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核電國內外項目有序推進 佈局關鍵零部件環節

智通財經
04-18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近期可控核聚變項目進展迅速,國內星火一號混合堆項目通過環評,一級項目加速融資;國際上ITER組織與韓國國內機構簽署氚工廠採購協議。2024年美國、中國、德國等主要國家加速落地可控核聚變研究並逐步推進商業化項目,短期實驗堆投資推動相關公司業績增長,中期看好混合堆商業化進展,長期聚變技術將成爲終極能源解決方案,建議圍繞核聚變產業鏈關鍵材料及裝置環節進行佈局。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短期看好項目催化,國內外齊頭並進。

3月28日,中核集團官宣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西物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實現“雙億度”,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實現大幅躍升,中國聚變挺進燃燒實驗。根據財聯社3月29日報道,《中國核建-中核二三星火1號高溫超導混合堆一期工程環境評價報告服務項目採購公告》在招標採購網站發佈。4月10日,全球高溫超導磁體技術引領者翌曦科技宣佈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公司在聚變磁體高強度集束纜線技術、失超保護技術、磁體魯棒性技術等核心研究領域佔據領先地位。ITER組織與韓國國內機構簽署採購協議,由韓國負責交付氚工廠的核心繫統—將佔據氚工廠整層樓的氚儲存與輸送系統。

中國聚變能源研究正呈現多元化快速發展態勢,多個重點項目有望在技術路線和商業化探索上持續進步。

根據各公司官網及公告,江西“聚變星火一號”作爲裂變-聚變混合堆標杆項目,一期投資160億元(總投資300億元),該裝置設計Q值突破15。中科院合肥BEST採用混合磁體技術,計劃在2027年建設完成,並在全球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環流3號堅持純氘-氚路線,實現100%高溫超導運行,預計將在2045年左右進入示範階段。星環聚能專注高溫磁體研發,成都先覺探索激光約束路徑,能量奇點(洪荒)的170規劃高溫超導方案值得重點關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FETR與“中國聚變”項目正推進後續注資,CFETR項目計劃於2035年前完成建設。上述項目推進標誌着我國聚變研究已形成“國家隊+民營機構”、“聚變+混合堆”的全方位佈局,有望在技術路線和商業化探索上持續進步。

核心零部件加速國產替代,關注核心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緊湊型託卡馬克裝置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超導磁體、第一壁、真空容器、核心泵和閥門、冷卻系統、偏濾器等。據ITER建設成本拆分,磁體、真空容器、容器內部件等作爲裝置核心成本環節,建設成本佔比超50%。此外,聚變產業鏈由於反應特性要求,核心亦涉及上游材料環節,主要包括特種金屬以及超導帶材,其中特種金屬包括特種鋼材、鎢、銅等,而超導帶材根據磁體的不同分爲低溫超導材料(鈮鈦、鈮錫類)和高溫超導材料(YBCO類)。建議重點關注核心材料及裝置環節,在聚變裝置加速落地過程中的訂單受益表現。

風險因素:

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不及預期;投資方案批准進展不及預期;核電政策變化超出預期風險;核電安全風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