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4月20日電當前全市場ETF數量已經突破千隻,規模逼近4萬億元,國內正在迎來全民指數投資時代。同時,中國ETF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根據晨星最新發布的《全球公募基金及中國主題基金資金流觀察》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境內有3家基金公司的躋身全球TOP25 ETF提供商。
4月19日下午,在華夏基金聯合雪球在北京舉行ETF全民投資俱樂部春季見面會上,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投資者回報研究中心行政負責人軒偉表示,歷史經驗已經證明,利用資產類別間的低相關性,通過多元資產配置實現組合對沖,能夠改善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徵,提升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ETF費率低、運作透明、交易便捷、覆蓋品類全面、策略豐富,具有資產配置的天然優勢,可以爲投資者打造資產配置完備工具箱,匹配各類投資者風險暴露及投資期限需求。
軒偉認爲,更重要的是,隨着ETF產品的創新,ETF對全球資產覆蓋度已經非常全面,使得使用ETF做資產配置成爲投資者最爲便捷可行的方式,通過恆定資產配置比例、核心衛星等方法,投資者可以較少考慮宏觀和中觀的研究邏輯,減小因爲頻繁擇時交易帶來的損耗,從而有效提升長期投資獲得感。ETF這一優勢在未來會更加得到配置類客戶的青睞,ETF正在經歷從精準好用的交易工具到資產配置的優良利器的發展趨勢。
在活動的圓桌討論環節,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魯亞運和多位雪球大V,一起就科技港股投資展開討論。他們認爲事件衝擊後港股估值水平回到歷史低位,同時港股盈利水平築底企穩,南下資金的加速流入也在對港股形成股價提振,站在現在的時點上,以恒生科技爲代表的港股市場依然處於機會大於風險的區域。建議重點關注港股市場上科技股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提醒投資者注意波動風險,可以通過資產配置、網格策略、槓鈴策略等循序漸進構建組合。
華夏基金認爲,隨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升級,ETF將成爲核心配置工具;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多維協同推進將爲ETF市場帶來客觀的增量支持;全球資產配置的深刻變革與中國資產的系統性重估,正催生ETF特別是跨境ETF市場的新藍海;AI+ETF的融合有望催生出更高效、普惠且個性化的ETF新時代。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