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難題,加速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集聚

滾動播報
04-20

轉自:邯鄲新聞網

河北日報客戶端4月18日訊(記者李暢)今天上午,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指導,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以下稱“雄安中心”)主辦的2025年顛覆性技術項目雄安行首期活動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辦。活動旨在搭建前沿技術產業化對接平臺,加速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集聚,推動具有顛覆性潛力的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顛覆性技術,顧名思義,是一種能夠打破傳統技術路徑依賴、重塑行業格局、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技術,它是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4月18日,2025年顛覆性技術項目雄安行活動在雄安科創中心舉行。圖爲參加活動的項目代表進行項目路演。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光昱 攝

作爲國家級新區,雄安正積極構建“北京研發、雄安轉化”的創新協作模式。該系列活動作爲雄安新區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匯聚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的創新團隊,以及知名投資機構,通過項目路演、資本對接等形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爲雄安建設全球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活動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在路演環節,擁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創始背景的高新企業和高校團隊,結合實驗數據和產業化規劃依次進行展示,投資機構代表和行業專家針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市場前景和落地新區操作性等與路演團隊展開深度探討。

路演現場,由清華大學醫學院彭敏教授創建的生物科技公司進行了以“重症哮喘的治癒性細胞療法”爲主題的路演。據介紹,團隊全球首次提出“類永生化功能性T細胞”(TIF)概念,徹底解決CAR-T療法化療預處理、擴增和持久性三大難題,顯著提升腫瘤與自免疾病治療效果,並基於TIF技術,全球首次在動物模型中治癒哮喘,將CAR-T療法拓展至常見病。“雄安新區展現出的創新活力和對前沿技術的包容度令人印象深刻。這裏不僅有高效務實的政務服務體系,更匯聚了京津冀頂尖科研機構與產業資源,爲生物醫藥從實驗室到臨牀轉化提供了獨特優勢。”該公司臨牀主管劉小涵說,此次活動通過精準對接資本、政策與市場需求,讓技術團隊得以跳出單一研發視角。

“雄安新區作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肩負着打造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的歷史重任。”雄安新區科學園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期待通過本次活動,能夠促成更多優質項目與資本握手,讓更多“實驗室裏的突破”轉化爲“生產線上的生產力”,讓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在雄安這片熱土上實現“從1到N”的跨越,爲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據介紹,本次活動共有雄安中心、雄安新區科學園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同志,國開金融、中銀資產、雄安基金等投資機構和路演團隊70餘人參加活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