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一新聲 竹心
當泡沫一輪一輪地破滅,AI成了當下最能讓資本相信的故事。
過去幾年,投資行業歷經寒冬,募資艱難、項目縮水、IPO收緊,從業者們在蕭瑟中艱難前行。春節期間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的強勢出圈,爲創投行業帶來回暖曙光,而AI的應用落地加速,更是開啓了全新的投資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股AI投資熱潮中,青年投資人備受矚目。從技術趨勢研判、項目篩選邏輯,到投後賦能策略,青年投資人們在AI領域的排兵佈陣上,顯得更具敏銳度與執行力。
誰叩開了機遇之門?誰又搶佔了先機,成爲改寫行業投資格局的先鋒人物?
AI2.0時代來了
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有着自己的里程碑。
如果把ChatGPT問世之前定義爲AI1.0時代,那麼ChatGPT出現之後,則是風起雲湧的AI2.0時代。
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被喻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人工智能,也被賦予了太多的資本期待和生產力變革。但與其陷入到宏大的敘事裏,不如把握眼前的資本回報。當下,追逐紅利、主攻科技板塊大概率是今年資本市場的主線,放眼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則很有可能是最具確定性的增長方向。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融資額達到創紀錄的1004億美元,鉅額融資輪次(指單筆1億美元及以上融資)佔迄今所追蹤融資金額的最大份額(69%)。
其中,第四季度融資額更是飆升至438億美元,並且近四分之三(74%)的人工智能交易仍處於早期階段。相關專業人士分析認爲,這得益於機構對模型及基礎設施領域企業的鉅額投資,且投資者希望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就搶佔先機。
全世界的熱錢都在湧向人工智能領域。
2024 年美國在人工智能融資(佔比 76%)和交易(佔比 49%)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但根據CB Insights的Mosaic創業公司健康評分,歐洲國家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展現出強大潛力。
2024年人工智能領域的併購浪潮依然強勁,384筆退出交易幾乎與2023年創紀錄的397筆持平。歐洲初創公司在併購活動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連續四年保持該地區初創公司併購數量上升的趨勢。儘管市場尚處早期成熟階段,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競相達到10億美元以上估值。
大型科技公司和芯片製造商引領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風險投資活動,谷歌(GV)、英偉達(NVentures)、高通(高通風險投資)和微軟(M12)是最活躍的投資方。這反映出在爲有前景的初創公司提供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的同時,獲取投資機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光聚焦到國內,中國的投資市場也暗潮湧動。
儘管2024年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是在蟄伏和穿越週期。但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卻熱度不減。
科技巨頭如字節、阿里、騰訊、華爲、百度都在加速AI佈局,使其有望成爲未來的重要業務支撐;同時,行業獨角獸如智譜AI等初創公司也在策馬揚鞭,奮力追趕。
第一新聲調研發現,從2024年四季度起,AI技術革命成爲資本市場回暖的核心驅動力,奠定了市場投資與發展的信心。
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下,AI領域呈現三大特徵:
(1)技術迭代顯著加速,創新應用持續湧現;(2)全年融資規模突破千億,同比增幅達40%,領跑各行業;(3)投資熱點向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延伸,涵蓋AI基礎設施、AIGC、具身智能、人行機器人、機器視覺、AI芯片及算法等關鍵環節。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具身智能賽道逆勢崛起,成爲2024年投融資市場中最亮眼的存在。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等具身智能機器人,Momenta、元戎啓行等智駕新星在去年獲得多輪大額融資,躋身獨角獸之列;銀河通用機器人、潞晨科技、無問芯穹、雲合智網等企業去年在商業模式上取得顯著突破,進入未來獨角獸之列。
機遇趨勢是明顯的,但風險也同樣存在。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我國已註冊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46萬家。2024年,投資人們普遍面臨的關鍵抉擇是:是否佈局AI、如何佈局AI,以及哪些細分賽道具有更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誰能找準牌桌?
在資本市場這片沒有硝煙卻波譎雲詭的戰場上,每一次驚濤駭浪,都是對投資者靈魂的深度考驗。
“只看不投”是2024年AI投資圈的常態。這一年,很多投資機構都出手謹慎。根據IT桔子統計,截至12月31日,2024年國內AI行業共錄得500條投資事件,同比下滑16%,總投資金額約爲663.16億元,同比下滑5%。
市場的不確定性如濃重的陰霾,壓得絕大多數投資人喘不過氣來,他們在焦慮徘徊中不禁感嘆:資本的牌桌在哪裏?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2007-2014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2014-2021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電動汽車;而從2021開始,AI很可能是最大的牌桌。
資料顯示,2024年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發生的696起融資事件中,有589家公司獲投,11家公司吸金超10億人民幣。
從融資規模來看,融資總額最高的是華爲旗下智能駕駛企業引望智能,以230億元融資領跑。大模型賽道緊隨其後,月之暗面(84.5億元)、智譜AI(60億元)、百川智能(50億元)三家AI企業合計融資近200億元,資金聚焦多模態能力突破與垂直領域模型開發。其中,引望智能、葦渡科技、月之暗面Kimi這三家成爲2024年新晉的AI獨角獸。
2024年機器人領域也有大規模的融資出現,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機器人均獲13億元融資,瞄準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量產。
投資共識早已達成,但如何找準桌子,所有人都處在且行且探索的狀態。直到DeepSeek的橫空出世、具身機器人的火爆出圈,彷彿讓投資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與其說桌子沒了,不如說桌子變了。
在每個時代或者每個時間點上,投資都有最佳的那張牌桌,關鍵是你在不在那個牌桌上。第一新聲調研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度人工智能領域最活躍投資機構表現可圈可點,甚至有一部分投資機構依然憑藉多年的經驗和判斷,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佈局,取得先機。
在衆多AI明星項目中,依然能看到老牌投資機構的身影。
紅杉中國作爲中國投資界的常青樹,因連續投中宇樹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階躍星辰、華院計算、月之暗面、第四範式等衆多人工智能項目而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藍馳創投也憑藉銀河通用、月之暗面、潞晨科技等項目衝在前列。卓源亞洲緊隨其後,第四範式和百川智能等兩波極具代表性的獨角獸都曾在卓源亞洲的投資列表中。經緯創投和真格基金也通過銀河通用、宇樹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以及潞晨科技、月之暗面等頭部人工智能項目在AI投資領域博得一席之地。
在老牌投資機構穩健發力的同時,產業基金也已經逐漸成爲開啓中國AI新時代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基金可以算是——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它猶如一匹黑馬殺入人工智能投資領域,在面壁智能、中科聞歌、天工智盈、銀河通用、光輪智能、潞晨科技、崑崙芯、生數科技等10餘次出手後,這支成立於2023年12月的基金在業界迅速名聲大噪,成爲一支在AI領域不可忽視的勢力。
稍早成立的中關村科學城也帶着國資背景,投資了宇樹科技、智譜AI、深勢科技、面壁智能、銀河通用機器人等優秀企業,成爲AI產業背後的“耐心投資人”。
年輕人衝向AI賽場
局勢不明朗,但風口不等人。不下牌桌是所有投資人的共識。
一些長期深耕人工智能賽道的投資人,精準捕捉到了產業變革與與技術創新的風口,再次乘風而上,穩固行業龍頭地位。曾連續參與“CV四小龍”依圖科技的多輪融資,去年參與月之暗面融資的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曾投資了依圖科技、去年參與智譜AI融資的高瓴創始人張磊依然活躍在新一輪的投資賽場。
相較於更加謹慎的經驗老手,年輕投資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秉持着“錯過比失敗更可怕”理念,在人工智能各個賽道大展拳腳圍獵頭部項目。AI2.0時代,一大批不滿40週歲的“新青年”,正以“黑馬”姿態在市場中活躍和崛起。
比如,投資月之暗面的Monolith礪思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曦和真格基金管理合夥人戴雨森、投出了百川智能與中科時代等明星項目的卓源亞洲創始合夥人林海卓、MiniMax的投資人綠洲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津劍等,也開啓了屬於自己的投資時代。
上一代投資人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只需順勢而爲,便能輕鬆踩中風口,坐上牌桌。而新一代投資人面對的,卻是一個紅利消退、規則重構的市場——他們需要不停找自己的位置,找牌桌、找舞臺、找信仰。
誠然,這並非一些投資大佬口中“愉悅的智力挑戰”,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殘酷競賽。“還好我們都年輕,80後什麼都可以熬。”這句自嘲背後,是新一代投資人的集體韌性。他們清楚,在這個行業,活下來比短期爆發更重要。
“Life finds a way,生命自有其法”,出自《侏羅紀公園》的話,也成爲了曹曦的投資理念。商業世界同樣如此——新的機會不會消失,只會在合適的時點破土而出。但前提是,投資人必須留在牌桌上,經歷足夠的試錯。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投資如同打仗,如何像狙擊手一樣“瞄準”好公司,成爲AI2.0時代的年輕投資人的必修課。
創業者是十八路諸侯各顯神通、背後的投資人也是羣雄並起,誰又能最終坐穩牌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