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舟:馬斯克和特朗普的蜜月期要結束了?

觀察者網
04-1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江宇舟】

在4月2日開啓新一輪登峯造極的關稅戰之後,特朗普和馬斯克之間的關係就變得非常微妙了:

先是特斯拉股價應聲而跌,馬斯克雖然沒有直接評論關稅政策,但4月6日,他在X(推特)上轉發評論,暗示“貿易戰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被解讀爲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隱晦批評。

4月7日,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馬斯克曾勸說特朗普撤銷對等關稅,但遭到拒絕。接着就是他和納瓦羅互不相讓的罵戰,一個嘲諷對方空有博士學歷而缺乏智慧,一個說“你就是個賣車的”,沒資格對國家大政指指點點。

直到4月16日,美媒Axios又翻出了上個月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馬斯克將在五角大樓聽取對華作戰簡報”,這一消息此前被特朗普否認過。根據Axios最新爆料,並非是馬斯克自己決定取消“對華作戰簡報會”,而是特朗普親自下令工作人員取消的,還飆了髒話。

顯然,特朗普也在忌憚馬斯克和中國的關係。

而馬斯克要離職的傳聞,則從貿易戰之前就開始了。這也讓人們更加好奇,馬斯克和特朗普的蜜月期,真的要結束於貿易戰之下嗎?特朗普與馬斯克將何去何從?從中又能看到美國當前政商關係怎樣的現狀?

一、“辭職”的羅生門:闢一個遙遙領先的預言

自從馬斯克在3月27日參加完福克斯新聞的訪談後,他計劃於5月底離職的報道就開始不斷髮酵,並在4月的頭幾天甚囂塵上。隨即又因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一句“假新聞”的闢謠,而顯得像是造謠。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自從馬斯克和特朗普過從甚密,外界就在猜測他們的關係將走向何方圖自:外媒

在對此展開分析以前,我們先要明確一個背景信息,就是馬斯克的身份不屬於全職官員,而是“特殊政府僱員”(SGE)。根據《美國法典》第18卷第202條(a),這一身份在每一年(即連續365天)內,爲美國政府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30天。

而從特朗普政府1月就職時間開始起算,130天正好到5月底。

基於這樣的背景,福克斯的主持人向馬斯克發問:“你(的任職)會超過這個時間嗎?”

馬斯克的回覆則是,“在此時間段內”(within that time frame),將完成自己的大部分工作,即減少1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

當主持人再次確認這項工作是否鎖定在130天的時間段內,馬斯克明確答覆了“YES”。

雖然在後續採訪中再未展開任期的問題,但敏感的媒體已經開始跟蹤此事,並在3月31日直接向特朗普本人發問,是否希望馬斯克能在政府中待得比130天更久。

比起過往的斬釘截鐵,此時的特朗普回覆得頗爲耐人尋味:“某個時刻,他總會回到公司”、“只要我能留他,我就會留他”、“‘政府效率部’在某個時候會終結,部長們總有一天能夠完成它的工作。”

就這樣,馬斯克明示了“到點走人”,特朗普明確了“後繼有人”。

按照常理,如果還能留下,這兩位多血質都該有更明確的反駁,而非如此回覆,也就難怪“馬斯克辭職”的輿情被迅速點爆了。

其實結合過往二人表態的“合訂本”來看,就能發現二人在“馬斯克究竟幹多長”這件事上,設定的時間範圍是一減再減。

早在特朗普去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並提出“政府效率部”設計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確,馬斯克領銜的“政府效率部”將持續工作到2026年7月4日,即美國國慶250週年的時刻。

特朗普還如是說:“一個規模更小、效率更高、官僚主義更少的政府,將是送給美國的完美禮物。”

待到特朗普正式就任總統,他所簽署的行政令就是“政府效率部”將存續18個月,馬斯克還爲此做了一個“DOGE自我終結”的倒計時牌,煞有其事地表示:“‘政府效率部’的最後一項工作就是裁撤自己。”

DOGE的倒計時牌。 圖源:DOGE官網

也正是在不久之後的2月初,有媒體開始關心作爲“特殊政府僱員”的馬斯克任期,對此白宮多次表示馬斯克可以不受130天的限制,稱其“一定會留下來”,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將一直持續到完成”、“任期看不到盡頭”。

對此大家也並未過多質疑,因爲疊牀架屋的美國法案留下了數不盡的空子可鑽。別說“特殊政府僱員”在民主黨政府時期就給搞成了可以重新解讀工作時間,從而實現無限量續期,即使真的130天后無法續期,轉套外部顧問、特別負責人、項目承包商等等身份,都可以繼續“苟”在華盛頓,總統在這其中的操作空間是非常大的。

也正因此,相關輿情很快得到平息,130天任期限制被認爲並非是馬斯克留任的障礙。

在原有的敘事裏,馬斯克是要和DOGE共進退的,正所謂“no known end date on Musk’s tenure”。 外媒報道截圖

變化出現在3月中旬,同樣是接受福克斯採訪時,馬斯克突然宣佈,自己將只在“政府效率部”待一年,並且他明確表示,幹這份工作讓他打理生意非常困難。

此時,美國乃至西方發生了對特斯拉汽車的大面積打砸燒,特斯拉銷量與股價齊跌,甚至公司內部也有動議馬斯克是否應該離職。

3月18日,拉斯維加斯發生特斯拉汽車遭縱火事件 視頻截圖

又過了半個月,便發生了本章開頭這一幕,工作時長從一年又縮短到130天。

而馬斯克的“闢謠”同樣耐人尋味。

時間上,他並非立即闢謠,而是在特朗普表態後又等了三天,須知特朗普、馬斯克,乃至萬斯、貝森特、盧特尼克……一羣有着對沖基金經驗的人,不會不知道信息實時回應的重要性,尤其這種涉及“團隊估值”的重大新聞。拖了3天本就是一種態度。

形式上,他不是以公開聲明或採訪的形式,而是在社交媒體上對白宮新聞祕書卡羅琳·萊維特駁斥馬斯克將立即辭職的回應,就寫了三個英文單詞:是的,假新聞。

而這條推文只是駁斥了馬斯克將“很快”辭職,那麼一個月以後算“快”還是“慢”?

此外,萊維特在看似“闢謠”的同時,卻突然說了這麼一句:馬斯克會在“完成難以置信的工作”後,“作爲‘特殊政府僱員’離開公共服務”。

副總統萬斯緊接着也做了類似的表態,他表示馬斯克在130天到期後將仍是“我和總統共同的顧問”,他離開後相關工作還將繼續進行。

這句“共同的顧問”就很有嚼勁。遙想去年底,特朗普和馬斯克出雙入對時,媒體曾一片“萬斯被邊緣化”的聲音,如今場子可算找回來了。

闢着離開的謠,最後落腳點居然還是“離開”。

微言大義,莫過於此。

這其中還留下一個線索:馬斯克的離開會在完成工作之後,馬斯克在採訪中也強調了他會在130天內把一萬億“赤字”給砍下來。

那麼現在他做得怎麼樣了呢?

二、“百日維新”的成果:一本欺負美國人算術不好的糊塗賬

現在一提到“政府效率部”,估計帶給大家的印象全成了裁員、削經費、砍部門。而要評價“百日維新”成果,我們需要首先明確,這場“維新”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對此,在去年底推出“政府效率部”設想時,上文中特朗普給了個總目標:“一個規模更小、效率更高、官僚主義更少的政府。”

不只是動人奶酪那麼簡單。

也正因此,所謂的裁員與經費削減都應當是最爲表層的任務,是服務於效率的具體措施,在推動上述工作取得進展以後,能夠導入最新的技術,重塑決策和執行流程,並理順各部門的脈絡,發揮政府機器的集成作用,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從而達到特朗普所謂的“效率更高、官僚主義更少”。

“政府效率部”內部就不斷有聲音零星地冒出這些願景,譬如特斯拉的前工程師托馬斯·謝德就提出“人工智能優先戰略”,希望政府部門能像“初創軟件公司”那樣,可以一邊“自動執行”不同的任務,一邊收納其權限內的、與整個聯邦政府相關的數據,最終實現大部分工作的自動化。

再比如特斯拉的獨立董事、馬斯克在DOGE的得力臂助喬·格比亞就認爲,可以把硅谷經驗引入政府——“我們真的相信政府可以擁有類似Apple Store的體驗。”

但是,通過這三個月來的信息披露,馬斯克團隊對除裁員與降費外的相關表態,多集中於技術搭建與信息獲取,未見其他議題的深入展開,且即使是後者的相關信息,披露也如前文所說的“零星”。

或許有朋友認爲,可以理解爲工作剛剛開展,尚未來得及展開至此。

但這就會讓上一節所說的“離開”更顯匆忙和蹊蹺。

而且即使是裁員與降費,其中也是相當大的水分。

裁員方面,根據3月稍早前更新的明細記錄,已經號稱是裁減了十萬公務員,包括直接裁撤機構或裁員(約1萬人左右)、買斷計劃(7.5萬人)、削減試用期聯邦僱員(2.2萬)。最新數據則是累計削減了二十萬衆之多。

但結果已是沸反盈天,這不僅有離職者的抗議,還有大量法律和技術原因導致的“裁而復返”,諸如航空、核武、防疫等專業部門的人員“回爐”,諸如多個州的聯邦法院要求恢復解僱者職務的判決。

對於這樣的局面,馬斯克在最近的採訪裏毫無“就是這樣漢子”的擔當,反而說出了一句中英文都能判爲病句的自我開脫之詞:

“基本上幾乎沒有人被解僱”(Basically almost no one has gotten fired),離職人員都是“買斷工齡”後自願離開的。

首倡者擔當至此,這項工作的前景可知。

特朗普也出面壓低了預期,在稍早前表示預計再過兩三個月政府規模就能“讓我們滿意”,暗示大規模的裁員即將結束。

削減經費同樣是一筆糊塗賬,由一開始承諾削減2萬億(至今仍是DOGE官網上的數字),再到對摺爲1萬億。由此分解出的每日削減開支,也在30億、10億裏來回變化,截至3月中實際完成的日均削減額僅達到6.16億美元。

最近,馬斯克又聲稱他的團隊將按照“每週7天,每天節省40億美元”來削減開支,可是這明顯是按照一年削減1萬億美元的口徑來算數,所以一到馬斯克如今強調的130天這個“時間段”就能“完成全部任務”,瞬間有了五六成的缺口。

說得不客氣點,如今這種數字遊戲就是欺負“快樂教育”到連計算機都按不利索的美國基層民衆,在如此衆多的“張口就來”前,去計較哪個指標更嚴肅已經毫無意義。

在DOGE官網上,爲我們展示的各部門削減經費情況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在目前DOGE號稱削減的1400億美元經費中,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與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 (HHS)佔比就達2/3,遙遙領先於各部門。

而其裁員數自然也冠絕其他部門,美國國際開發署的1.3萬名僱員據稱只能保留294個,而擁有8.2萬名僱員的衛生與公衆服務部在3月底曝出計劃削減至少2萬人,並已完成一半的削減。

也就是說,截至3月底,DOGE掀起的削減支出浪潮依然是一種“掄大錘”,基本是以大規模裁員乃至拆除一個部門爲代價去完成它的大額降費,伴隨着裁員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以及特朗普公然打退堂鼓,方纔完成1400億美元的工程也將面臨愈發難以爲繼的風險。

截至4月7日DOGE官網上開支削減數排名前五的部門。可以看到USAID與HHS是多麼地“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在DOGE官網公示的數據中,還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削減開支的總賬與明細賬根本對不上。在筆者寫作前文時,正值3月下旬,當時DOGE自稱削減了1300億美元的開支,但是當時公佈的圖表中,每日明細數據更新至3月18日,加總僅有351.66億美元。

本文寫作於4月上旬,此時削減總賬已提高至1400億美元,而圖表公示的截至3月27日的數據加總後僅有972.29億美元。且筆者追蹤了有大額開支削減的日期進行比對,發現金額都普遍大幅調增。如2月26日,在3月下旬報削減20.2億,至4月上旬已改爲44.9億;3月1日前報削減155.4億,如今改爲309.2億……

由於DOGE官網並未披露自己做賬的勾稽關係,我們既無法追蹤總額與明細間爲何有這樣的差額,也無法考證過往日期的數據因何而調增,但這也恰恰證明了DOGE並不是一個“開源”部門,結合特朗普政府之前透露的40%的削減是拿已執行完的訂單湊數,其經費削減的實際成效是值得懷疑的。

更何況即使按當前的速度,也根本完成不了馬斯克誇口的任何一個版本的削減計劃!

截至4月7日,DOGE官網已公示的每日削減開支圖(左),及根據其數據重新繪製圖(右)對比,同樣的數據,圖表差異巨大。 圖表來源:作者自制。

此外,就是之前已多次提到的開支領域,早在12月份馬斯克規劃經費削減時,曾一度想要去砍大塊經費,結果首當其衝的就是退伍軍人福利,後面還有大量開支涉及軍費、社保、醫療……伴隨着抗議聲浪漸起,他開始承諾:不會削減基本服務。

在他後期規劃的策略裏,削減經費更多是所謂“圍繞消除欺詐、重新談判合同和減少冗餘支出展開。” 火力向着虛構支出和所謂的“多元化”經費砸去。他還提出了長遠“願景”,建議聯邦政府未來要提高退休年齡、減緩福利增速、調整生活成本並轉向專注於貧困預防的“統一福利模式”。

奈何長遠的,他說了不算。短期的只看數字,而數字就是上文所述,還都沿用的是他自己的“注水”數據,已然是前後脫節、漏洞百出。

特斯拉最近有十幾億美元的賬沒有做平,引發了投資者對公司內控的普遍擔憂。其實比起“政府效率部”這筆賬,都是毛毛雨了。

而且我們都可以根據他的表現斷言,這種前後策略不一的轉變,表明馬斯克在就職“政府效率部”以前,對於自己將面對的是什麼、政府的財政結構長什麼樣、甚至美國的財政開支怎樣的結構,是不夠清楚的。

最表面的兩大舉措,都執行成這個樣子以後,其他更爲長遠和深層的計劃執行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況這些改革都需要以時間去澆灌培育,絕不是口嗨上百天就能完成。

就在前面的專欄文章中,我們回顧過美國過去幾十年最大的兩場政府改革,里根任內的格雷斯委員會用三年時間,節省開支1000餘億美元。克林頓任內戈爾副總統所主持的“全國重塑政府夥伴關係計劃”,同樣是用3年時間,削減了25萬個聯邦工作崗位,測算後節省成本1180億美元。

在這些前人案例下,本場“百日維新”,以他在人員經驗、專業背景、計劃效果、具體效果與目標願景的極致反差,留給歷史一個大大的“哈哈哈”。

更何況,債務還在高企,減稅已在路上……

三、“百日維新”去向何方:仍會延續,卻從未開始

雖然遇到了這麼多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筆者認爲,本場維新與歷史上的“百日維新”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影響將會持續發酵下去,完成不了它主要的目的,卻播散出其他方向的種子,再由長出來的妖林鬼樹張着血盆大口告訴世人:改變從未發生。

首先,對馬斯克來說,雖然上一階段與特朗普綁定太緊,蒙受了一定的損失,但是並非一無所獲。

通過籌辦DOGE,馬斯克及其盟友也獲得了一批敏感政府數據的訪問權限,這對於其拓展後續的商業帝國意義重大。馬斯克的部分盟友已被安排在主要政府機構的關鍵職位上,同樣有利於後面“旋轉門”的搭建。

有些人曾分析馬斯克團隊講究“情懷”,“放棄個人得失,帶着情懷和良好願景來幫助改革政府”,其實稍微翻檢下核心成員履歷,便能感受出其中大有蹊蹺。

陪同馬斯克參加3月底福克斯採訪的人員名單,大多數不僅與其淵源頗深,且已安插入要職,都不是先前報道的小年輕。 圖表來源:作者自制。

此外,馬斯克在SpaceX和星鏈的業務,也已經與衛星通信等政府服務交織在一起,在獲取利潤豐厚的合同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相關領域的地位。

其次,馬斯克與特朗普依然有着深厚的共同利益來維持彼此的合作。

前文分析過特朗普與馬斯克圍繞產業運營和施政方向存在的一系列矛盾,甚至是結構性矛盾,也認爲這些矛盾終將導致二人的分道揚鑣。包括近期的“辭職”風波,也可以視作是二人一場有限度的切割。

但是在現階段,二者依然存在廣泛的利益往來。馬斯克牽頭“政府效率部”,爲特朗普充當了“擋風的牆”。深諳估值的特朗普也多次投桃報李,站臺馬斯克。此外,特朗普將馬斯克摒棄於貿易戰決策之外,客觀上緩解了一定的二者矛盾。二者的出生條件與資源稟賦也決定了彼此在政商關係、產業製造、資本運作、航天發射、科技創新等領域依然有着合作點。

值得一提的是,加密貨幣領域已經成了特朗普政府於公爲美元霸權尋求新錨定的“乞靈之術”,於私則形成了美國政商“旋轉門”中新的分肥之路。

特朗普創辦的加密貨幣官網上,高管前四位至今依然是他和他的三個兒子。在利益深度綁定時去推動所謂的“戰略比特幣儲備”,美國政治規則已經被侵蝕得支離破碎。

之前爲報復拜登政府收緊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幣圈大佬們公開號召干預美國大選,爲此全程投入將近2.5億美元,讓特朗普在第二次競選中金主大增,“買”出了一屆最傾向於自己的美國國會和政府。曾一度嘲弄加密貨幣“稀薄如空氣”的特朗普,正熱火朝天地給加密貨幣進行全方位鬆綁。

而其中的操盤手中,就包括了馬斯克。

也正因此,二人的合作關係將會在馬斯克出走“政府效率部”進入2.0階段,馬斯克爲了權力加持商業帝國,仍然會做MAGA的一根棍子,而特朗普也會將這根橫跨天地產媒的棍子拿出來繼續敲打,只是會減少使用的頻率。馬斯克已經安插的若干中堅力量也會繼續存在於華盛頓中。

哥倆好還能走一段時間。

由此,“百日維新”並不能說是結束,而是會進入它的2.0時代。直到特朗普的“MAGA美國”諸多政策開始反噬,建制美國大舉反撲之時,屆時才需要馬斯克再做決策何去何從。

而這一天也不會太遠,近期共和黨幾場補選的焦慮與挫折已經預告了它將會在短則半年、快則一年左右的時間到來。

此外,覆盤二人乃至整個DOGE施政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並非是要顛覆深層政府,而是自己成爲新的政商家族去問鼎深層政府。

正所謂“我之所以反對你,是因爲我還沒有成爲你”。

第三,這也再次證明了政治與經濟之間的複雜關係,並不存在單純的“真空商業”。

這種複雜的政商關係,川馬組合其實只是依樣畫葫蘆,歷史上早有先例,DOGE的工作本來也是揭開了其中的“冰山一角”。

君不見,大批年薪僅20萬美元的國會議員,卻擁有成千上億萬的財產,歷屆要拉“國會山股神”的聊天羣可能一個還裝不下,如此鉅額財富是如何積累成的呢?

君不見,社保記錄拉出的120歲以上老人以千萬計,超過了美軍在二戰全盛時期的兵力總和,又是誰代領了這些早去天國地府的人頭福利?

君不見,一大批奇思妙想的所謂“科研項目”能在肉眼看着都啼笑皆非時,納入超級大國自詡神聖的預算,其開支與同類市場化項目成本甚至能高達萬倍之多,爲什麼會有如此劇烈的反差?

君不見,如此樁樁件件、觸目驚心的弊案,馬斯克他們是不是隻敢光揭弊案,卻無力問責打虎,是怎樣“看不見的手”庇護着這些竊國巨盜?

君不見,馬斯克自己是否也是一樣,在DOGE任上勒索各家機關和企業爲其充值廣告費、爲其奉上大訂單、甚至以“增效”之名,不惜繞開所有聽證,直接廢除諸如無人駕駛這樣的管制,又有誰能阻止?

……

“百日維新”再次提醒了我們,美國的這種政商關係早已凌駕於制度之上,某些人當年爲其塗脂抹粉一語成讖,真讓我們領教了放條“狗”(DOGE)上去後,這個制度會展現出什麼模樣?

這種揭開了蓋子、動搖了印象,但打不了老虎,乃至自己也成老虎的改革,倒是與咱的戊戌變法區別很大。在筆者看來,反倒是更像蘇共二十大及其後的修正式改革。

就在本文計劃收尾時,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美國媒體又開始炒作特朗普與馬斯克的新裂痕——白宮計劃大幅削減NASA經費,面對“維新”維到自己頭上的馬斯克立馬變身“守舊派”,大呼這“令人不安”,上個月還戴着“特朗普萬事皆對”帽子的他,已經在短短兩週時間裏多次喊出“這不對”。

但與此同時,對特朗普不太友善的美國媒體往往會忽略這一階段二人合作的新成果,SpaceX 正在與長期支持特朗普的國防承包商彼得·蒂爾合作,打造“金穹”導彈防禦系統,初步規劃要發射400到1000多顆衛星繞全球飛行,以感應導彈並跟蹤其移動。

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消息,恰恰是二人關係的縮影,也能夠以此爲線索去解答:爲什麼相當一批產業與科創企業家,明明與MAGA運動有着結構性矛盾,明明知曉特朗普貿易戰對自己全球經營的影響,依然會去選擇支持特朗普?

他們都厭惡着Old Money,也被後者厭惡和打壓。美國的“旋轉門”已經給他們設置了明確的天花板,卻也留出了“系統後門”讓他們去嘗試打造自己的“旋轉門”。對待“深層政府”,他們一面恨得要死,一面卻根本無法抵制讓自己也成爲新的“深層政府”的誘惑……

正如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這時候的他們,面對慾望有可能被滿足的前景,哪怕對面是魔鬼,哪怕自己也要變成魔鬼的幫兇,依然不介意把這場遊戲繼續下去。

早在去年12月發表的《馬斯克一通改革,不僅提不了美國政府效率,還將激化更大矛盾》,我在文末已經引用了導師的那句話:“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這樣的故事還在不斷驗證着這句話,及其所代表的主義爲什麼是真理。歷史將會記錄下:以馬斯克爲代表的這批科創鉅子們,在我們信奉的主義所描述的社會運行機理中,是如何從貌似“創新”、“突破”的遨遊,最終卻陷入到當代最反智的泥淖之中。

這是一個社會的崩壞,當年如何被吹噓,現在顯露原型時的衝擊就會加倍。

“燈塔”的火炬已經被打翻,“維新”沒有給她換上點燈,反而放任殘燭燃出了更大的火光,愈燒愈旺。

維新者變成了違心者,卻在烈焰環繞裏依然無可奈何、無法自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