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州4月19日電 (記者 程景偉)第137屆廣交會一期19日在廣州落下帷幕,官方當日通報,一期有來自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585名境外採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同期增長20.2%。中國外貿在此間釋出多重積極信號。
廣交會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從本屆廣交會一期參展企業看,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等稱號的企業超5100家,“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數字技術、智能製造相關企業約3700家。
商用及工業製品領域的很多低碳新品競先亮相廣交會,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VR)設備、零嵌冰箱、雙驅分艙洗衣機等新消費產品倍受關注,“中國智造”硬核實力展現,現場吸引了大批境外採購商參觀洽談。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峯分析稱,從本屆廣交會一期情況看,服務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等產品受境外採購商青睞,折射出“中國製造”在邁向高端化、智能化進程中取得的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從產業趨勢看,技術驅動、品牌培育與供應鏈協同,正在成爲中國製造業構築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變量。”陳峯說。
廣交會正是觀察中國產業發展的一個窗口。回溯歷史,中國企業展出的產品從最初的手工藝品、土特產,到勞動密集型商品,再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雲集,“中國製造”逐漸撕掉了“廉價”的標籤。
陳峯認爲,廣交會作爲中國外貿體系的重要支點,不僅在拓市場、穩訂單方面發揮平臺作用,更在傳遞產業結構調整、價值鏈躍升等深層次信號。當前,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正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協同發力,有望爲“中國製造”在不確定性中贏得新的戰略主動。
衆多境外採購商反饋,中國大量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前來採購LED等產品的盧旺達商人賽義德蘇爾坦稱,中國供應鏈不可替代,“中國的產品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現在我們會採購更高端、更高品質的商品”。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張思洪表示,全球採購商奔赴廣交會,充分體現了全球工商界對廣交會的信任、對“中國製造”的信賴,也表明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產品物美價優的追求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會改變。
走過68年曆程的廣交會,誕生於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舉步維艱的困難時期,本就在風雨裏起步。在國際貿易形勢風高浪急的當下,廣交會持續釋放出經濟全球化潮流中的開放紅利。
“在當前外部環境趨於複雜、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第137屆廣交會如期舉行,充分彰顯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態度。”陳峯說。(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