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河策略
核心觀點
本週A股行情:(1)本週(4月14日-4月18日),全A指數上漲0.39%。北證50漲3.48%,上證50、上證指數、滬深300相對跑贏全A指數。(2)從風格來看,大盤風格相對佔優,滬深300(0.59%)表現優於中證1000(-0.52%);金融風格和穩定風格相對跑贏全A指數,週期風格漲0.35%,而成長風格和消費風格錄得下跌。(3)從行業來看,一級行業漲多跌少,行情輪動較快。防禦性板塊表現突出,漲幅靠前的三個行業分別爲銀行、房地產、綜合。科技製造板塊多數回調,國防軍工、農林牧漁、計算機行業跌幅靠前。
本週資金流向:(1)本週A股市場交投活躍度下滑。日均成交額爲11087億元,較上週下降5037.24億元,其中,週五成交額爲去年9月24日以來新低;日均換手率爲1.3614%,較上週下降0.62個百分點。(2)本週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爲1433.30億元,較上週下降924.56億元。本週融資餘額下降,融券餘額上升。(3)本週新成立基金25只,發行份額爲204.77億份。其中,權益類基金共有17只,發行份額68.79億份,較上週下降112.76億份,本週份額佔比33.59%,較上週下降55.10個百分點。
本週估值變動:本週A股寬基指數估值多數上行。全A指數PE(TTM)上漲0.97%至17.97倍,處於2010年以來53.37%分位數;PB(LF)上漲0.92%至1.52倍,處於2010年以來10.09%分位數。全A股債利差爲3.9157%,位於3年滾動均值+1.22倍標準差附近,處於2010年以來88.46%分位數水平。
關注業績披露線索:近期正值年報和一季報集中披露期,市場聚焦預計轉向基本面。截至4月18日,已有2516家上市公司發佈2024年年報或者業績快報,歸母淨利潤合計較上年增長5.1%。其中,86.6%的上市公司實現了盈利,55.4%的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已有230家上市公司發佈2025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業績普遍實現開門紅。其中,217家公司預喜,預喜率高達94.35%。基礎化工、電子行業預喜家數超30家,汽車、機械設備、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非銀金融行業預喜家數也超10家。
A股市場投資展望:美國關稅政策反覆擾動下,部分資金持觀望態度,交投活躍度有所降溫。市場行情輪動較快,缺乏明確主線,短期或仍以震盪蓄勢爲主。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國內基本面平穩向好,經濟韌性較強,後續關稅擾動下出口面臨壓力,內需提振空間仍大。政策方面持有充足的儲備,後續關注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增量信息指引。經歷近期調整後,A股市場配置價值進一步抬升。在中國版平準基金呵護市場信心,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環境下,A 股長期穩健運行具備更爲堅實的基礎。隨着市場逐步消化關稅政策,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持續顯現,A股市場有望在長期中實現穩定健康發展。配置方面,建議關注:(1)安全邊際較高的資產;(2)看好科技作爲中長期主線的配置價值;(3)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費板塊。
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力度及效果不及預期風險;地緣因素擾動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風險。
正文
一、本週行情回顧
(一)指數行情
本週(2025年4月14日-4月18日,下同),全A指數上漲0.39%。北證50漲3.48%,上證50、上證指數、滬深300分別漲1.45%、1.19%、0.59%,相對跑贏全A指數;創業板指、深證成指、中證1000、科創50錄得下跌。
從風格來看,本週大盤風格相對佔優,滬深300(0.59%)表現優於中證1000(-0.52%);金融風格、穩定風格分別漲2.76%、1.10%,相對跑贏全A指數,週期風格漲0.35%,而成長風格和消費風格錄得下跌。
從行業來看,本週一級行業漲多跌少,行情輪動較快。防禦性板塊表現突出,漲幅靠前的三個行業分別爲銀行、房地產、綜合,漲幅分別爲4.04%、3.40%、3.01%。科技製造板塊多數回調,國防軍工、農林牧漁、計算機行業跌幅靠前。
二級行業表現來看,本週收益率前五的行業依次是房地產服務、互聯網電商、農商行Ⅱ、國有大型銀行Ⅱ、貴金屬;收益率靠後的行業依次是動物保健Ⅱ、種植業、軍工電子Ⅱ、非金屬材料Ⅱ、地面兵裝Ⅱ。
本週A股市場交投活躍度下滑。日均成交額爲11087億元,較上週日均成交額下降5037.24億元,其中,週五成交額爲去年9月24日以來新低;日均換手率爲1.3614%,較上週日均換手率下降0.62個百分點。
截至2025年4月17日(週四),本週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爲1433.30億元,較上週的日均成交額下降924.56億元。本週融資餘額下降,融券餘額上升。融資融券餘額爲18049.70億元,較上週下降42.97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爲17937.01億元,下降45.68億元;融券餘額112.69億元,上升2.70億元。
按基金成立日統計,本週新成立基金25只,發行份額爲204.77億份。其中,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共有17只,發行份額68.79億份,較上週下降112.76億份,本週份額佔比33.59%,較上週下降55.10個百分點。
按上市日期統計,本週IPO家數爲3家,募集資金金額11.71億元,再融資家數爲5家,募集資金金額103.10億元。
下週市場資金流出壓力將較本週上升。本週共有36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5.80億股,解禁總市值123.55億元;下週(4月21日-4月27日)預計共有33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38.92億股,按4月1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約爲840.58億元。
本週A股寬基指數估值多數上行。截至2025年4月18日,全A指數PE(TTM)估值較上週上漲0.97%至17.97倍,處於2010年以來53.37%分位數,處於歷史中等水平;全A指數PB(LF)估值本週上漲0.92%至1.52倍,處於2010年以來10.09%分位數,處於歷史低位水平。
本週國債收益率震盪下行,截至2025年4月18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1.6493%,較上週下行0.75BP;10年期國債期貨活躍合約收盤價爲109.03元,較上週上漲0.07%。據此計算,4月18日,全A股債利差爲3.9157%,位於3年滾動均值(3.3498%)+1.22倍標準差附近,處於2010年以來從低到高88.46%分位數水平。
從行業層面來看,本週31個一級行業中,22個行業市盈率估值上漲,其餘行業估值下跌。截至4月18日,從市盈率估值來看,共有9個行業估值高於2010年以來50%分位數,有14個行業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20%-50%分位數區間,另外8個行業估值低於2010年以來20%分位數水平。其中,房地產、計算機、商貿零售的PE估值分位數較高,分別處於2010年以來96.23%、89.63%、73.55%分位數水平;農林牧漁、紡織服飾、公用事業的PE估值分位數較低,分別處於2010年以來5.21%、8.55%、9.54%分位數水平。
二、 關注業績披露線索
近期正值年報和一季報集中披露期,市場聚焦預計轉向基本面。截至4月18日,已有2516家上市公司發佈2024年年報或者業績快報,歸母淨利潤合計較上年增長5.1%。其中,86.6%的上市公司實現了盈利,55.4%的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
按一級行業統計,以已披露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佔行業營收比例計算披露率,其中,銀行、非銀金融行業披露率達九成,石油石化、通信、建築裝飾行業披露率也在80%以上。銀行業已披露個股中,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的個股比例高達91.67%,盈利增長的確定性較強。非銀金融、石油石化、綜合、有色金屬、交通運輸、通信、汽車、電子等行業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的個股佔比也在前列。
統計已披露2024年年報或者業績快報的個股情況,其中,綜合行業歸母淨利潤較上一年增長較快,但當前披露率較低。非銀金融行業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6.10%,汽車、有色金屬、電子行業增速超20%,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公用事業、食品飲料、家用電器行業增速也超10%。
按二級行業統計,在此統計披露率高於50%的行業,國有大型銀行Ⅱ、油氣開採Ⅱ、保險Ⅱ、農商行Ⅱ、飼料、貴金屬行業已披露個股全部實現歸母淨利潤正增長。城商行Ⅱ、通信服務、摩托車及其他、航運港口、證券Ⅱ、油服工程、白色家電、養殖業等行業盈利增長的確定性也相對較強。
統計已披露2024年年報或者業績快報的個股情況,其中,房地產服務、保險Ⅱ、貴金屬、農業綜合Ⅱ、化學制藥行業歸母淨利潤同比高增。以商用車、乘用車、工程機械、通用設備等爲代表的製造板塊,以元件、半導體等爲代表的科技板塊盈利表現同樣靠前。
截至4月18日,已有230家上市公司發佈2025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業績普遍實現開門紅。其中,217家公司預喜,預喜率高達94.35%,僅12家公司預虧,1家公司不確定。按一級行業統計,基礎化工、電子行業預喜家數超30家,汽車、機械設備、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非銀金融行業預喜家數也超10家。
三、未來投資展望
美國關稅政策反覆擾動下,部分資金持觀望態度,交投活躍度有所降溫。市場行情輪動較快,缺乏明確主線,短期或仍以震盪蓄勢爲主。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國內基本面平穩向好,經濟韌性較強,後續關稅擾動下出口面臨壓力,內需提振空間仍大。政策方面持有充足的儲備,後續關注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增量信息指引。經歷近期調整後,A股市場配置價值進一步抬升。在中國版平準基金呵護市場信心,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環境下,A 股長期穩健運行具備更爲堅實的基礎。隨着市場逐步消化關稅政策,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持續顯現,A股市場有望在長期中實現穩定健康發展。
配置方面,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領域:(1)安全邊際較高的資產。紅利板塊已調整至配置區間,隨着年報和一季報集中披露,疊加關稅因素擾動,業績確定性相對較強的紅利板塊具備防禦屬性。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板塊有望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2)看好科技作爲中長期主線的配置價值,建議關注後續產業趨勢的催化機會。在外部環境的壓力下,國內科技產業加速崛起,自主可控重要性邁上新臺階。一季報業績預告中,電子、機械設備等行業表現亮眼。後續關稅因素擾動仍在,但關鍵技術突破有望帶動產業趨勢向上,催生市場投資熱潮,釋放新一輪投資紅利。(3)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費板塊。政府工作報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中首要提到“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在一系列提振消費行動影響下,消費板塊業績有望改善,投資者信心也有望受到提振,帶動大消費板塊行情向上。
四、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力度及效果不及預期風險;地緣因素擾動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風險。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