在兩天內暴跌11%,一度接近熊市邊緣,隨後又在接下來的一週迎來歷史性的大幅反彈。
在此波動行情的推動下,週一,標普500指數的50日移動均線一度跌至5747點,略低於200日均線的5753點。這是標普500指數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死叉”。當時,因通脹飆升和加息預期,市場陷入熊市初期的拋售,隨後該指數下跌幅度最大達到16%,直到2022年10月才觸底。
對於納斯達克100指數而言,其50日均線週一下跌至20,214點,也略低於200日均線的20,253點。納指上一次出現“死叉”也是在2022年3月,隨後該指數最大跌幅達到了27%,直到同年10月才止跌回升。此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IXIC)已在上週三出現“死叉”。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股市在出現“死叉”後就一定會繼續大跌,因爲過去也有很多“虛假信號”發生,即市場短暫下挫後快速反彈,反轉回“黃金交叉”(50日均線升破200日均線)的買入信號。最近一次“死叉”的虛假信號發生在2020年3月。
回顧大約過去50年,標普500指數共出現過24次“死叉”。根據路透社對LSEG數據的分析,其中54%的情況是該信號出現在指數盤中最大跌幅之後,也就是說,最嚴重的下跌在“死叉”出現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在另外46%的案例中,拋售進一步惡化,從“死叉”出現開始,基準指數平均下跌幅度達19%。
當然,也有一些“死叉”之後市場遭遇重挫的情況。例如1981年、2000年和2007年出現“死叉”後,隨後的跌幅分別達到21%、45%和55%。
美國銀行技術策略師保羅·西亞納(Paul Ciana)在一份分析近百年數據的報告中指出,在“死叉”發生後的20個交易日內,標普500指數有52%的時間處於下跌狀態,平均跌幅爲0.5%。但西亞納也指出,30天后,該指數有60%的概率會上漲,平均漲幅爲0.8%。
正如Oppenheimer公司技術分析主管阿里·瓦爾德(Ari Wald)上月在接受《商業內幕》採訪時所說:
“雖然每一次重大下跌都會從‘死叉’開始,但並非每一次‘死叉’都會導致重大下跌。”
LPL Financial的首席技術策略師亞當·特恩奎斯特(Adam Turnquist)也說:
“這是一個聽起來非常不祥的股市信號,但如果你回溯歷史進行回測,會發現在‘死叉’發生時買入而不是賣出,往往更有利。”
他說,“從圖表上來看,我更傾向於認爲當前市場走勢更類似於2018年或2020年那種可能出現的V型反彈,而不是一種持久的下跌趨勢。”
分析師們認爲,考慮到市場此前已承受了相當大的跌幅(本月標普500指數一度接近確認進入20%的回調區間),再加上一些看空情緒指標(如Cboe波動率指數,VIX恐慌指數等)已觸及高位,這些都暗示市場的拋售高潮可能已經過去。
從短期來看,考慮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仍有反彈的可能。Fairlead Strategies的技術分析師凱蒂·斯托克頓(Katie Stockton)在週一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當前的拋售已經出現“疲態”。
她表示:“標普期貨的短期動能已有所改善,已觸發MACD買入信號。”
“這支持市場出現一輪更大的反彈,並可能持續數週。”
近期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死叉”也陸續出現。本月早些時候,比特幣出現了這一看空信號;英偉達(NVDA.O)則是在3月下旬出現。但有意思的是,自這些信號出現以來,比特幣反而上漲了約1%,而英偉達則下跌了7%。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