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廈門燕之屋燕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之屋”)在數次次IPO後如願邁入資本市場大門。然而,上市之後的燕之屋業績表現疲軟,2023年首份年報營收、淨利潤增速下滑。
2024年,燕窩行業龍頭燕之屋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財報:全年營收同比增長4.37%至20.5億元,但淨利潤卻同比驟降24.18%至1.6億元,淨利潤率首次跌破10%。這份看似溫和增長的財報背後,卻暗藏多重風險。對於投資者而言,燕之屋的困境不僅是行業競爭加劇的縮影,更暴露出其商業模式和戰略選擇的深層隱憂。
營銷成本激增:利潤被“明星收割”的惡性循環
燕之屋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純燕窩產品、燕窩+及+燕窩產品,以及其他產品。其中,純燕窩產品包括碗燕、鮮燉燕、瓶裝燕窩和幹燕窩,2024年其銷售收入爲17.95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87.6%。2024年純燕窩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僅爲0.06%,增長乏力。
燕之屋的利潤下滑與銷售費用失控直接相關。2024年,其銷售及經銷開支同比激增19%,達到6.7億元,佔營收比例攀升至32.7%。這一鉅額支出主要用於兩大方向:
明星代言“軍備競賽” :年內簽約鞏俐、王一博雙頂流代言人,疊加冠名《中國詩詞大會》等品牌活動,試圖通過“高端+年輕化”雙線覆蓋用戶。然而,代言費用蠶食利潤的代價顯著。
線上渠道的流量陷阱:雖然電商收入佔比超60%(12.4億元),但依賴頭部主播帶貨和平臺流量採買,導致促銷費用激增。抖音等新興渠道的低利潤率(不足傳統渠道一半)進一步稀釋盈利。
這種“以利潤換規模”的策略已顯露疲態:儘管品牌首選率提升至29.7%3,但消費者對高價燕窩的支付意願持續下降。。
行業競爭格局惡化、智商稅爭議揮之不去
燕之屋的行業龍頭地位面臨雙重衝擊。競爭格局惡化,小仙燉通過鮮燉燕窩差異化突圍,許廣和等藥企背景品牌搶佔養生市場,而電商平臺上45ml即食燕窩價格已跌破20元。燕之屋試圖以“燕窩+”產品(如燕窩粥、巧克力)拓展場景,但創新產品營收佔比僅11.3%,且缺乏技術壁壘。
信任成本高企,行業“智商稅”爭議揮之不去,疊加歷史“毒血燕”事件餘波(亞硝酸鹽超標33倍),消費者對品質安全疑慮未消。
更嚴峻的是,其核心用戶羣體正在流失:Z世代轉向枸杞、薑黃等平價養生品,而高端客羣對“貴婦專享”標籤的認可度被競品分食。2024年線下渠道收入下滑,下沉市場拓展未達預期,暴露出渠道策略的僵化。
燕之屋提出的“智能工廠降本”“拓展縣域市場”等策略,短期內難改利潤頹勢。若無法在2025年實現研發轉化(如115℃鎖鮮工藝的商業化)或爆品突破,其“燕窩之王”的光環恐將進一步黯淡。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份財報更像是一份風險預警:當行業紅利消退時,過度依賴營銷的商業模式終將反噬自身。
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AI觀察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