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源媒匯 安然
曾經的快時尚巨頭平替,主動打造了自己的平替。
近日,有“Zara中國學徒”之稱的UR(Urban Revivo),其母公司FMG集團推出全新的高性價比品牌OF(OWN FUN)。
該品牌以會員制爲核心運營模式,通過購買99元/年會員卡、169元/年超級會員卡,消費者最多可享受到半價折扣。源媒匯瞭解到,原價99元的女裝T恤,會員價爲69元,超級會員價可至49元;店內商品單價最低達個位數,性價比拉滿。
這一模式,不禁讓人想起零售巨頭山姆,後者通過對供應鏈的精準把控,推出精簡的SKU,並通過會員制吸引消費者。
據瞭解,OF首店已於今年4月1日在廣州正佳廣場開業。6月,品牌還將在廣州、江門開設新店。
圖片來源於小紅書
明面上看,OF的出現,是基於FMG集團創始人李明光對安踏、Zara等行業巨頭的觀察與對集團的期許——FMG要成爲全球領先的時尚集團,需要多品牌和全球化“兩條腿”走路。
快奢UR、功能面料休閒服本來(BENLAI)、會員制OF三個品牌,或可逐步構築起差異化、多品牌的經營架構。
但進一步探究,這或許也是李明光不得不做的決定。
在全球經濟震盪、消費降級持續蔓延的背景下,曾一路奔馳的快時尚行業邁入減速帶。優衣庫、Zara、H&M等在國內接連鎩羽,Forever 21兩度申請破產,即便有新勢力光環在身的UR也難免遭受波及。
在更多消費者往下沉方向轉移的時候,FMG集團緊急召喚新品牌OF“截流”,企圖打造“快奢金字塔”到下沉市場的戰略閉環,實現突圍。
再下沉
當UR與Zara、優衣庫越來越接近的時候,FMG集團沒有放棄可能因此失去的重要受衆。
圖片來源於OF官微
OF以會員制爲旗,行再下沉之實,等待承接從UR流失的價格敏感型顧客。
以各品牌熱銷的女裝基礎款T恤及連衣裙爲例,源媒匯瞭解到,Zara的熱銷T恤主要集中在65-85元區間,連衣裙集中於200-400元價格帶;優衣庫熱銷T恤則集中於59-79元,連衣裙則在100-200元左右。
不過,如今這些品牌的實體店商品價格都在隱隱攀高,上述低線價格服飾陳列比重逐漸減少,消費者更多在線上補貼或折扣季才能購買到理想價格的商品。
UR的服飾價格,實際已與優衣庫相差無幾。其熱銷的女式T恤價格主要在49-79元,連衣裙在100-200元左右。UR另一“同門”本來BENLAI主打基礎設計,號稱突出面料與剪裁,但其熱銷T恤、連衣裙價格也與UR接近。
快時尚曾是性價比的代名詞,當其他品牌紛紛湧入“高質存疑但高價確定”的新賽道,逆向下沉,或可網羅更多潛在受衆。
OF官微顯示,品牌推出了會員年卡和超級會員年卡兩種模式,價格分別爲99元、169元,消費者購買會員卡後,可獲得相應的折扣權益。
例如,一件原價100元的T恤,會員價可低至70元,超級會員價近乎砍半至50元;而對標優衣庫79元一件的基礎款T恤,OF會員折扣價可低至29/39元;店內會員價商品最低可至9元。
FMG集團表示,其會員體系還將用於積累消費數據,驅動產品迭代與精準營銷。通過再下沉,將消費者的忠誠度轉化爲持續購買力,OF承託了集團的新希望。
“換個老師”
FMG集團或許也意識到,如今再一門心思學習快時尚巨頭們的升級路線,可能算不上一個好主意。
UR美國首店丨圖片來源於UR官微
曾經,在一步一個腳印的追隨下,FMG集團主品牌UR實現快速增長。2017年,UR營收攀升至30億元,開始盈利;2022年,UR銷售額翻一番,超過60億元。據UR總部消息,品牌全球門店已超過400家。
於是,當快時尚巨頭們朝高端化時尚品牌進階,UR也亦步亦趨跟進。在紐約曼哈頓SoHo區的百老匯街,UR開出近3000平方米的大店;在北京三里屯,UR超3000平方米、和LV做鄰居的大店,也將於下半年開業。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消費降級的風越吹越猛,尤其在快時尚行業。
普華永道2023年全球消費者調查顯示,隨着全球生活成本危機持續上升,消費者大幅調整了消費行爲。其中,53%的消費者抑制了非必要支出,15%的消費者已停止非必要支出。
另據麥肯錫2024中國消費趨勢調研報告,消費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微降0.2個百分點,消費者儲蓄意願仍然強勁。當年10月,麥肯錫中國市場簡報顯示,目前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處於歷史低位。預計這些抑制消費的因素,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纔會有明顯改善。
此外,在線零售舊貨商店ThredUp數據顯示,62%的消費者擔心關稅會讓服裝價格上漲;60%的消費者表示,如果上漲他們會尋找更實惠的選擇,包括二手商品。
此前,從價格到門店佈局逐步趨向高端化的快時尚巨頭們,業績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2025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優衣庫大中華地區營收下降約3%,佔比從上年同期的22.5%下降至20.2%;利潤下降約9%。
截圖來源於集團財報
其中,中國大陸營收下降約4%,經營溢利同比下降約11%;中國香港市場也錄得收益下降,溢利大幅減少。迅銷集團表示,這主要是因爲市場整體消費意願低落,加上不同地區之間氣溫差距較以往爲大,商品組合未能滿足各地需求所致。
截至2025年1月31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24財年營收同比增長7.5%,淨利潤同比增長9.0%。但相較過去三年雙位數的高增長,集團增速有所放緩。
截至2025年2月28日,H&M公司2025財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爲553億瑞典克朗,營業利潤爲12億瑞典克朗,均低於分析師預期。
於是,“換個老師領進門”,似乎越來越重要。
據媒體報道,在Zara等快時尚巨頭的全球化佈局策略外,李明光曾觀察到,國內年營收突破500億元的中國服飾集團仍只有安踏集團。而安踏集團採取的是多品牌策略,旗下擁有如安踏、FILA、可隆、迪桑特等品牌“強強組合”。
數據顯示,2024年,安踏集團收入突破700億元,加上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品牌的亞瑪芬體育超370億元的年度收入,“安踏系”年度營收首次突破千億。
學習安踏多品牌、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或許是在增長疲軟的快時尚行業中實現突圍的有效方法。
質與價的平衡選擇
顯然,FMG集團是以UR、BENLAI、OF的“奢、質、價”爲特點,組成差異化的多品牌三角。其中,由於OF因創新會員制模式,又承擔增強客戶黏性、提高復購率與用戶生命週期的責任。
但過低的價格,往往與更高質的產品或服務相矛盾。OF的極致性價比+付費會員制設定,究竟更多是網羅並留存顧客,還是自曝其短、自砸招牌仍未可知。
OF線下門店
儘管開店不足一月,但社交平臺上關於OF商品的評價,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低價”,還有另一些質疑聲:“款式很普通很一般甚至挑人”“沒有風格又挑身材,庫存應該很嚴重?”……
有消費者甚至懷疑,這裏面可能都是UR或者BENLAI的奧萊貨,畢竟UR outlet店就在隔壁。
儘管UR也如許多快時尚品牌一樣,因快速上新曾飽受抄襲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由於各種“大牌同款”,通過推出與香奈兒、葆蝶家、聖羅蘭等奢牌顏色、廓形、細節相仿,價格卻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手袋和服飾,UR纔有了最初從衆多白牌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但OF似乎從一開始就失去先機,僅靠低價,平替的平替能夠留住多少消費者,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另一方面,即便已站在較高售價區間,UR也曾被曝出以次充好的問題,被廣州市白雲區、杭州市蕭山區等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出不合格產品並處以罰款。如今大部分商品定價與UR相比近乎腰斬的OF,其商品質量不免讓有些消費者產生懷疑。
在設計失色又質量參差的情況下,OF未來能否托起FMG集團鎖定用戶、反向驅動產品迭代甚至反哺其他品牌的期望,仍有待市場檢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