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境內頻傳化債利好,融創徹底“減負”加速恢復經營

金融界資訊
04-17

4月17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發佈公告,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取得重大進展,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已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佔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融創現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融創一直是房企化險的標杆,本次重組方案很有看點,將徹底解決融創境外債風險,使其成爲第一家基本‘零’境外債的大型房企,更難得的是現在及將來都不會佔用公司境內任何資金和資源,還充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解決了股權結構和團隊穩定問題,讓融創可以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資源,全力投入到境內保交樓、資產盤活和公司長期經營穩步恢復當中,提升長期股權價值,從而在根本上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一位債務重組專家表示。

據瞭解,本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將上市公司發行或擔保的債務全面納入重組方案,覆蓋了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不同類型,以徹底化解上市公司層面的債務風險。

重組方案取得重大進展,也顯示出債權人對融創優質股票資源和經營恢復態勢的正面預期,以及對主要股東和團隊在上一階段全力以赴推動公司恢復的認可,各方也形成共識——保持股權結構和骨幹員工的穩定,賦予其長期責任,才能繼續帶領公司走出困境,才能分享到公司恢復的長期價值。

具體來看,融創重組方案的一大亮點即是“全額債權轉股權”,爲債權人提供獲得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機會。公司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後18-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

同時,應部分債權人建議,債務重組方案推出“股權結構穩定計劃”,向主要股東提供部分附帶條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東在6年內僅獲得該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權等極其受限的權利,除非達到特定限制條件,否則不能處置、抵押、轉讓受限股票。通過該計劃,主要股東股權比例維持在一定水平,避免過分稀釋,賦予長期責任,讓其能夠持續爲公司核心經營事項及長遠發展貢獻力量。

在過去三年,嚴格控制管理費用支出成爲地產行業的一大關鍵詞,大比例的裁員、降薪也成爲普遍現象,作爲大型房企之一的融創也不例外。融創在公告中坦言,雖然集團保持了團隊的整體穩定,但特殊階段的長期工作壓力疊加員工薪酬問題,也出現了業務骨幹頻頻流失的現象。

鑑於公司未來持續推動保交付、債務風險化解、資產盤活等工作和長期的經營恢復、業績表現,需要依賴一支穩定且有能力團隊全力以赴、積極投入,持續做出貢獻和創造價值,融創境外債重組方案推出“團隊穩定計劃”,在資金來源依舊匱乏的情況下,將通過新發行股份方式,向在覈心經營事項中做出貢獻的骨幹員工逐年授予股份,以作爲未來整體薪酬的補充,讓團隊保持長期穩定性。

據瞭解,目前國內有不少房企正在磋商類似股權計劃,4月11日碧桂園在披露境外債重組進展時,也宣佈了新管理層股權計劃。

據上述債務重組專家測算,當前債券市場收購價動輒打1折,房企債務重組也經常出現高溢價轉股,融創境外債重組實際轉股價溢價倍數相對合理,符合市場轉股一般水平。方案允許債權人在新MCB到期前隨時轉股,給予轉股便利,並以新MCB形式安排了高達1%的早鳥同意費,遠遠超過市場常見的0.1%同意費水平,這些細節都體現出融創解決債務問題的誠意。

而回顧融創本輪債務重組,從開始的方案磋商,到如今推出正式方案並鎖定持債本金額26%的債權人支持,取得重大進展,已爲未來債務重組成功創造有利條件。重組的生效,也將成爲融創資本結構優化、財務健康和經營恢復的重要根基。

此次融創的境外債重組參與轉股的債務規模近百億美元,加上年初融創境內債重組成功,在上市公司層面未來將幾乎沒有負債壓力,預計整體償債壓力下降近七百億元規模,每年利息支出可節約數十億元,財務穩定性增強,淨資產增加,資產負債表也將迎來修復,公司抗風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融創用創新思路解決了這一階段房企債務重組的核心問題——全面、徹底的化解債務風險,大大減輕公司債務包袱、還實現多方互利共贏,將再次成爲行業化債的典範。”一位市場分析師指出,也應該清晰認識到,融創出險後實控人和團隊展現出的執行力,贏得各方充分信任和支持,融創股票流動性也一直是行業最好,這是融創模式的核心特質,在行業中兼具這些特性的房企少之又少,從這點來看,其化債模式很難被大規模效仿。

責任編輯:鍾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